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第一省會,房價破「3」了!

2024-09-19推薦

作為老牌一線城市、中國第一省會的廣州,今年的發展之路,無比艱難。

無論經濟還是樓市,都遭遇了水逆。而這兩者,又互相影響,互相拖累。

房地產方面,一級土地市場,一片肅殺。

上半年廣州只賣出了4塊地,攬金64.77億元。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廣州推出了12宗涉及住宅的用地,成交了4宗,分別是被華潤聯合體、越秀地產、花都城投、保利發展拿下,要麽是央企,要麽是國企,要麽是城投,其余8宗要麽流拍,要麽終止出讓。

按照廣州市的供地計劃,全年計劃供應90宗涉及住宅用地,但上半年僅成交了4宗。

這是個什麽概念?肉眼可見的速度下滑。

2021年成交了78宗宅地,成交金額1779億元。2022年成交47宗,收入1221億元。2023年成交43宗,賣地收入1183億元。

可供對比的2023上半年,廣州宅地成交了16宗,攬金431.2億元。

果然,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財新網

二級成交市場,也好不到哪兒去。

5月末出台的降首付、降利率措施,效果僅支撐了6月份一個月而已,到7月份又開始向下,8月份二手房成交再次跌破萬套。

廣州中原研究發展部數據顯示:

8月份,二手房網簽8872套,環比下跌11.6%。同比下跌8.8%。二手房成交均價跌至28278元,環比下跌7%,跌破了3萬元。

新房成交也在回落。5月末出新政後,6月份廣州新房成交了6575套,創今年新高,但和二手房成交走勢一樣,7月份便又開始下滑,8月份跌破了5000套,只有4906套。環比下跌18%。

按照國家統計局披露的數據來看,廣州今年的跌幅一直在全國前列。

比如5月份廣州二手房同比跌幅11.4%,跌幅位居全國第三。僅次於徐州、廈門。

6月份同比下跌12.4%,跌幅位居全國第二。僅次於武漢。

7月份同比下跌12.4%,跌幅位居全國第三,僅次於武漢、廈門。

8月份,同比下跌12.5%,跌幅位居全國第三,僅次於武漢、廈門。

廣州樓市今年尤其艱難背後,與廣州水逆的經濟,剪不斷理還亂。

對於一個城市來說,所有問題的根源都是經濟問題,而所有經濟問題的本質都是產業問題。

今年一季度,廣州的GDP增速只有3.6%,位居26個萬億GDP城市倒數第三。

上半年,廣州市地區生產總值為14297.66億元,同比增長2.5%。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2.5%的增速,在GDP十強城市中,位居倒數第一。同時,GDP規模再次被重慶反超,遺失了內地經濟第四城寶座。此外,14297.66億元的規模較去年上半年僅增加166.97億元,增量在十強城市中同樣位居倒數第一。

這一增量只與很多弱三線城市相當。同期的兄弟城市深圳,增量超過了千億。

廣州經濟放緩的關鍵,在於工業下滑、出口下滑。

出口方面,廣州上半年出口額3117.8億元,下降4.1%。同期的深圳,增長了34.9%。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各地海關

廣州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下降了0.8%。

這一工業增速,在十強城市中,同樣位居倒數第一,且是唯一一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負增長的城市。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各城市統計局,其中上海為全部工業增加值增速

工業增加值下滑的關鍵,在於其汽車這個當家產業下行。

廣州擁有6個千億產業,其中汽車產業規模第一。目前可以檢視到的數據,只有2022年的數據。

2022年,廣州汽車制造業總產值6470.48億元,位居6個千億產業第一席位。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廣州市統計局

而這個當家產業,如今出現了 困局。

廣州市統計局披露:

三大支柱產業中,汽車制造業生產持續承壓,實作增加值下降16.4%;電子產品制造業、石油化工制造業分別增長8.1%和4.0%。

汽車產業增加值下降了16.4%。

此外,從上半年的工業產品產量角度來看,汽車產業同樣跳水嚴重。

上半年,廣州主要工業產品中,有8個產品產量出現了下滑。

其中彩色電視機產量、積體電路產量均下滑超40%。

當家產業中的汽車產量117.58萬輛,同比下降了19.3%。其中轎車產量下降了31.5%。

此外,成品鋼材產量、水泥產量、服裝產量、啤酒產量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當家產業下降如斯,廣州GDP失速,當然在情理之中。

重慶之所以能夠再次反超,並走出持續兩年的水逆,邏輯也在於汽車產業。

同樣是以汽車作為當家產業的重慶,今年在華為支持下迎來了大爆發。

重慶統計局披露,上半年規上工業中,汽摩產業增速最快,高達25.8%。其中汽車產業更是達到了30.3%。

上半年,新能源汽車拉動全市汽車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0.3%,較一季度加快6.6個百分點,拉動全市規上工業增長5.1個百分點,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達59.7%。

其中,6月份汽車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8.0%,拉動全市工業當月增長4.9個百分點,增長貢獻達88.3%。

上半年,重慶生產了39.14萬輛新能源汽車,增長1.5倍,按照這一增速,到年末重慶的新能源汽車產量可能會接近百萬輛。

在新能源汽車產量飆升之下,前5個月重慶的汽車產量已經超越廣州,成為全國汽車第一城,上半年的汽車總產量121.4萬輛,依舊第一。

城市的終極競爭,是產業競爭。而產業競爭中,汽車產業又是重中之重。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說過在所有的產業爭奪中,汽車產業最具吸重力,因為它足以改變城運。

當年一汽落戶長春,讓長春在東北到處都是直轄市的年代裏,也獲得了直轄市的頭銜。後來由於國家發展戰略調整,東北所有的直轄市都撤了。

二汽誕生於中蘇關系破裂開啟三線建設時代,落戶在大山深處的湖北十堰。十堰當時還只是一個近百戶居民的小鎮,如今七普時期擁有320.9萬人口。

因為二汽的到來,十堰與其原本所屬的勛陽地區換了身份,1973年十堰升格為地級市,1994年鄖陽地區和十堰市合並,仍稱十堰市,勛陽地區則降級為十堰的鄖陽區。

1980年三線建設結束,十堰由於交通不便,二汽決定遷出,先是遷到了襄樊(現在的襄陽)成就了襄陽的湖北第二城的身份。1992年二汽改名東風汽車,2003年遷到武漢,成就了武漢的汽車工業,且是武漢如今的當家工業。

今年上半年重慶與廣州的不同表現,又是汽車產業改變城運的一個佐證。

同樣的,深圳這些年不斷擴大與廣州之間的差距,除了深圳本身的工業實力加持外,汽車產業崛起也是重要因素。

二十年前,十年前,深圳在汽車產業上毫無話語權。誰也不會想到,如今的深圳,汽車產業上的話語權,已然超越了廣州。

汽車產業的未來,必然是人工智慧+新能源。在這一賽道上,深圳、上海牢牢掌握著話語權,尤其是坐擁比亞迪、華為的深圳。

面對這種局面,廣州已經覺醒。

作為老牌的汽車強城,廣州利用自身的汽車產業優勢,在新能源汽車時代,並沒有掉隊。

廣州也出現了一批本土化的新能源汽車品牌,所以其新能源產量雖然不如三強,也仍在十強陣容。

但關鍵是,廣州的汽車產業存在結構性矛盾。

去年12月印發的【廣州市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3—2035年)】提到:

廣州汽車產業鏈供應鏈體系面臨的零部件與整車制造不匹配矛盾突出,2022年汽車整零比僅為1:0.47,核心零部件在地化配套率較低,遠低於國際成熟汽車市場。

當地媒體報道,廣州整車生產企業,不少關鍵零部件由長三角供應商提供;廣州占比較高的日系整車生產企業,進口後往往要在長三角完成初步加工和組裝,再運至廣州進一步加工組裝。

所以,廣州今年開啟了糾偏模式,正在砸重金補齊汽車產業鏈條,尤其是做強新能源汽車產業。

廣州市統計局公布1-4月份經濟數據。從投資數據看,1-4月,廣州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6%,其中工業投資增長20.2%,增長勢頭強勁。尤為值得註意的是,廣州汽車產業鏈加快強鏈補鏈,汽車零配件投資增長67.1%,比工業投資增速高出46.9個百分點。

公開資訊顯示,在廣州2024年重大計畫投資中,有31個智慧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計畫,包括廣汽自主電驅產業化建設計畫、廣汽自主電池計畫、巨灣技研儲能器件與系統總部及生產基地計畫、廣州廣汽荻原模具沖壓有限公司數位化新工廠計畫、祺盛動力混動發動機產能建設計畫等。

廣州的目標是,到2025年,汽車電子、動力電池、智慧座艙等實作彎道超車,並成為全球知名萬億級「智車之城」。

而且,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量要達到200萬輛。

200萬輛,這一目標和深圳客製的一樣。

此外,廣州6月份召開的釋出會上,明確表示,要利用「1+3」支撐廣州制造業發展。

「1+3」政策的「1」,就是【廣州市關於最佳化空間載體 支撐制造業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主要包括23項內容;「3」為3個「若幹措施」,分別是【關於推動工業用地高效利用的若幹措施】【關於支持工業廠房建設的若幹措施】以及【關於加快工業園區高品質發展的若幹措施】,共包含21條具體舉措。

在工作目標上,「1+3」政策聚焦產業空間載體「存量增效、增量提質」,重點實施「130」和「51520」工程:

到2028年,廣州每年工業用地供應量將不低於1萬畝,約占年度建設用地供應總量的30%;

到2028年,打造5個特色標桿工業園,推進15個低效工業園改造提升,推動20個村鎮工業集聚區更新改造試點。

不久前,廣州又釋出了【建設廣州國際航運樞紐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

產業是一個城市的靈魂,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這個靈魂之上。

作為一座繁榮了千年的城市,作為民國以來新思想萌發之地,作為一座極具創新精神、奮鬥精神的老牌一線城市,困難都是暫時的。

作為廣府人心中的耶路撒冷,廣州永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