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美國新勢力車企,到底有多不靠譜?

2024-03-29推薦

哈嘍大家好!

最近,歐美各國都對中國電動車虎視眈眈。尤其是美國政界可以說是上竄下跳,試圖將中國電動車描繪為是新時代的「特洛伊木馬」。只不過我們其實沒往美國賣幾輛電動車 ,美國的這種擔憂看上去有些可笑。

一切貿易保護主義的源頭都是源自恐懼,對美國汽車來說也是如此。在對中國汽車遏制不斷加碼的同時,美國本土的新能源車企卻頻頻告急。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美國的新勢力車企。

風口浪尖——Fisker

3月18日,已經陷入破產傳聞一段時日的美國新勢力Fisker,官宣將停產六周。該公司在周一上午送出的一份監管檔中稱:截至3月15日,公司僅有1.21億美元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其中3200萬美元,還是受限制的或不能立即動用的。

Fisker並非是一家PPT車企, 相反它還是美國新能源車企中的老字號。 創始人Henrik Fisker是汽車設計圈的老炮,曾供職於寶馬和阿斯頓·馬丁。早在2007年就創立了Fisker,早早推出了插電混動轎跑車Fisker Karma。

Fisker Karma,這可是2006年的設計

在當時,Fisker曾是比肩特斯拉的美國新能源車企雙子星,更多的汽車行業背景與混動技術路線也讓Fisker一時更被看好。只不過後來,Fisker選用的A123電池組頻頻自燃導致Fisker也一蹶不振。 Fisker在2014年宣布破產,相關技術資產賣給了中國萬向集團。

賣出去的平台還在以Karma品牌持續生產

而保留了Fisker品牌的創始人Henrik Fisker則依托於瑪古娜等昔日夥伴於2020年重振旗鼓,再度復活了這一品牌。而作為復興之作的Fisker Ocean則是一款被美國媒體看好的純電動SUV。據說,這台車透過瑪古娜的關系得以套用不少北汽極狐的技術。

Fisker Ocean,確實有些中國味道

只不過,Fisker如今再一次站到了破產的邊緣。Fisker Ocean推出以來交付速度緩慢,在去年僅僅交付5000台,今年頭兩個月則僅僅交付1300台。這些已經交付的產品還屢屢爆出軟體問題。這般,Fisker恐怕再一次兇多吉少。

復仇神話——Lucid

消費者喜歡價效比均衡的產品,但股市和網民喜歡跌宕起伏的故事。 Lucid就是一個帶著傳奇故事殺入車市的企業。在中外互聯網上,都將它包裝成反抗特斯拉這頭巨獸的英雄,只因它的初創團隊堪稱特斯拉的復仇者聯盟。

Lucid的創始人謝家鵬曾是特斯拉創始團隊的一員,只不過當2004年馬斯克入主特斯拉後,將他在內不少初創團隊踢出了公司。離開特斯拉的謝家鵬創立了一家技術研發公司,看似人畜無害的這個團隊不斷吸納著從特斯拉出走的員工們,最終華麗變身今日Lucid。

如果說Fisker是特斯拉初創期與其奪暉,那麽Lucid就是今日資本市場在特斯拉旁樹立起的新星。尤其是Lucid的首款車型Air憑借著極強的效能和極高的配置,一直被捧為特斯拉殺手級產品。

Lucid也備受資本青睞,屢屢在財務陷入危機的時刻得到大量資金註入。尤其是近年來中東各個主權基金,對新能源車興趣頗豐,時常出現在美國汽車頭版的Lucid就成為中東實作汽車夢的重要一環。

Lucid Air

然而Lucid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甚至遲遲難產。要知道它的首款產品Air可是在2016年就已經公開亮相,但直到2020年才正式上市。直到2021年的10月,首批500台產品才交付到客戶手中。

同樣在2022年末就釋出的第二款產品Lucid Gravity至今仍在準備生產的階段,最快也要到2024年年末才能正式量產。而2023年全年,Lucid也僅僅交付了6001台汽車,總產量也僅為8428台。雖然有著中東土豪資金作為後盾,但如今Lucid的表現,也難以稱之為理想。

Lucid Gravity

美國理想?——Rivian

相比較於Fisker和Lucid,Rivian對於中國車迷來說可能更為陌生一些。而這個品牌已經是美國市場為數不多還算靠譜的新能源品牌了。

Rivian並沒有前兩家車企那樣強大的背景,其創始人Robert Joseph Scaringe也是一個相對透明的人。在創辦Rivian前,他是來自麻省理工的汽車工程博士,在此後從業階段也並無耀眼資歷。他早早創業,希望開發高效率內燃機卻成功寥寥。當他出現在聚光燈下,身份已經是Rivian的掌門人。

Rivian選擇了一條更美國的賽道,雖然R.J.Scaringe生於澳洲。Rivian的產品在2018年橫空出世,最為核心的就是首款量產車——全尺寸皮卡R1T。Rivian還推出了純電動滑板底盤作為自己的核心技術。Rivian的兩款產品R1T和全尺寸SUV-R1S共用大部份設計,且針對美國使用者的使用習慣進行了多項針對性設計。如今不少美國純電動全尺寸SUV都可以看到一些由這兩款產品開創的理念。

R1T與R1S

2023年Rivian全年產量為57,232輛,交付量為50,122輛,在美國各個新能源車企中, 成績僅次於大魔王特斯拉。 2024年Rivian也陸續釋出了R2、R3等新產品。雖然近兩年Rivian發展一直磕磕絆絆,但有些前些年理想汽車般的發展勢頭。

左起:R1T、R1S、R2、R3、R3X,酷似理想套娃

群魔亂舞-紛紛眾生相

前兩年,美國媒體曾評選出了10大美國新能源車企。Top4正是特斯拉、Rivian、Lucid和Fisker,而後面的品牌又都是什麽?一年半後再回首,已有不少成為昨日黃花。

No.5 Nikola:欺詐

昔日Nikola還是市值神話,還是在氫能源賽道上高歌猛進的明星車企。在純電動汽車逐漸贏得消費者信任的同時,長途多載運輸交給氫能源是Nikola繪制出的美好願景。Nicola Tesla組成了上世紀最偉大科學家之一的名字,似乎要分別在商用和乘用兩個戰線構成美國新能源的強大力量。然後如今,Nikola已經成為騙子的代名詞。做空機構顯示這家企業的各個裏程碑節點背後充斥著隱瞞與欺詐。Nicola面臨破產,昔日明星創始人米爾頓也走向了被告席。

拍攝宣傳圖的氫燃料重卡,被曝光根本無法行駛

No.6 Proterra:破產

這家企業曾是美國新能源汽車業界明星企業,被譽為「客車界的特斯拉」。其背景是一家成立於2004年,在當時就押寶新能源純電動大巴賽道, 推出了號稱世界首款重型純電動巴士的EcoRide。 按理說在純電動的萌芽期,使用環境固定的電動大巴是絕好的起點,但Proterra的發展卻一直不甚理想。隨後這家公司又高調進入動力電池生產領域,只不過一直以來僅能靠銷量不佳的大巴業務維持生存。即便如此,在2021年前後這家公司還是入了投資人法眼成功上市。只不過上市僅僅25個月後,這家公司就宣告破產。

No.7 Canoo:跳票

Canoo是又一個被輿論選中的新星。他們主要生產小型新能源廂式車和MPV。在創業初期吸引了多名寶馬前高管,還有中國資本介入。在此後開發中,雖然產品遲遲沒有實作大規模生產,但已經被NASA選中。只不過2017年誕生的它,仍未能在今天實作產品交付。

No.8 Hyliion:質疑

這家企業在國內關註度並不高,因為其主要產品是新能源物流卡車。他們宣傳他們的電池和電力系統可以改裝現有卡車,從而實作節能環保目的。一度他們也是股票市場寵兒,畢竟美國發達的公路物流行業是一塊大蛋糕。然而在Nicola被爆出造假後,他們也成為被曝光的物件之一,從行業明星淪落為備受公眾質疑的物件。

No.9 Hyzon:存疑

在美國新能源世界,商用車占據了不小份額,Hyzon就是又一個瞄準新能源商用市場的企業。於2020年3月12日正式營運,實則是中國企業清能股份在美國成立的新公司。這家企業已經很久沒有披露新的訊息,也沒有產品展示。

No.10 Lordstown:破產

最後一家企業其實要比前幾家落地一些,至少Lordstown的生產線真正開始了運作也向市場真正交付了產品。2018年Lordstown成立,將目標設定為生產純電動皮卡。透過收購通用汽車工廠,Lordstown的生產進度曾在美國一眾新勢力品牌中十分突出。Lordstown也成功吸引到了富士康的投資。然而很快,人們發現這都是一場空,2023年7月Lordstown宣告破產,直接原因是富士康不再履行投資承諾,深層次則是這家公司一直存在欺詐市場的行為,富士康只是及時止損。

寫在最後

這些只是是美國新勢力的冰山一角,實際上還有許多離譜的公司。比如年初突然亮相車展的Mullen,此前與新能源汽車的交集僅僅是組裝廉價中國技術電動微面。

再比如特斯拉同時代的新能源先驅COBA,高科技外表下也是從中國才買的落後車身與廉價電驅動系統……

哦,賈老板的法拉第未來,如今也是個貨真價實美國新勢力,只不過如今在美國也是一地雞毛。

不過,美國還有特斯拉,這個在21世紀唯一一個在各大主流市場都實作通吃的新能源巨獸。退一萬步,美國新勢力紛紛冒頭又幻滅就如同中國一樣,也是新能源技術、智慧技術高度發展的表現。 你看日本,想有這麽多不靠譜的新勢力故事,都難……

在每一次能源交替的時代,技術革新的時代,大浪淘沙都是一種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