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殺瘋了,真刺激啊!

2024-10-01推薦

央媽一開金口,股民能把上交所的系統幹宕機,A股真的殺瘋了。喜氣洋洋過長假,挺好的。說不定「破天富貴拿盆接」的樂觀情緒,順手還能拉一把假日消費數據,來個喜上加喜。

那麽,央媽到底是怎麽刺激出這波「潑天富貴」的?對宏觀經濟又會有怎樣的影響?還得細細道來。

央行這回是打了一套組合拳,給市場來了個全身按摩。主要有三招,降低存量房貸利率、降低準備金率,和「創設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目標很明確,就是增加市場流動性。

降低存量房利率,給銀行打工的購房者手頭松快一點,多一點消費的余裕。如果這幫欠債的能心情愉快一點,不著急忙慌提前還貸,就更好了。這也算是間接增強了樓市信心。

存量房利率降了,不就成了「苦一苦銀行」了嗎?央媽也考慮到了,來一波降準,奶一口「親兒子」,就不哭不鬧了。而且,後續再發個國債啊、搞點專項貸啊,好大兒們也能配合。

這兩招是配套的,中規中矩。第三招可就厲害了:

9月24日,央行提出將創設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首期操作5000億。

「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有點高深莫測的樣子。看不懂就對了,越是看不懂的金融政策術語,就越是有講究。

直白說,這就是用險資撬動股市的開閘放水。保險公司這樣的「非銀金融機構」,處境比較尷尬。雖然也是「金融機構」,但是「非銀」的身份註定是邊緣化的。銀行享受的央媽兜底待遇,那是不用想了。險資的投資渠道還受限。過去央媽給點春風雨露,還要明示「禁止進入股市」敲打一番。這就導致融資成本很高的險資還摸不到主流金融資產,只能搞點旁門左道的玩意兒。主要是用一堆花裏胡哨的金融產品把錢弄進房地產。尤其是「三條紅線」後,斷了房企的銀行渠道,險資就成了替代。後來房市不行了,保險公司手頭的金融資產就成了燙手山芋了。說好聽點,就是流動性較差。說難聽點,那就是無人問津。

所以,「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就是為保險公司專門開的小竈。簡單講,現在保險公司可以把手頭的金融資產抵押給央行,從央行獲得貸款,再把錢投入資本市場。險資就這樣直接從貨幣供給的源頭解套了。

貼心的是,潘行長特意主動指出這錢「可以進入股市」。與過去「不準進入股市」的撲克牌臉,判若兩人。

更貼心的是,公布了首期5000億的授信額度。錢多錢少切不說,明確了池子裏是有錢的,就是政策落地的決心。

更更貼心的是,潘行長還表示5000億不夠,第二期還可以5000億,第三期還有。三倍決心,三倍的溫暖。

央媽的這通表態,那真是全方位呵護啊。怕你們有顧慮,明確指出了向股市沖鋒。怕你們沖鋒不夠勇敢,特意開啟彈藥庫讓你們看。想必各家保險公司現在是渾身是膽、戰意爆棚。

而且,這還不是解套險資沖一波,而是把證券、基金也捆一起,形成了貨幣源水直通股市的迴圈系統。

理想狀態是,保險公司從央媽那兒拿到資金買股票,轉手給證券、基金,那兩家還可以把票再抵押給央媽套現。央媽一個水龍頭,三大非銀金融機構奶一圈,完美閉環。不但貨幣之水天上來,還內建了頂級杠桿。

該怎麽評價呢?這套便利機制不是QE,卻遠勝QE。回頭看上半年圍繞長期國債的QE之爭,和這個「便利」機制相比,那是小打小鬧、小菜一碟。

長期國債是啥?是無風險資產。央行下場收無風險資產,都引發了「是不是QE」、「無錨印鈔」的爭議。現在這個「便利」機制玩的可是險資和股票。貨幣政策刺激的步調,何止是邁出了一大步?

當然,較真說,這不是QE。因為嚴格意義上講,QE是央行直接購入金融資產,美聯準就是這麽幹的。但是,央媽是不能這麽幹的,因為【中國人民銀行法】不允許。所以,咱們這個「便利」機制裏,央媽絕對沒有下場買股票,更沒有買保險公司手上的金融資產,只是接受抵押……

必須承認,這操作是真有想象力。QE是買一次,「互換便利」至少是抵押兩次,甚至理論上講可以是無數次。有了這樣大殺器,股市不漲就沒道理了。

不能全指望央行

不過,「無數次」只是理論上的。不管是不是QE,都不能指望央媽把整個股市都買下來。標準版QE比如美聯準的操作,是一種平準制度。市場恐慌情緒爆發,美聯準出手QE「你們都退下,讓我來」的表態,穩定市場情緒。等市場情緒穩定了,美聯準縮表,出售金融資產回收貨幣,事了拂衣去。

因此,美聯準的QE並不是長期向市場註入基礎貨幣的渠道,只能是當一回帶頭大哥江湖救急。比如口罩那兩年,那場災難啥時候到頭都沒底,人心惶惶的,美聯準宣布開啟「無限QE模式」。等QE結束算了算,貨幣投放的規模比預計要低得多。

實際上,資本市場的流動性危機哪有什麽「無限QE」的暴力拆解?只有四兩撥千斤的巧勁——央行手上的印鈔機是「四兩」,市場信心的才是「千斤」。

因此,穩定資本市場,是不能指望央行印鈔「買買買」。龐大的資本市場規模,靠貨幣放水是兜不住,歸根結底還得看市場長期信心的恢復——「四兩」能不能撥得動「千斤」。

市場的長期信心恢復,取決於兩條:一是幹擾經濟的利空出盡,熬過去了,市場心態就穩了;二是資源配置最佳化,不良資產要結束,不能占著茅坑不拉屎,給優質資產騰出成長的空間。

這兩條都不是靠央行開動印鈔機「買買買」能解決的。貨幣政策唯一能做到的就是短期提振市場信心,長期卻還得看市場。

短期提振是有必要的,眼前的坎都過不去,談何長期?但是,靠短期提振打雞血,而沒有真正的長期改善,也是行不通的。貨幣政策是緊固的鎮靜劑、止痛藥,不能治病,還會產生成癮性、耐藥性。如果貨幣政策救市如果成了資本市場信心的唯一支撐,就成了藥不能停的飲鴆止渴。

不管是不是QE,央行這次動用貨幣政策的大殺器救市很有必要,但也伴隨著風險。

給「治本」騰挪出時間

目前看,央行給股市準備的「子彈」是1.5萬億。誠意是很足的,但是不能指望這點錢就能給市場「兜底」。提振市場的拉力和兜底的托舉力,不是一回事。目前我們看到的是1.5萬億短期刺激一下的拉力,長期要看市場投資者的持續跟進。

要是市場裏都是「搶完紅包」就潛水的短期玩家,以A股六十萬億的總流通市值,要靠央行「買買買」托底,再給幾個1.5萬億都不夠。

如果刺激的效果就是「一波流」,央行手頭那一大堆「抵押物」就成了資產負債表上的失血點。解套險資、套牢央行,這算怎麽回事?市場風險上升為貨幣風險?

而且,把A股作為貨幣的註入點,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解決流動性不足的問題,還需要觀察。經濟迴圈的流動性關鍵是實體經濟,與實體經濟脫節是A股的頑疾。很多上市企業自身的產業陳舊,效益低下很,缺乏擴大再生產的動力。融了資也不務正業,不用於投資實體經濟,而是金融空轉。還有相當一部份金上市企業是地方財政的「錢袋子」,資金流向了低效的基建投資。資金使用效率極其低下。

專心搶紅包的股民當然不必考慮這些,可是貨幣政策要對宏觀經濟負責,不能不考慮股市資金的使用效率、能否改善經濟迴圈的流動性。如果貨幣政策刺激,沒有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就無法改善經濟迴圈。反而會加劇資源錯配,從而造成更多的不良資產堆積。

今天宏觀經濟的流動性不足,實際上不是因為缺錢。截至目前,銀行總擁有的儲蓄金額達到了驚人的147萬億,這麽多現金趴在儲蓄帳戶裏,這哪兒是缺錢嗎?流動性不足,是因為兩大堵點——資源錯配和營商環境欠佳。前者造成了經濟增長乏力,後者導致長期信心不足。

貨幣政策刺激並不能解決資源錯配的結構性問題。經營性資產約七成都是低效資產,新增的貨幣再往這些低效資產流,將來會面臨更嚴重的流動性問題。

貨幣政策刺激也不能解決經商環境欠佳的機制性問題。市場主長期預期趨弱,市場的投資意願下降,不是因為缺錢。而是對營商環境心裏沒底。這個「底」,貨幣政策刺激不出來。

貨幣政策刺激對打通兩大經濟堵點的沒有直接的治療作用,但是能為深層次改革贏得時間。所以,最終的效果好不好,關鍵看改還是不改。

正所謂「要治標,更要治本」,用了貨幣政策的大殺器,還得有真正的市場化改革,否則救市效果會大打折扣。

總而言之,先過個快樂的長假,收拾一下心情,節後該幹嘛幹啊。股市爆火三天解決不了所有問題,還得從長計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