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詩詞的女兒,生日快樂!

2024-07-06推薦

7月6日

農歷六月初一

是中華古典詩詞大家

葉嘉瑩的生日

葉嘉瑩曾說

我命運多舛,但從詩詞裏

我就能得到慰藉和力量

有了詩詞,便有了一切

詩詞和生命的關系

被她踐行得特別光彩照人

無論是讀詩、寫詩、評詩,還是講詩

一顆詩詞做的心都在裏面跳動

令無數人興發感動

童年背詩誦詞

讀詩是生命的本能

▲葉嘉瑩(中)

葉嘉瑩,1924年農歷六月初一出生在北平一個古老的家庭,父母舊學根底很好。在家學的影響下,她自幼就能背誦許多的唐詩宋詞,對詩詞閱讀有著極高的興趣、天賦。後來,葉嘉瑩曾多次感慨,小時候背誦的【論語】【唐詩三百首】等詩文使她終身受益。

▲童年葉嘉瑩(右)

她說,中國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很有道理的。小孩子閱讀詩文,實際上不需要多講,應該利用他們記憶力強的優勢,讓他們多記憶、多背誦。即使他不能理解,只要先背下來,等到將來理解力提高後,這些早年記憶的內容就會被調動出來,如同智慧庫,為孩子一生提供不盡的資源。

▲葉嘉瑩手捧【給孩子的古詩詞】

用生命寫詩

從「小我」到「大我」的蛻變

▲葉嘉瑩初中畢業照

葉嘉瑩出生在農歷六月初一,家裏長輩說這一日是荷花的生日,由此她的小名叫荷,她對荷花有著一種特別親切的感覺。所以16歲時,她就寫了首【詠蓮】:「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如來原是幻,何以度蒼生。」

▲1941年葉嘉瑩高中畢業前在北京

庭院裏的花草,眼前的樹木,檐上的新月,夜間的蟬鳴等等,任何場景,任何事情,她都能感受而生發,隨口吟誦出與情景貼合的佳句。上大學後,葉嘉瑩把之前的詩詞曲習作拿給老師顧隨先生看,顧隨先生評語:「作詩是詩,填詞是詞,譜曲是曲,青年有清才若此,當善自護持。」

▲母親去世後的葉嘉瑩

母親因病去世,葉嘉瑩遭受到人生第一次打擊。當時年僅17歲的她將悲痛寫進八首【哭母詩】:「早知一別成千古,悔不當初伴母行。」

▲1948年婚紗照

1948年結婚後,葉嘉瑩隨丈夫遷往台灣,不久後,由於丈夫沒了工作,她便靠著辛苦教書,承擔起養活家中老小的重擔。葉嘉瑩稱這次打擊幾乎影響了她的一生。她寫下【轉蓬】一詩記錄了當時的生活與心境:「剩撫懷中女,深宵忍淚吞。」

52歲時,大女兒和女婿在車禍中喪生,葉嘉瑩遭受到生命中最為沈重的第三次打擊。她一口氣寫出十首【哭女詩】:「遲暮天公仍罰我,不令歡笑但余哀。」以此來療愈自己的傷痛。在極痛之余,她有了一種徹底的覺悟:不再只想著自己的得失,而是將目光投向更廣大,更恒久的向往與追求。

▲葉嘉瑩與家人在次女婚禮上

葉嘉瑩用自己的生命來寫作自己的詩篇,用自己的生活來實踐自己的詩篇。她的詩作寫銳感,寫磨難,也寫直面生活的勇氣:「入世已拼愁似海,逃禪不借隱為名。」

▲葉嘉瑩在南開大學

與生命相融會

把中國詩詞之美傳播海外

不是在寫詩,就是在評詩、講詩時葉嘉瑩也投註著濃濃的生命情感。很多聽過她課的人說,葉嘉瑩講詩,常常將自己的生命體驗貫註其中,生發出一股感發的力量,讓聽眾從感發中體悟一種樂趣。這一特色深受其老師顧隨先生的影響。

▲葉嘉瑩和老師顧隨先生及同班同學

葉嘉瑩說,顧隨先生是一個非常好的老師,沒有人講詩像我的老師顧隨先生講得那麽好,我的老師所講的不僅僅是講知識,更重要的是講詩歌的生命、心靈、本質。

▲1945年大學畢業獲學士學位

後來,葉嘉瑩到美國、加拿大執教,面對迥然不同的文學傳統,她采用「興發感動」這樣一種方式,解讀、分析、賞析中國詩詞,在海外學子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她說,詩詞中的那種感發,絕不只是知識,它是一種生命,是能夠提升你的心靈和品質的一種能量。

▲1993年,葉嘉瑩在哈佛大學講演

葉嘉瑩說,我太喜歡中國的詩詞了,我講中國的詩詞,我真是把我的感情都投進去了。我縱然英文說得不是很流利,或者文法不是很完整,但是我可以把杜甫、李白的感情講給他們聽,並獲得情感共鳴。

▲20世紀70年代,葉嘉瑩在哈佛燕京研究室

葉嘉瑩在海外任教時閱讀了大量的西方文藝理論,這些理論都成為了她分析中國詩詞的利器。她不僅把中國詩詞之美傳播到海外,還汲取並運用西方文藝理論,闡釋中國詩詞,將新發掘出來的中國詩人的生命心魂與詩詞之美傳給世人。

▲葉嘉瑩

葉嘉瑩不負業師顧隨先生的期望,終身致力於中國古典文學的研究,在海外和國內講台上講授中國古典詩詞,不僅繼承了老師的精神和理念,還「別有開發,能自建樹」。

回國傳承中華詩教

1979年春,葉嘉瑩誌願自費回國,在國內各地高校講授詩詞。

▲葉嘉瑩

在2023年南開大學舉辦的「中華詩教國際學術研討會」上,99歲的葉嘉瑩說:「我是一生一世都以教書為工作、為事業的人,所以我的心目之中,只是要把古人的詩詞裏面,他們那些美好的理想、感情、傳給下面的年輕人。」

▲葉嘉瑩在講課

2018年,葉嘉瑩榮獲「2018年度最美教師」稱號。從讀詩到寫詩,從品詩到講詩,她說,詩讓我們的心靈不死。詩詞教育是一種關乎生命的自我救贖。她這一生顛沛流離,唯一的根深深紮在古典文學這片美麗的土地上。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她就開始用英語在北美講授古典詩詞,將古典文學之美,傳播到世界各地。她走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四處講學,從七八歲的孩童,到十七八歲的青年學子,再到七八十歲的學者,無不得益於她厚重的學養。

詩詞的女兒

葉嘉瑩以摯愛的中國古典詩詞研究為終身事業,著有數十部中文、英文著作,在中國古典文學界及廣大詩詞愛好者中影響深遠。

她認為,中國古典詩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極為獨特的崇高地位,濃縮了中華文化的精華,展示了幾千年來中國人的精神風貌。

也正因為了解古典詩詞的價值,葉嘉瑩一直致力於傳承中華古典詩詞文化。她曾捐出一半退休金——約10萬美元設立「駝庵獎學金」和「永言學術基金」獎掖後學。

後來,葉嘉瑩將歷年稿酬及出售北京、天津房產的收入計1857萬元捐贈給南開大學設立迦陵基金,推動詩詞教育,後又於2019年再次向迦陵基金捐贈1711萬元。

有人問葉嘉瑩為何如此慷慨?她淡然回應道,「我從來不為自己的得失利害而煩惱。我內心有理想、有持守。這樣我就活得內心很平安,也很快樂。」

2019年9月,葉嘉瑩獲南開大學教育教學終身成就獎。2021年2月,她被評為「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

「千年傳燈,日月成詩。」葉嘉瑩始終未曾停下研究古典詩詞的腳步。

在一次采訪中,葉嘉瑩誠懇地表示,「如果說,要我總結出最希望將中華詩詞的哪一種美感向西方世界傳播,那就是詩詞中的中國人的精神。字裏行間流淌著的中國人的情感、意誌與品性,是我最希望傳遞給西方讀者的。」

葉嘉瑩說

我這輩子只做了一件事

那就是教書

如果有來生,我還教古典詩詞

祝福葉嘉瑩女士

生日快樂

綜合央視科教、中國新聞網、中國婦女報視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