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這個沿海「金三角」,出手了

2024-07-16推薦

福建正在解決開發中的難題。

近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印發【廈漳泉都市圈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該規劃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廈漳泉都市圈建設發展的指導性檔,規劃期至2030年,遠期展望至2035年。【規劃】提出的發展目標是到2035年,廈漳泉都市圈放射線帶動能力進一步提升,成為中國式現代化都市圈的樣板。

事實上,早在十幾年前,廈漳泉都市圈的概念在2010年福建推動海峽西岸城市群的開發中就被提到,相關同城化發展一直在推進中,但近些年,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三地同城化舉措的實質性進展仍然有限。

作為福建最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區域,從此次的【規劃】來看,福建對廈漳泉都市圈寄予厚望,有不少實質性措施,比如鼓勵都市圈民營企業「抱團出海」。

廈門城市風光 圖/圖蟲創意

為什麽是「廈漳泉」

2023年,廈漳泉都市圈經濟總量達2.5萬億元,人均GDP達到13.6萬元,以占福建全省約16%的土地面積貢獻了全省45.9%的GDP。此外,三地同為台胞和東南亞華僑重要祖籍地。

「廈門、漳州、泉州這三地,並稱‘廈漳泉’閩南金三角經濟區。三地地理相鄰,文化相近,都說閩南話,廈門還曾隸屬泉州管轄。這是三地融合發展的重要基礎之一。」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丁長發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清代廈門曾長期歸屬於泉州府下轄的同安縣管轄,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廈門成為【南京條約】中規定的五個通商口岸之一,1843年11月2日,廈門正式開埠;1935年4月,廈門正式設立廈門市。

到了1985年,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下,廈門、漳州、泉州三地又同時成為對外開放的經濟區,彼時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把長三角、珠三角和閩南的廈門、漳州、泉州三角地區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

福建官方釋出的【規劃】政策解讀中提到,「廈漳泉三市歷史文化同源,基礎設施一體化程度較高,經濟互補性和合作性較強,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往來頻繁,產業分工協作緊密,培育發展廈漳泉都市圈具備紮實的基礎。」

2023年,黨中央、國務院出台的【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提出充分發揮福建對台獨特優勢和先行示範作用,支持廈門開展綜合改革試點,打造廈金「同城生活圈」,發揮泉州、漳州閩南語地區台胞主要祖籍地優勢,建設世界閩南文化交流中心。

上述檔的印發和實施,同樣為廈漳泉都市圈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多年來,三地融合發展取得一定成就,比如從2010年9月起,漳州市的所有港區已經並入廈門港,‌實作了全面的整合。‌這一整合措施主要為了打造國際航運樞紐港。」丁長發表示。

值得註意的是,今年福建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提出,要突出聯動發展,增強福州、廈漳泉兩大都市圈放射線帶動作用。

在中國社科院區域經濟學教授牛鳳瑞看來,國內的東南沿海省份,從產業發展等多方面,內部存在較為激烈的競爭,比如福建與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的競爭。在他看來,福州和廈漳泉兩大都市圈的發展 ,直接影響到福建整體競爭力的發揮。

改變「散裝」

有業內觀點認為,同為東南沿海大省,與相鄰的浙江和廣東相比,福建省內城市之間發展比較均衡,但也因此缺少「帶頭大哥」,各城市的競爭激烈,彼此關系復雜,逐漸構成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阻力。

「雖然這些年三地在一體化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存在影響協同發展的因素需要協調。」丁長發坦言。他說,「在實際開發中,三地難免傾向於將收益最大範圍地留在自己所在的轄區內,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

針對廈漳泉都市圈發展目前的挑戰,【規劃】提到,「都市圈內部行政壁壘依然存在。」

在【規劃】的第九部份還提到,「破除行政區經濟利益藩籬與政策壁壘,建立都市圈一體化發展機制,推動規劃主要指標和任務落地落實。」

而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規劃】提出,在按現行統計制度和口徑進行統計、核算和釋出的基礎上,建立跨行政區域計畫和共建園區經濟指標核算政策,可對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等數據按協商比例分享。

除了行政壁壘,關於該都市圈發展的挑戰,【規劃】還提到的「廈門發展空間較為受限,漳州發展基礎還比較薄弱,泉州發展集聚度仍不高,制約了廈漳泉都市圈發展能階和水平的提升。」

在丁長發看來,目前情況下三地基礎設施建設的互聯互通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比如三城之間的互聯互通。

以廈門到漳州的城際鐵路R3線為例,其始於漳州北站,經過榜山、海澄、東泗、浮宮、港尾、漳州開發區,穿過廈漳海底隧道,到達廈門火車站。該路線預計建設連通廈門和漳州的廈漳海底隧道。

早在2013年11月,福建省政府在相關會議上就表示要爭取R3線盡快開工。到2014年9月,該路線的工程可行研究階段地勘已經完成。2015年10月,國家發改委公布的資訊顯示,在福建2015-2020年間海峽西岸城際鐵路建設規劃方案中,將實施6個計畫,其中就包括廈漳泉城際軌域R3線。這意味著該計畫獲批。

但時至今日,已經過去9年時間,該路線仍未開工。

【規劃】在三地交通互聯互通方面著墨不少,比如其提到「有序推進市域(郊)鐵路和城際鐵路的統籌規劃布局和建設,開工建設廈漳泉城際鐵路R1線,適時推動其余路線建設。」

產業協同

除了破除行政區經濟利益藩籬與政策壁壘,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對於都市圈的發展,產業鏈層面的發展至關重要。

「如果僅僅依靠部份同城化政策,其實無法有效將幾個城市‘捆綁’在一起發展,最為關鍵因素還是產業鏈上下遊方面的經濟聯系,這是一種自發形成的聯系。」牛鳳瑞說。

而在丁長發看來,目前國內區域一體化發展較好的城市之間,產業鏈之間往往有著深度的融合。

以國內區域一體化較為成功的長三角地區為例,其產業鏈條分工明確,區域合作不僅有政府牽頭,更有市場方面的緊密合作。

比如積體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人工智慧四大產業,是長三角區域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為推動四大產業補鏈、強鏈、固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產業集群,早在2021年,江蘇、浙江、安徽和上海這三省一市共同成立了上述四個重點領域的長三角產業鏈聯盟。

【規劃】還對三城的產業鏈協同進行了規劃,比如共建千億級現代優質產業鏈群;又如【規劃】重點提及了三地在新興產業方面的創新協同,三地計劃共同聚焦積體電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海洋高新等國家重點領域和重大創新工程的聯合攻關。

閩南三市的產業鏈協同也頗具自身的特色。

「閩南民營經濟發達,在產業協同發展上,這是重要的著力點。」丁長發說。

事實上,從全國範圍看,廈門、漳州、泉州的民營經濟發展處於前列。2023年,福建省委部署深入實施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時也論述,廈漳泉三市是推動福建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動力。

【規劃】還特別提到了三地民營經濟的「抱團」,包括要持續賦能民營企業經貿生態圈,推動具有閩南文化背景的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國境圍繞特色優勢產業開展戰略合作,並行揮異地商會、經銷大軍優勢,深耕織牢國內外銷售網路,鼓勵都市圈民營企業「抱團出海」。

作者:趙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