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抄中國作業都抄不對,印度政客:印度制造計劃變成了「印度偽造」

2024-10-17推薦
視訊載入中...

導語

根據印度媒體的報道,印度國大黨秘書長拉梅什在社交媒體上釋出了一組數據顯示,印度政府自2014年提出的「印度制造計劃」未能實作預期目標,表現出制造業發展停滯的現象。

據悉,拉梅什秘書長所稱的印度制造計劃是一項旨在推動工業化和經濟增長的戰略計劃,計劃內容包括提高制造業在GDP中的占比,並在2022年創造1億個工業就業崗位,但如今目標未達,僅實作5%左右的工業年增長,制造業在GDP中占比也出現下降。

拉梅什在社交媒體上釋出的數據中指出,2022年創造1億個工業就業崗位的目標並未實作,反而工人數量減少至3500多萬,再加上政策方面的種種原因,印度制造已淪為「印度偽造」。

印度制造業現狀。

自2014年提出「印度制造計劃」以來,印度政府曾寄予了厚望,然而多年過去,制造業的年度增長僅有5%左右,這個增長振幅不但沒有達到他們的目標,反而落後於中國和東南亞其它國家,印度的工業在GDP中占比也出現下降。

2014年印度政府原定目標是到2022年制造業在GDP中占比達到25%,而如今發現只有14.3%,這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反而是連年下降。

盡管總理莫迪多年來致力於推動制造業發展,頻繁出訪,宣傳「印度制造」,呼籲外國公司前來投資,甚至還在國際場合對中國進行了多番攻擊,但結果卻並不理想。

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很多工廠都關閉了,失業工人的數量也隨之增加,拉梅什舉了一個例子,早在2014年印度的工人數量就已經達到5.25億,而到了2022年卻減到了3.57億,減少了1.68億人,相當於印度三分之一的勞動力離開了工業領域,失業的代價是巨大的。

不僅如此,吸引外國投資的目標也沒有實作,甚至出現了反過來的趨勢,許多外國公司正在將印度視為制造基地的計劃轉向其他更具競爭力的國家。

為何印度在發展制造業這一方面始終無法追上中國腳步?

印度制造業落後原因分析。

首先是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基礎設施建設是推動制造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近年來印度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入一直沒有顯著提高,導致鐵路、道路和港口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進展緩慢,使得運輸成本高、效率低,制約了制造業的發展。

其次是企業營運成本高昂,印度政府對企業的政策並沒有實質性的支持,往往是喊口號,落地不力,高昂的政策執行成本導致企業的正當利益得不到保障,加之印度國內市場有限,企業只能將生產轉移到國外。

再者是印度的勞動力技能不足,雖然印度的勞動力資源豐富,但絕大多數印度勞動者的文化程度較低,技能水平不足,無法滿足現代制造業對技能水平的需求,因此印度制造業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最後是印度政府政策執行不力,印度國內的各地方政府往往缺乏一致性,政策執行不力,導致外國投資者對印度的投資環境持謹慎態度,因此許多外國公司更願意選擇其他國家進行投資。

小結。

因此,印度如果想要追趕中國的腳步,不僅需要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更需要建立一個更為完善的產業鏈體系,以便於降低生產成本,並提高競爭力,更需要加強對勞動力的培訓和教育,提高技能水平,以便於適應現代制造業的需求。

政府方面,也應該制定一個長期的戰略規劃,以確保政策的連貫性和有效性,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外資湧入。

當然,印度在發展自身制造業時,也要註意借鑒和學習其他國家成功的經驗,而不是簡單的抄襲中國的模式,這樣才能更有效、更適合自身發展實際。

結語

如今制造業已成為國家的重要支柱之一,但印度在這方面卻一直處於落後狀態,究其原因,既有制度方面的問題,也有勞動力技能不足的問題。

只有透過不斷的改革和創新,印度才能在制造業上更進一步,實作真正的「印度制造」,變「印度偽造」為「印度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