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砸2000萬,能復制鄭欽文嗎?

2024-08-15推薦

文 | 豹變,作者 | 詹方歌,編輯 | 邢昀

今年的巴黎奧運會對中國網球來說,幾乎是裏程碑式的節點。史無前例的女單金牌和混雙銀牌,讓街頭巷尾充斥著對於這項運動和幾位運動員的討論。

21歲的鄭欽文手握至少10個品牌代言,被外界斷言商業價值有望超過當年的李娜。 超高投入、高額獎金、超高的商業價值 ,共同組成了人們對於網球教育「高投入、高報酬」的印象。

不過,這只能算一個 刻板印象

對於網球這項運動來說,個人及家庭足夠的經濟實力,的確意味著更遠的路和更多的機會。但它同樣具有競技體育的殘酷性。培養一個「鄭欽文」需要至少2000萬,但不是只要付出2000萬就能培養出一個「鄭欽文」。

那條筆直的職業化道路之外,網球也在為更多孩子提供新的可能性。這才是大部份中產家長「卷」網球的初衷。

「家庭自費」模式崛起背後

根據公開資料,鄭欽文6歲接觸網球,張之臻則是4歲接觸網球,6歲開始業余練習。這也是國內運動員普遍接觸網球的年紀。

訓練三四年後,第一批的選拔就已經開始。成績較好的孩子會被層層選拔到省隊。較早嶄露頭角的運動員,如鄭欽文,在9歲時就已經進入了湖北省隊。

10歲、11歲的年紀,不少孩子就已經開始全年打比賽,從市內、省內的比賽,一路打到全國。網球是一項職業化程度相當高的運動,頂尖球員的很大一部份收入來自ATP(職業網球聯合會)、WTA(國際女子職業網聯)巡回賽。不少運動員從小已經開始適應這樣的生活節奏。

不過,這時兼顧文化課還是可能的。白巖10歲進入地方隊,最初只在暑假期間跑比賽,隨著技術的精進,請假也開始變多。「小學我們只上到下午第一節課,下午訓練。初一、初二都是只上上午的課,下午訓練。到初三就開始全天訓練,打專業比賽了。」遇上比賽的日子,他需要請兩周假,再回去補課,正常參加考試。

總的來說,這是體制內小球員的生活模式。

2009年,國內網球體制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包括李娜、鄭潔在內的四位女子網路球運動員「單飛」,被視為中國網球走上職業化道路的標誌。

根據單飛協定,球員們需要將商業開發收益的8%和比賽獎金的12%上繳國家,同時仍需要代表國家和所在省區參加全運會、奧運會等國際賽事。但可以實作教練自主、獎金自主、參賽自主。這樣的變化,讓運動員們獲得了更多外出受訓的機會,也可以如國際球員一樣搭建屬於自己的團隊。

以家庭為單位的「超強付出」模式,彼時正式拉開序幕。

生於2002年的鄭欽文便是這種模式的踐行者。接受媒體采訪時,她曾用「傾其所有」來形容父母的付出。父親不僅為她請來了李娜的兩位國內教練,還讓她赴美參加面向全球青少年的網球賽事。

也正是這場比賽,讓全球規模最大的體育經紀公司IMG決定簽下年僅11歲的鄭欽文。這也為她此後超高的商業價值埋下伏筆。據悉,IMG旗下還有李娜、谷愛淩、巴黎奧運會男單冠軍喬科維奇等。

另一邊, 體制內的球員也開始有機會接受更多外訓 。比如張之臻所在的上海隊,更早以前就開始堅持職業化。上海久事網球隊經理李耀曾對媒體表示,張之臻10歲進入上海隊,12歲前往澳洲訓練,16歲前往美國訓練。

「我們當時也有出去冬訓,持續兩三個月。他(張之臻)基本上都在國外,每年可能回來打幾場比賽這樣。」白巖告訴【豹變】。也是因為更系統、科學的常年外訓,練就了張之臻不輸歐美人的體格和紮實的基本功。

世界前100,燒錢與賺錢的分界線

張之臻的父親曾對媒體表示,培養一位如張之臻一樣打進世界前100名的網球選手,(國家和家庭)大約要花費2000萬元。

「歐洲的訓練,差不多5000歐一個月。」白巖說,這只是基礎費用,頂尖球員會更昂貴。

對於如鄭欽文一樣的體制外球員來說,在12歲到14歲之間,父母就需要做出抉擇: 是否要持續付出大量的時間和金錢,進行職業化訓練。 這個年紀開始,網球運動員可以在國際網球聯合會ITF賽事上擁有積分,擁有進一步向上的可能性。

國內另一位網球名將吳易昺,15歲開始參加一些國內大型比賽,他的媽媽曾表示,為了培養兒子練習網球,已投資超過百萬。根據後續媒體的采訪,此後吳易昺的訓練和比賽花費,加起來超過了1000萬。

采訪中,鄭欽文曾透露,為了支持她訓練,爸爸甚至在她十四、五歲的時候賣掉了家裏的房子。

【時代周報】報道稱,鄭欽文曾受訓的IMG網球學院在2024至2025學年的Middle課程,學費為8.99萬美元/年(約合人民幣64萬元/年)。

事實上, 家庭模式自費付出背後,也會獲得當地體育部門一定的資源支持 。同時, 即便是在體制內練網球,也並非個人完全不承擔費用 。無論國內比賽還是國外比賽,仍舊需要一部份來自家庭的資金支持,比如參賽。

白巖告訴【豹變】,體制內對運動員外出比賽的費用並非全額報銷。不同省市可能有所差別,但就他的經歷來說,國內會有階梯式的報銷體系,比如比賽打進前八和打進前四,會有不同的報銷額度,而出國比賽基本還是以自費為主。網球又是一項相當需要大賽經驗的運動,不斷參賽是必需的。

為什麽可以選擇體制內培養,但「鄭欽文們」還是選擇花費高昂的「自費」模式?

「國內的青少年網球水平不低,只是轉成人比較困難。」白巖說,因為國內訓練比國外苦,所以在青少年階段,即便是天賦沒有國外的小孩高,依然能夠打贏比賽。但國外網球運動發展的 年限長,訓練更系統、更科學 。除了 對技術提升有益,醫療康復的水平也更高,可以盡量延長選手的職業生命。

如今,鄭欽文的成功,也證明了聘請頂尖團隊、自費路徑的正確性。

付出如此之大,網球運動員的收入也相對更高。職業網球運動員的收入一般由兩部份構成: 獎金和商業收入。

公開資料顯示,鄭欽文2023年總年收入為720萬美元,其中賽事獎金收入170萬美元,場外代言收入則為550萬美元,位列年度體壇收入最高女運動員第15位。 在這份榜單前十名的女運動員中,除了谷愛淩以外,全部是網球運動員。

此前有媒體進行過統計,在巴黎奧運會奪冠前,鄭欽文已經手握至少十個代言,其中包括耐吉、支付寶、勞麗仕、麥當勞、蘭蔻等。

代言看知名度,知名度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成績和國內運動員對計畫的突破,隨著鄭欽文和張之臻的爆火,國內網壇的商業價值也被進一步開發。

張之臻的橫空出世,將中國男子網路球的最高排名提升至了31位元。相對前輩,他手握的代言也更多,其中包括國泰航空、光明乳業等。

獎金,更像是百名以內球員的「固定收入」 。「排名在100名以內,就可以參加大滿貫會內賽,會內賽第一輪你只要排進去了,就有5萬美金左右的獎金。」白巖說。隨著一輪輪賽事的突破,獎金也逐漸累積。公開資料顯示,2023年,網球名將喬科維奇單單賽事收入就達到1595.萬美元。

這只是頂尖球員的盛宴。

高收入的背面,是一場近乎賭博的付出。培養一個張之臻需要2000萬,但不是只要付出2000萬就能培養出一個張之臻。「幾萬人練職業網球,有排名的都有2000多位,能達到排名400位都是非常厲害的成績。」白巖表示,但這些選手,幾乎不會出現在大眾視野中。

8月6日剛剛更新的男子單打排名中,排名前500的中國球員其實有七位。「 幾乎是要打進世界前100才能賺錢,100到200名之間,只能是勉強養活自己 。」

「鄭欽文」之外的路

全職打比賽打到17或18歲,網球少年們面臨新的選擇:出國或是留在國內上大學。某種程度上,這對孩子們來說,是比要不要留在體制內更重要的選擇。

事實上,許多父母最初讓孩子打網球,就是為了升學。白巖告訴【豹變】,一方面,網球在國外大學的普及度很高,幾乎每個學校都有。另一方面,國內的網球教育近些年發展得也相對完善,青少年水平較高,更容易靠網球申請到不錯的學校。

「遊泳和田徑,其實每個學校也都有,但美國這些計畫的水平本身就很高,中國孩子想憑借這個升學就比較難。再加上,中國遊泳特別好的小孩,從小可能就進國家隊了。」諸多因素作用下, 網球成為國內中產及以上家庭,為孩子鋪就的升學新賽道。

還有一部份仍舊有著職業化夢想的孩子,也會在父母的支持下申請國外的大學,白巖就是其中一個。「當時秋季是訓練季,網球比賽在1月到4月,我們一般以出去打公開賽為主。」白巖說,美國大學畢業之後再繼續打職業的球員很多,世界排名達到前40的球員也有一些。

直到研究生考上全美前十的商學院,白巖才決定放棄職業,從此只把網球當作愛好。「如果我當時選擇職業化,我獲得的東西不會比現在多。」他說。

大學前三年,白巖都是球隊裏的主力,大四畢業實習,從單打、雙打主力變成只打雙打。他沒有覺得可惜:「把網球看作一個,有付出有報酬的事情就好了。我的學歷和生活,其實都有托網球的福。」

這也是國內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期許。人生的路有很多,卷學習的賽道太擁擠,網球不僅能增強身體素質,還能給孩子的未來提供多些選擇。

如果不把打進世界前100、賺到錢作為終極目標,那麽所有的培養其實也都稱不上一場「豪賭」,只是在經濟實力允許的範圍之內,為孩子提供更多的人生可能性,是另一種中國式家庭對夢想和未來的「托舉」。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白巖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