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嫦娥六號開啟了哪些「寶藏」?

2024-06-30推薦

近日,嫦娥六號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實作月球背面采樣返回,是中國建設航天強國、科技強國取得的又一標誌性成果。嫦娥六號任務的成功完成,開啟了哪些「寶藏」?

月背樣品有望揭示眾多基本科學問題,為人類探索自然奧秘帶來更多驚喜。

6月25日14時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攜帶來自月背的月球樣品安全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貝赫攝(新華社)

在嫦娥六號之前,人類共對月球進行了10次采樣返回,均位於月球正面。相對而言,月球背面整體上更為古老,具有重要科研價值。月球正面和背面在地形、月殼厚度、巖漿活動和成分等方面均存在顯著差異。嫦娥六號首次從月球背面獲取了樣品,有望揭示月球科學研究中最基本的科學問題之一:是什麽導致了月球兩側的差異?後續,中外科學家們將對月球背面樣品進行系統、長期的研究,分析月壤的結構、物理特性、物質組成。這些研究結果將為人類揭開更多月球和宇宙的奧秘,深化人類對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認識,為太空科學帶來新的突破。

嫦娥六號為後續計劃中的中國載人登月、國際月球科研站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6月26日,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舉行的嫦娥六號返回器開艙儀式現場,科研人員取出月球樣品容器準備稱重。金立旺攝(新華社)

從嫦娥六號任務發射到采樣返回全過程用時53天,任務周期長、工程創新多、風險高、難度大;歷經11個飛行階段,每個階段環環相扣,突破了月球逆行軌域設計與控制、月背智慧快速采樣、月背起飛上升等關鍵技術。從完成情況看,嫦娥六號所有任務節點都如期推進,過程絲滑,一氣呵成,展現了來去自如、遊刃有余的技術掌控力,這些技術為2030年前實作中國載人登月奠定了基礎。中國聯合多國共同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擬於2035年前建成國際月球科研站基本型,月球背面樣品的分析數據也將有助於評估未來月球科研站的發展潛力,對具體選址和建設方案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探月工程走出一條高品質、高效益的月球探測之路,將開拓商業航天新賽道。

今年是中國實施探月工程20周年。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六號,一步一個腳印,踏實穩健,走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高品質、高效益探月之路。此次嫦娥六號搭載4台國際載荷,開展了務實高效的國際合作。它帶回的月背月壤,也將成為全人類探月的共同財富。

嫦娥四號著陸器彩色全景圖。國家航天局供圖(新華社發)

嫦娥六號任務的完成不僅有國際合作,還有民企的支持,不僅證明了中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實力,還將對商業航天產生積極推動作用。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商業航天產業正快速發展,2023年中國商業航天新增企業數量113272家;共完成26次商業發射、發射成功率達96%;共研制發射120顆商業衛星,占全年研制發射衛星數量的54%。預計2024年中國航天發射次數將超過100次,民營火箭發射將占25%至30%,中國商業航天產業規模將在2024年突破2.3萬億元。

嫦娥六號攜「蟾宮寶藏」成功歸來,是中國外空探索的歷史性一步,也是人類和平利用外空的歷史性一步。星空浩瀚,探索永無止境。展望未來的星際大航海時代,中國必將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轉自/經濟日報(作者佘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