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大學錄取通知書,怎麽總出錯

2024-07-16推薦

澎湃特約評論員 章潤

近日,有網友稱,宜賓學院錄取通知書上將「錄」字打成了「尋」字。7月14日,宜賓學院教務處釋出更正聲明,承認發生了錯誤,並對工作上的疏忽深表歉意,本著對學生和社會負責的態度,現重新寄出更正後的錄取通知書,「請同學們憑新收到的錄取通知書按時來校報到,舊的通知書將於報到時統一回收」。

這件事的影響不小,很快就登上了各種新聞榜單。這並非輿論太過苛刻,而是錄取通知書本身有特別的含義。仔細想想,在一切數位化的時代,為什麽人們還需要一個紙質的錄取通知書?這不僅是一種獨特的儀式感,也是一種鄭重的祝賀。

現如今錄取通知書出了錯,似乎也讓這種祝賀的誠意有了瑕疵——這麽一個表達心意的載體,為什麽不能多仔細看兩遍呢?錯別字本身也許不是大事,但是錯在錄取通知書上卻不是小事。很多人不能理解,堪稱一年一度大學裏最重要的事項,為什麽這麽草率。

大學作為一個「知識」的具象物,卻犯了一個低階錯誤,這二者之間的反差也格外顯眼。從近些年的新聞看,大學在這方面出錯不是個例。今年6月,寧波大學研究生錄取通知書上出現拼寫錯誤,「University」一詞被印成了「Unversity」;去年,廣州中醫藥大學錄取通知書也出現錯別字,把「報到」錯寫成了「報道」;也是在去年,巢湖學院則是在錄取通知書裏把「9月6日」寫成了「9月6月」。

這些錯誤的出現總能成為熱點新聞,這對高校的聲譽來說難免是一種巨大的尷尬。而且某種程度上來說,高校的錄取通知書也不只是給學生個人的,其實也是給社會看的,內含一種傳遞大學精神的弦外之音。

近些年人們也能看到,不少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很驚艷。有的制作極為精美,有的很有技術範,還有的則是請老先生一筆一畫地用毛筆手書。之所以如此,也是大學試圖透過這種方式去和社會溝通,去展現自己的特質。在錄取通知書上,理當字斟句酌、咬文嚼字。

每次錄取通知書上的錯別字被曝光後,各高校都紛紛表示將進行整改。但說到底,如果高校能對新生入學的事項多上上心,這種錯誤本不該存在。錄取通知書不一定要多麽精美,但至少要嚴謹、規範,不留瑕疵。其實,錄取通知書這份見面禮,何嘗又不是大學第一課呢?既然如此,大學也理當拿出足夠的誠意,讓大學生從中得以窺探高等學府的風采,也感受到高校傳遞出來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