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一碗面的學問(遇見)

2024-06-03推薦

譚國倫

我說不在家吃早點了。愛人說,又去吃你的熱面唄。我說當然。

熱面,在東北是相對冷面而言的另一種做法。我在東北當兵十幾年,熱面是實實在在沒有吃夠。轉業到地方以後,也吃過幾家熱面,不是味道差了一些,就是分量太少。直到愛人像發現新大陸似的告訴我,在一個小區裏發現一家熱面。那面香一下就把我帶回身在東北的歲月,這一吃又是二十多年。

面店店主老李,河南信陽人。他和妻子開的面店,最早只是個面攤。幾把遮陽傘,幾張可以收放折疊的桌子,只要不刮風下雨,幾張桌都是人滿為患。客人結賬時,自己把零錢扔在紙盒裏,找零也是「自助」。給人感覺這兩口子做買賣就是心大。後來,面攤搬進了屋子,開成了面店,營業執照、夫妻二人的健康證等,都大大方方上了墻。

以前,老李的熱面冷面種類單一。冷面只限於配料簡單的甜口,熱面也只有一種湯頭。老李說因為地方狹小,沒辦法做很多種類,只能靠量大實惠取勝。自打搬進店鋪,空間大了,可以放置更多的食材,老李特意花了半個月時間,到吉林延邊學習更多冷面熱面的制作方法。這一去,讓老李開了眼界,原來這面還有那麽多湯底和口味!老李頓覺以前做的面都太簡單,對不起客人,楞是將這些種類和做法分毫不差地從延邊帶了回來。

客人們發現,老李的面不管是熱面還是冷面,味道比以前好了不知多少倍,品相也讓人很有食欲。熱面碗裏的辣白菜堆得像一座小山,冷面碗裏有蘋果片圍繞切開的熟雞蛋。做得一手好面食的妻子,還為客人增添了四種餡料的包子。那包子褶捏得花兒似的,均勻細致。

和老李熟悉了,他給我講起面的制作技藝,說這手藝看似簡單,要做到色香味俱佳也要費番功夫。底湯的熬制、煮面的火候、調料的選擇、食材的配比、色彩的搭配、裝碗的造型等,都有很多技巧。季節不同,熱面和冷面的食材選取也不同。前期制作的功夫都在熬骨湯。大火、中火、小火的時間比例要拿捏,八角、桂皮、蝦米、蔥姜蒜等調料一樣都不能少。最後的湯汁還要用細布過濾,不能有沈渣和肉末在裏面,這樣才能保證面湯的清澈。做冷面,還要把湯汁冷藏一宿。

原來幹好哪一行都有很多學問。

我當了老李多年的食客,也知道了老李的一些故事。當年夫妻二人出來打工,辛苦一年收入也僅夠維持溫飽,孩子的學費還沒著落。夫妻倆就商量做個小買賣,發現做冷面熱面比較方便,成本也不高,靠著量足,就把生意做起來了。實在人做實在事兒,一開始全憑量大吸引客人,後來味道再精進,客人們來得更勤了。如今熟客一進門,夫妻倆就知道客人吃什麽口味的面,要什麽餡的包子,直接上桌。吃完後,客人微信支付走人,整個過程都不用問一句話。

很多人說,做經營很難。在老李看來,只要勤奮肯幹、實實在在,不在「缺斤短兩」上做文章,味道又不差,自然會有不錯的報酬。這些年來,夫妻倆憑著自己的勤勞,專註一碗面,也用一碗面培養出兩個大學生,供養兩位老人,在城裏和河南老家都買了房子。我稱贊老李兩口子能幹,攢下了這麽多錢。老李說,他非常感謝這個社會,感謝這座城市,是社會認可他們的勤勞,是這個城市的回頭客讓他生意興隆。

我的熱面上來了。海碗裏堆起的面如海上群山起伏。紅紅的辣白菜、綠綠的香菜末,煞是誘人。輕挑一筷,面條入口,細膩而富有彈性的面條在齒間跳躍,那醇厚的口感與鮮美的味道仿佛在舌尖上跳起了舞蹈……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03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