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懷孕後乳腺結節從2厘米飆長到20厘米,27歲媽媽不得不割掉乳房, 懷孕前一定要對乳房做個全面檢查

2024-03-29育兒

眼下正值體檢季,很多單位最近都開始了一年一度的體檢。拿到體檢報告,女性朋友們常心裏暗暗擔憂會不會檢出和乳房相關的異常, 比如乳腺結節、小葉增生、纖維瘤、乳癌等等。

乳腺B超 是目前套用最廣泛的乳腺檢查,簡單方便,沒失真害,就連妊娠、哺乳期的女性也可以做,適用於普通人群的乳腺疾病普查。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常務副院長、乳腺外科學科帶頭人黃建教授說,對年輕女性來說,孕前做一個全面的乳房體檢十分重要。但很多女性往往忽視了這點,以至於從懷孕開始到哺乳期結束,這兩年時間成為乳腺檢查的「空白期」。

女性懷孕期或哺乳期可能發生或者進展的乳腺疾病包括乳癌、乳腺炎、激素敏感型纖維瘤或乳頭狀瘤等。其中,妊娠相關乳癌(PABC)的危害性最大。

1

懷孕、哺乳期間有些乳腺結節

會像「沈寂的火山」突然爆發

乳腺超聲發現最多的乳腺疾病就是乳腺結節,很多女性擔心乳腺結節會發展成乳癌。

從浙大二院體檢中心了解到,2023年到中心做乳腺檢查的女性有45000余人,其中乳腺結節檢出15000余人,檢出率34%。其中20歲-40歲乳腺檢查人數25000余人,乳腺結節檢出8000余人,檢出率33%。也就是說,有三成女性檢出乳腺結節。

黃建教授說 ,實際上,大家不用太擔心,超聲檢查發現的絕大多數乳腺結節是良性的,只是囊腫或局部增生。95%以上的乳腺增生是單純的小葉增生,和乳癌沒太大關系,但如果是重度非典型增生,則有可能是癌變。

「B超檢查能比較清晰地做出判斷。如果報告上說:非平行生長/垂直位、形態不規則、邊界高回聲、邊緣模糊、毛刺、微鈣化腫塊伴內部血流訊號豐富等,就要引起警惕了,需要做後續復檢跟蹤。」

「 女性在懷孕、哺乳期間,因為體內性激素水平的變化,可能會引起原有的結節迅速增大,就像‘沈寂的火山’突然爆發了。此外,懷孕哺乳期內,女性乳房出現生理性增大,乳房中發生腫瘤包塊也不易於發現,或者出現腫塊後不要隨意誤以為是乳腺炎性腫塊或良性腫瘤而延誤診治。 我們在日常門診中,接診不少類似的患者,常誤以為是積乳或炎癥而延誤診治。」

因此,女性備孕期建議做超聲檢查,可以了解自身乳房的基礎情況,以便在妊娠哺乳期可以有所參考、對照。比如懷孕前後,看看乳房有沒有可疑的結節出現,也可觀察懷孕後這些結節的發生變化。

在孕期、哺乳期,女性更要多觀察自身乳房情況,一旦有不明顯的炎癥表現或摸到包塊等異常癥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或乳腺專科就診,必要時進行B超檢查,甚至進行腫塊的活檢。

2

黃豆大的小結節2個月後長到了核桃大

女老師懷孕8個月時確診乳癌

黃女士是一名中學老師,去年初剛結婚,婚後半年就如願以償懷上了寶寶。全家人都充滿期待,黃女士更是沈浸在將為人母的喜悅中。

懷孕6個月時,黃女士發現自己右側乳房的乳頭有點內嵌, 乳頭附近還摸到了一顆黃豆大小的硬塊。

「因為懷孕時註意力都在每次產檢上,當時乳房不痛不癢的,還以為是長了顆小囊腫,說不定過幾天就好了,根本沒往心裏去。」黃女士說。

隨著孕期增長,黃女士的乳房也逐漸增大。 到懷孕8個月左右,她的乳房差不多比懷孕前大了兩個罩杯。但她發現,右乳上的小硬塊並沒有消失,反而越來越大了,由黃豆大小變為核桃大小,比之前大了整整三倍。

她這才警覺起來,連忙到當地醫院乳腺科就診。醫生為黃女士做了超聲檢查,右乳的腫塊直徑超過3厘米。至於腫塊到底是個啥?醫生也沒給出明確答案,考慮到黃女士已經到了孕晚期,懷疑可能是乳腺炎,於是開了一周的消炎藥。可用藥以後,黃女士的乳房腫塊還是沒有絲毫變小的跡象。

1月中旬,黃女士透過手機,向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乳腺外科倪超副主任醫師發起了網上問診。

看了黃女士的乳腺超聲報告後,倪超醫生覺得有點不對勁,「患者乳房不痛不脹,不像是乳腺炎的表現。而且從影像上來看,這個腫塊也不像是普通乳腺炎。」

倪超副主任醫師建議黃女士再做個乳腺穿刺檢查,明確腫塊性質。可當時黃女士已經懷孕8個月,當地醫院不敢輕易為她做乳腺穿刺檢查,擔心引發宮縮影響腹中胎兒。

情急之下,黃女士決定到杭州進一步檢查。第二天,黃女士在家人陪同下,趕往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濱江院區乳腺外科。

倪超副主任醫師為黃女士做了初步檢查, 觸診發現右乳腫塊較硬,而且有少量乳頭溢液,呈深黃色。隨後,他為黃女士做了乳房腫塊穿刺,20分鐘後穿刺結果出來了:腫塊為浸潤性乳癌。

被確診乳癌時,黃女士已經懷孕33周,再過一周就是農歷春節。乳癌的明確診斷報告,將她推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一方面是自己的安危,另一方面又擔心腹中的胎兒。此時的她擔憂、沮喪、恐懼……心中百感交集。

腹中寶寶還未足月,本身的乳癌又亟需治療。還來不及整理思緒,黃女士又面臨治療方案的抉擇。是馬上剖宮產再進行後續的抗腫瘤治療?還是等寶寶足月後,再采取治療措施?

根據黃女士的情況,乳腺外科聯合產科專家共同商量,考慮到再過2周,她的寶寶就足月了,綜合評估她的腫瘤不至於在半個月內快速進展,索性建議她先回家好好過年,等過半個月寶寶滿36周足月後進行剖宮產。

大年初六,黃女士的腫瘤免疫組化結果出來了,腫瘤病理型別屬於her2陽性,惡性程度較高,而且右側腋窩淋巴結已有轉移跡象。

年初九,黃女士懷孕滿36周,在浙大二院產科剖宮產誕下寶寶。是個男孩,體重6.9斤,母子平安,她和寶寶共同戰勝了第一關。

在進行剖宮產手術的同時,治療團隊為下一階段的抗腫瘤治療做了後續準備,提前將化療泵安裝好。

此時,黃女士的右乳腫瘤已接近4厘米,如果馬上做手術,很難實作保乳。經過浙大二院乳腺外科、產科、腫瘤科等多學科專家討論後,為黃女士制定了治療方案,考慮到她剛生完寶寶,為避免發生產褥期感染的風險,決定2周後先行術前新輔助化療,將腫瘤範圍縮小後再進乳癌根治性手術。

3月6日,黃女士開始第一次術前化療。經歷這一切,她的內心已經逐漸接受了得乳癌這件事。「兒子健健康康出生,給了我很大的安慰,也給了我和接下去面對治療的勇氣,算是不幸中的萬幸吧!」她說, 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能順利扛過接下來的一系列治療,能早日健康歸來,陪伴兒子成長!

3個月前,倪超副主任醫師還遇到了一位40歲的女患者,她是在產後哺乳期內,發現一側乳房像吹了氣球一樣迅速大了起來,而且摸上去硬邦邦的,和另一側的乳房形成了鮮明對比。

這位女士姓蔣,杭州人,在一家互聯網公司上班。蔣女士平時工作很忙,之前為了打拼事業,和老公結婚後一直沒急著要孩子,到了39歲才懷孕,總算趕在40歲前把生娃這件事完成了。

生完寶寶後,蔣女士堅持母乳餵養。 在寶寶3個月大的時候,她隱約摸到左側乳房有個腫塊。但當時她以為這是堵奶引起的腫塊,沒有引起重視。

很快又過了一個多月,寶寶5個月左右,蔣女士產假結束回到公司上班,又開始了原先忙碌的節奏,餵奶的頻次比以前少了,奶水量也慢慢減少,她原本打算再堅持餵三個月就斷奶。

沒想到,蔣女士左乳的腫塊卻在快速增大,比右側大了一大圈 ,左乳脹大得皮膚上青筋明顯,在丈夫的陪同下,她請了半天假到浙大二院乳腺外科就診。

經檢查, 蔣女士左乳的腫瘤直徑將近8厘米,病理檢查結果為浸潤性乳癌伴腋窩淋巴結轉移,已處於中晚期(三期)。

醫院召集相關學科如腫瘤內科、病理科、影像科、放療科等學科的專家一起對她的病情進行多學科MDT討論,制定了最佳化合理的診療方案,爭取在新輔助化療後切除幹凈腫瘤的同時實作保乳、保腋窩。

3

2厘米→10厘米→20厘米

懷孕哺乳期乳腺結節瘋狂生長

27歲孕媽不得不切除乳房

值得註意的是,對備孕女性來說,一些乳腺良性結節也不能忽視,特別是乳腺纖維腺瘤。

黃建教授就曾遇到過一位27歲的年輕孕媽, 她在青春期時一側乳房裏就有一顆直徑2厘米左右的乳腺纖維瘤,已經好多年了,一直沒有變化,所以也沒有定期檢查,在備孕時也沒有復查。但懷孕以後,發現原本的這顆纖維瘤迅速變大,到懷孕七八個月的時候,直徑已經接近10厘米。

因為腫瘤太大,又比較靠近乳頭,當時醫生曾建議她手術處理,考慮到妊娠安全性,這位年輕媽媽想拖到寶寶出生再做手術。 等到妊娠結束寶寶出生時,那顆纖維腺瘤直徑已經達到20厘米,已經嚴重壓迫血管,乳頭顏色都發黑了。

最後很遺憾, 她的乳頭附近區域已經缺血壞死,只能切除一側乳房。

4

20多歲新手寶媽乳腺炎發作多次堵奶

原來是青春期就有的乳頭凹陷

「門診中接診的乳腺炎患者,很多是因為哺乳期乳腺炎來看病的新媽媽,其中很多是因乳頭凹陷引起的。」倪超曾遇到一位20歲多歲的新手媽媽,哺乳期多次堵奶,乳腺炎導致乳房紅腫疼痛、發燒,動不動就為此跑醫院,非常痛苦。後來了解到,這位年輕媽媽其實從青春期就有乳頭凹陷的問題,一直沒重視。

乳頭凹陷屬於乳房發育不良的一種,在青春期女性當中較常見,主要是因為乳頭上彈性纖維發育不平衡引起的。有數據顯示,每5-6位女性當中,就有1個有乳頭凹陷的問題。

倪超說,乳頭凹陷不僅影響外觀,會導致不自信,更重要的是以後結婚生孩子,還會影響哺乳,很容易引起乳汁淤積,誘發乳腺炎。因此,還是建議及時矯正。

青春發育期是矯正輕中度乳頭凹陷的好時機,平時可以做一做「十字操」:將兩拇指(或食指)平行放在乳頭兩側,慢慢地由乳頭向兩側外方拉開,牽拉乳暈皮膚及皮下組織,使乳頭向外突出;以同樣方法由乳頭向上、下縱行牽拉。每日2次,每次5分鐘。

專家解讀

女患者常誤以為是積乳或炎癥延誤診治

妊娠相關乳癌發現時往往是中晚期

黃建教授說,近年來,乳癌發病率逐年升高,已成為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這裏面,包含特殊的乳癌,即妊娠相關性乳癌。

所謂妊娠相關乳癌,是指妊娠期和產後一年之內發生的原發性乳癌,包括妊娠期乳癌和哺乳期乳癌。在浙大二院乳腺診治中心,每年至少接診妊娠相關性乳癌十多例。

妊娠相關乳癌有兩大特點:1、容易漏診、誤診;2、發現時大多已是中晚期。 據統計,中國每年妊娠相關乳癌新發大約2.5萬例妊娠相關乳癌,發病率為1:10000至1:3000,中位發病年齡33歲。小於45歲乳癌患者中占比2.6-6.9%,小於35歲乳癌患者中占比15.6%。

妊娠相關乳癌的具體發生原因目前仍不明確, 它的誘因是多因素的。首先,乳癌是激素依賴型腫瘤,當女性處於妊娠期或哺乳期時,體內的雌、孕激素長期處於較高的水平,會導致腫瘤發生或迅速增大。其次,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擇晚婚晚育,長期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哺乳的艱辛、負面情緒和精神壓力,也是妊娠相關性乳癌發生的危險因素。

此外,妊娠相關乳癌還和家族史和BRCA基因突變有關。通常一胎生育時間越晚,發生妊娠相關乳癌的危險因素越高;母乳餵養可降相關風險。

第三,女性妊娠期、哺乳期體內性激素水平不同於平常,乳房在孕激素和催乳素的作用下,出現生理性增生增大,常常包裹癌腫塊而不易於發現,或者出現腫塊後誤以為是乳腺炎性腫塊或良性腫瘤而延誤診治。

「我們在日常門診中,接診了不少類似患者,常誤以為是積乳或炎癥而延誤診治,在就診時已經是中晚期乳癌。」

同時,孕期、哺乳期女性乳腺的增生和腫脹,會影響視診和觸診的準確性,檢查和鑒別都會有一定困難。而妊娠期間增殖的乳腺組織本身在X線片中就會形成高密度的背景,與乳癌的X線表現相近,難以分辨。這些因素都妨礙了妊娠期、哺乳期乳癌的及時診斷。

值得註意的是,正是因為妊娠相關乳癌極易誤診、漏診,因此發現時往往是中晚期的偏多,常伴腋窩淋巴結轉移,而且惡性程度較高,侵襲性強。

相關數據統計顯示, 總體上非妊娠相關乳癌的五年生存率在83%左右,而妊娠相關乳癌的五年生存率只有52%。 值得慶幸的是,同病期乳癌患者,不論妊娠與否,兩者生存期無明顯差異。

橙柿互動 記者 俞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