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養生三部曲:動養、靜養、富養,缺一不可

2024-05-24養生

朱自清先生曾有言:「一年之計在於春,此刻正嶄新啟程,滿載的是無盡的時光與希望。」

陽春三月,恰逢大地蘇醒、萬物更新之際,亦是新一年蓄積力量、播種希望的開端。

在此盎然生機的季節裏,若能精心踐行以下三件要事,必將滋養出一整年的飽滿精神狀態!

動養身體

在【呂氏春秋】這部充滿智慧的古代典籍中,有這樣一句哲言:「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

這寓意著流淌的活水因其永不停息而避免了腐敗變臭,門軸因頻繁轉動而不致遭受蛀蟲侵蝕。這一生動的比喻同樣適用於人類生活,告誡我們身體需保持經常性的活動,方能持久維持健康狀態。

袁枚,這位歷史上著名的長壽文人,以其璀璨的文學才華和矍鑠的體魄被譽為「一代文星兼壽星」。

他深諳養生之道,即使步入晚年仍精神矍鑠、牙齒堅固如磐石,聲音洪亮似鐘鳴,步伐輕盈矯健。他的足跡踏遍四海名山大川,被世人尊稱為「地行仙」。

袁枚深知,要維系健康的體魄,最根本且有效的途徑就是持之以恒的運動。

每當春意盎然之際,他會早早起身,漫步於山林之間,或打拳鍛煉筋骨,或舞劍舒展身姿,盡情吸取大自然的清新氣息。飯後,他常常登樓仰望星空,或悠然獨步溪邊,以此消解一日疲憊,滋養身心。

常聞人言:「運動與否,其間的差距,便是整個人生的品質。」

人的體質或許由先天因素決定,但健康的程度卻可透過後天的努力去塑造與提升。在這個生機勃發的春天裏,讓我們一同喚醒沈睡的身體,讓生命的活力流動起來。

透過積極運動,我們可以培養出一個強健的體魄,從而擁有足夠的精力去追尋熱愛的事物,享受人生的每一刻精彩。

靜養情緒

【黃帝內經】這部中醫經典巨著中曾有言:「靜則神藏,躁則消亡」,揭示了寧靜與健康之間深刻的內在聯系。

在中醫理論體系中,心臟被視為五臟之主宰,其穩定和諧的狀態對整體身心健康至關重要。

深諳此道的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教授,不僅在科學殿堂上鑄就卓越成就,在養生保健方面同樣有著獨樹一幟的見解。

他強調:「內心之靜,實乃養生延年、修身養性之至高法門。」這裏的「靜」,寓意一種超脫塵世紛擾、心境淡泊澄明的精神境界。

楊振寧推崇讀書作為涵養心性的良方,視其為最佳的生命滋養品。

當生活遭遇困擾,情緒陷入煩悶之際,書籍如同一位睿智的慰藉者,幫助人們在變故面前保持從容不迫,以寧靜致遠的心態應對一切挑戰。

而在平靜的日子裏,閱讀不僅能積累知識、增進學問,更能陶冶情操,砥礪德行,達到凈化心靈的目的。

現實生活中,許多疾病往往源於不良的情緒波動和心理壓力。面對生活的不如意時,人往往會沈溺於痛苦、迷茫或焦慮等負面情緒之中。

此時,效仿古人智慧,擇一本鐘愛之書,細細品味,讓文字的力量引領內心回歸寧靜,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自我調適之道。

唯有持之以恒地透過閱讀來修心養性,才能真正抵達內心豐盈、情緒平穩的人生至境,實作身心健康的和諧統一。

富養靈魂

明朝文人張岱曾有言:「人若無癖,實難與其相交。」此言深意在於強調,一個人倘若缺乏對某種事物的執著熱愛,生活往往如同靜滯無波的死水,難以泛起漣漪。

久而久之,缺乏興趣與熱情的滋養,靈魂難免陷入貧瘠與枯燥。

這一理念生動體現在白巖松拜訪藝術大師黃永玉先生時的一幕:

彼時黃老已屆93歲高齡,卻仍精神矍鑠,正悠然清洗著他的紅色法拉利跑車,準備出門體驗速度與激情。面對白巖松的驚訝,黃永玉淡然一笑,揮手道:「我可不覺得自己是個老頭。」

黃永玉的人生軌跡充滿傳奇色彩,他在50歲時才取得駕照,直至93歲依然保持著與年輕人競速的豪情;

60歲時信手拈來的猴票設計,價值竟在數十年間飆升了三萬倍之多;

80歲那年,他以時尚先鋒的姿態登上雜誌封面;

至90歲高齡仍舉辦個人畫展,92歲時更是偏愛一身紅裝,且煙鬥不離手,盡顯灑脫本色。

蔡瀾也曾感慨:「平淡如水的生活必然沈悶乏味,我無法忍受這樣的沈悶,因此選擇活出趣味。」黃永玉正是這樣一位內心世界豐富、充滿童趣的「老頑童」。

那些靈魂充盈的人,總能將看似平淡無奇的日子過得精彩紛呈,充滿活力。故而,我們應積極培養個人愛好,以此豐潤自己的精神世界,唯有如此,才能始終保持對世界的熱忱,進而讓生活煥發出從容瀟灑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