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央行重磅!事關降準

2024-03-21推薦

據中國網,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24年3月21日(星期四)上午10時舉行新聞釋出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劉蘇社、財政部副部長廖岷、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介紹近期投資、財政、金融有關數據及政策情況,並答記者問。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 (圖片來源:中國網 楊楠)

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仍有下降空間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表示,今年以來,人民銀行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精準有效,著力擴大內需、提振信心,為經濟回升向好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在總量上,保持貨幣信貸和融資合理增長、節奏平穩。 在靈活擺布中期借貸便利(MLF)、公開市場操作的同時,開年又降準0.5個百分點,一次性釋放長期流動性超過1萬億元,從量上充分保障流動性供給。同時,註重引導金融機構加強貸款均衡投放,防範信貸波動加大、「開門紅」過度沖高,為經濟提供穩定、永續的金融支持。

在結構上,持續最佳化信貸結構,註重提升效能。 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等都是體現高品質發展的重要領域,人民銀行繼續實施好支持碳減排再貸款,去年12月新增的5000億元抵押補充貸款(PSL)額度也已全部發放,還將設立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不斷提升對促進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的效能,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同時,加大力度盤活存量金融資源,促進有效投資,助力化解過剩產能。

在價格上,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 面對國內銀行存貸息差、境內外利差約束,人民銀行透過政策組合推動降低成本的效果持續顯現。在前期引導銀行下調存款利率以及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利率等政策的傳導下,2月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行0.25個百分點,為LPR改革以來最大降幅,有效帶動貸款利率的持續下降。同時,既堅持市場在匯率形成中起決定作用,發揮好匯率對宏觀經濟、國際收支的調節功能,又強化預期引導,防範匯率超調風險,在復雜形勢下保持了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

貨幣政策成效顯著,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質效持續提升。 有這麽幾個方面:一是總量合理增長。2月末,M2、社會融資規模、人民幣貸款分別保持8.7%、9.0%、10.1%的較快增長,符合市場預期。二是「五篇大文章」支持力度加大。2月末,普惠小微貸款同比增長23.1%,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和高技術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速分別為28.3%、26.5%,金融資源更多流向高品質發展等重點領域。三是融資成本降、匯率穩。2月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72%,同比下降0.13個百分點,人民幣對美元匯率2月以來穩在7.2元左右,兼顧了內外均衡。

宣昌能表示,中國貨幣政策有充足的政策空間和豐富的工具儲備, 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仍有下降空間 ,存款成本下行和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有利於拓寬利率政策操作的自主性,設立的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將助力高端制造業和數位經濟的加快發展。下階段,穩健的貨幣政策將繼續靈活適度、精準有效,合理把握債券與信貸兩個最大融資市場的關系,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推動企業融資和居民信貸成本穩中有降,持續做好「五篇大文章」,加大力度盤活存量金融資源,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平衡好短期和長期、穩增長和防風險、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關系。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圖文無關)

信貸總量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有記者提問稱, 2024年前兩個月新增信貸主要投向哪些領域?呈現哪些亮點?

宣昌能表示,今年以來,人民銀行充分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引導金融機構在強化對實體經濟信貸支持的基礎上,加大對普惠金融、科技創新、制造業、基礎設施、民營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從總量看, 信貸總量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2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43.96萬億元,同比增長10.1%。前兩個月新增貸款6.37萬億元。

從結構看,信貸結構持續最佳化。有以下亮點:

一是國民經濟重點行業信貸支持增長保持高位。2月末,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8.3%。前面也說到,其中高技術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6.5%,基礎設施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14.0%,高新技術、「專精特新」、科技中小企業貸款余額分別同比增長14.2%、18.5%、21.4%,均明顯高於同期各項貸款增速10.1%,占各項貸款的比重進一步提升。

二是金融資源更多流向國民經濟薄弱環節。2月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3.1%;前兩個月增加1萬億元,同比多增1102億元。2月末,全口徑涉農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4.5%,比同期各項貸款增速高4.4個百分點;前兩個月增加2.53萬億元,同比多增1708億元。民營經濟貸款呈現量增態勢。2月末,民營經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1.6%,比同期各項貸款增速高1.5個百分點。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中國網

每日經濟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