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惠能法師:一字不識,能講解佛經,超越才高八鬥神秀成禪宗六祖

2024-02-01推薦

農村老人有一句俗話說得好:「一字堪比百畝田。」還有一句叫做「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可見「字」堪比黃金和田地還要珍貴,刻苦讀書是改變命運的根源。

一個人如果不認識字,是很難在社會上立足的。

但是在惠能法師那裏就不一樣了,他不但不認識字,還能參透佛法,闡述經典,佛學造詣超越才高八鬥的神秀法師,繼承禪宗衣缽成為第六代祖師,使南宗禪法在世上影響上千年。

惠能法師是唐代時期的一代高僧,亦禪宗南宗創始人,佛教史上尊稱其為禪宗六祖。

據【宋高僧傳】等史料記載,公元638年,惠能法師唐貞觀十二年出生於新州(今廣東新興縣),俗家姓盧。

其父親盧行瑫原在範陽(今北京附近的涿縣)做官,官至監察禦史,唐武德三年(620年)被流放至嶺南新州,在此地落籍成為新州的百姓。

惠能法師在三歲左右,父親就因病離去,從此盧家家道中落,一貧如洗,與母親李氏相依為命。

因為家境貧寒,惠能法師沒有讀書的條件。為養家糊口,十幾歲就上山砍柴為生,日子艱苦,飽受無數磨難。

二十三四歲,惠能法師挑柴火至集市銷賣,聽見有人誦讀【金剛經】而徹悟,經詢問得知,湖北黃梅五祖弘忍法師以【金剛經】弘化。

惠能法師聽了【金剛經】後心生歡喜,別有一番感悟,引發了對人生問題的思考。因緣成熟之際,毅然安頓好母親,開始黃梅求法的歷程。

辭別母親後,惠能法師一路跋山涉水,途經曹溪(今廣東曲江),有緣與佛教居士劉誌略結識為兄弟。

劉誌略的姑母是一位出家人,法名無盡藏。其姑母長年受持【大涅槃經】,精進不懈,一字不識的惠能法師竟能為無盡藏尼師講解經義,法理清晰透徹,深入淺出。

停留些時日後,惠能法師至樂昌依止智遠法師坐禪,期間刻苦研習佛教大乘經典。後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辛路程,惠能如願到達黃梅參禮了禪宗五祖弘忍法師。

弘忍法師是得道高人,佛學造詣高深,得知惠能從嶺南前來求法,故意考考惠能的耐性。

以下是惠能法師和弘忍法師初次見面的對話。

弘忍法師:「你來此作甚」?

惠能法師:「我是嶺南新州人,千裏迢迢來拜您為師,惟求作佛,不求余物」。

弘法法師:「你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

惠能法師作出巧妙地回答:「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

惠能此言一出空前絕後,當時震驚了在場的人。弘忍法師深知其根器不同一般,心中暗暗自喜,特意安排他到米房踏碓舂米,讓他歷練一番,以待時變。

自惠能法師來到黃梅後,他每天都是重復的幹著挑水、砍柴、舂米等粗活,根本就沒有機會聽到弘忍法師講經說法。即便是這樣,他都能任勞任怨,吃常人所不能吃的苦。

直到八個多月後,惠能法師的人生才迎來了一線生機。弘忍法師自知年邁,想要在眾弟子中選出一位能堪擔大任的人出來繼承禪宗衣缽,為了考驗眾弟子的修行能力,特意讓每人作出一首偈語。

此訊息一出,道行太淺或一般的弟子都不敢提筆作偈,唯獨弘忍法師最得意的上座弟子神秀法師作出偈語,在後院的墻上寫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有塵埃。」

神秀法師的偈語一出,成為全寺僧眾的自豪,大家都認為神秀的偈是最通透的,禪宗衣缽絕對非他莫屬。

可是弘忍法師並不這麽認為,覺得神秀的偈語和佛法懸殊太大,不能達到明心見性的作用。雖然這樣,弘忍法師也是表面稱贊,吩咐弟子依此偈修行可得安樂,內心裏也不認可神秀。

眾僧聽從弘忍法師的話,依神秀的偈語修行,神秀的偈語成為了大眾早晚誦持的必修課。

這時,在米房舂米的惠能很巧地聽到此偈語,問旁人這首偈乃何人所作?旁人答:「乃上座神秀所作」。

惠能心中也覺得依止神秀的偈語修行無法達到明心見性。因此他也想為大眾現上一首偈,由於不認識字,只好叫旁人代寫。

惠能法師作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和神秀的偈語相比,弘忍法師更看重惠能的偈。但擔心引起眾人不滿,弘忍法師當場沒有誇贊,而是搖搖頭說了一句,此偈狗屁不通。

第二天,弘忍法師來到惠能工作的地方,什麽話也沒說,用禪杖重重敲了三下,預示著今夜三更讓惠能到他的禪房。

惠能明白師意,夜晚三更來到弘忍法師禪房,正有了師徒相聚的感人一幕。弘忍法師將禪宗衣缽傳給惠能,為其宣講【金剛經】後,擔心有人妒忌,連夜送惠能度江,吩咐他回嶺南地區弘揚禪法。

得法後的惠能法師謹遵師命,於嶺南一深山隱遁五年。乾封二年(667)正月初八日,惠能法師到了廣州法性寺(今光孝寺),印宗法師正在寺中宣講涅槃經,惠能在座下參聽。「因論風幡語,而與宗法師說無上道」。印宗非常欣奇,問起來,才知東山大法流傳嶺南的,就是眼前的這一位。

正月十五日,印宗法師召集全寺僧侶,親自為惠能剃度出家。二月初八日為惠能授具足戒。此時30歲的惠能法師更想將禪宗法脈發揚光大。

見時機成熟,惠能法師住錫曹溪南華禪寺,由此開始弘揚南宗禪法的先河。尤其是他主張「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悟禪,為嶺南佛教帶來了一股清新氣息,在嶺南地區具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他作為五祖衣缽傳人的身上,更使他受到了多方面的敬重。

在曹溪南華禪寺,惠能法師每每講經授課都有上千人在此受教。他不認識字,卻能通透的講解【金剛經】、【維摩經】、【楞伽經】、【觀無量壽經】、【法華經】、【涅槃經】、【梵網經】等多部佛經。

由於惠能法師在平時講經說法見解獨到,通俗易懂,受眾青睞,名聲遠播海內外各地。就連唐朝皇帝武則天都非常欣賞他的能力,曾多次請他到皇宮說法,最後都被他一一給拒絕了。

在數十年的弘法生涯中,惠能法師特別擅長「傳心法」的作用。他座下的弟子高達千余名,其中有能力堪擔禪宗重任的弟子就有三十多位。在這種情況下,弟子們都有能力代其弘法,使南宗禪法布遍整個嶺南地區。

惠能法師圓寂後,南宗禪學文化雖然得到有效傳承,但是當時以嵩洛為中心的北宗神秀的禪門盛極一時。北方推神秀為六祖,神秀的弟子普寂「謬稱七祖」。面對這個盛極一時的北宗,神會出來指證:在菩提達摩法系中,神秀是旁支;真正受五祖付法傳衣的,是韶州曹溪的惠能,惠能才是六祖。

由於神會在頓悟法門上不斷地弘揚,得到廣大僧侶的全力支持。在安史亂事之後,由於神會在政治上的力量,惠能六祖的地位終於得到了朝廷官方的承認。由於神會的努力,唐德宗貞元十二年,惠能被欽定為六祖,明確了正統的地位,標誌著惠能禪法完成了從山林到廟堂的轉變。

往古至今,六祖惠能法師在佛教中的地位和成就都是比神秀高的,他的禪法在世間流傳千年,一直以來都深受人們歡喜修持。其著作【六祖壇經】與供奉在南華禪寺中的六祖真身是佛門至寶,使佛學文化增添了更多的傳奇色彩,從他的人生故事中更容易讓人回味「禪學」的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