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人工智慧轉譯機會取代傳統的人工轉譯嗎?

2018-07-10推薦

根據我給幾十家公司做自媒體出海計畫,以及數家日本知名企業做跨國商務談判的經驗,結論是: 早晚會。

以前牽頭過日本大廠和國內大廠的深度合作計畫,獨立後也經常有一些企業老板邀請我跟進與國內的溝通,大部份時候以旁聽+顧問的身份參加。最大的感受是: 其實人工轉譯的品質,真未必有大家想象的那麽靠譜。

即使他們會在專業平台找經驗豐富的專業轉譯,但得到的轉譯品質還是會參差不齊,經常發生漏譯或者誤解的情況。 客戶不會註意到很多溝通上的問題來自於轉譯水平不足,嚴重的時候可能會影響談判品質和溝通結果。

過去,人們對於跨語言溝通場景的解決思路,都是以人工同傳為中心展開的。相關的技術和產品大多是用來輔助人工同聲傳譯轉譯的配角。但在計畫的實踐中,我意識到 這種方式難以成為穩定長期的解決方案。因為真正優質的那部份人難以服務所有市場,而大部份計畫難以找到合格的人才。

後來,為了填補這部份需求,就逐漸出現了手持轉譯機。手持轉譯機的準確率和速度確實在逐年提高,也越來越輕便。 但私人場景使用還OK,在需要高效率溝通的商務會議上,你說一句我說一句的方式有點太機械了,低效耽誤時間並且有失莊重。

人們的溝通本來是帶有表情、語氣、手勢、身體語言的。這些在雙方的溝透過程中十分重要。轉譯機無可避免的把人人互動變成了人機互動,在盯著螢幕上的文字或者聆聽轉譯機的聲音時,我們往往忘記了去關註真正的溝通物件,所以效果也會打折扣。

商務轉譯的本質,或者說最終極的目的,就是溝通效果。 大部份解決方案還在把重點放在「轉譯」這件事上,還沒能把眼光放在「溝通」這個本質上面,因此難以滿足需求。

從事這方面業務三年多,原本覺得沒有什麽特別的解決方案。直到有一天突然關註到一則關於眾籌計畫的新聞。

於是了解到了時空壺在做的事情,是這個話題下一個絕佳的例子。

他們本著希望還原人與人面對面自然的溝通,提出了轉譯耳機的概念。對這個理念的認同是人類共通的,光是ZERO這款產品在日本就眾籌了7000萬日元,在轉譯類計畫中重新整理了當時的記錄。

他家的官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開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