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清宮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後宮的妃子們為了得到皇帝的寵愛,使出渾身解數。她們鬥來鬥去,勾心鬥角,就為了能多在皇帝身邊待一會兒。
很多人以為,這些妃子們想要的,就是皇帝的寵愛。其實,她們想要的遠不止這些。在清朝的後宮裏,還有一個讓妃子們又期待又害怕的事情,那就是「揉股溝」。
那麽,這個神秘的「揉股溝」,究竟意味著什麽?為什麽妃子們會如此害怕呢?
看古裝劇的時候,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皇帝坐在龍椅上,面前擺著一堆小牌子,每個牌子上都寫著一個妃子的名字。皇帝想寵幸誰,就翻一下那個妃子的牌子。然後,太監就會去通知那位妃子,讓她趕緊收拾收拾,去伺候皇帝。
皇帝可真是太威風了,想寵幸誰就寵幸誰,一點兒都不費事。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只是電視劇裏的情節,現實生活中,真的會這麽簡單嗎?
其實,皇帝寵幸妃子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麽隨便。這中間涉及到很多禮節和規矩,可不是翻個牌子那麽簡單。
在清宮中,負責管理皇帝寵幸事務的機構被稱為「敬事房」。
每天,妃子們沐浴更衣後,會前往養心殿,等待皇帝的召喚。太監們會將刻有妃子名字的「綠頭牌」放在托盤中,由皇帝親自選擇。這個過程雖然看似簡單,但背後卻蘊含著復雜的政治考量。
皇帝一旦選定妃子,太監便會通知其他妃子離開,這一過程被稱為「叫散」。
被選中的妃子則留在宮中,與皇帝共度晚餐,之後一同前往寢宮。然而,這還只是侍寢的開端,真正讓妃子們感到緊張的,是接下來的「揉股溝」環節。
「揉股溝」並不是一項簡單的按摩或治療,而是一種特定的操作,目的在於決定妃子是否懷孕。敬事房的太監在侍寢結束後,會詢問皇帝是否想要留下孩子。如果皇帝回答「不留」,太監便會進行「揉股溝」的操作,確保妃子不會懷孕。
為什麽皇帝會選擇不讓某些妃子懷孕呢?這其中的原因復雜而多樣。
首先,皇帝需要考慮妃子的家族背景。如果妃子的家族勢力過大,可能會對皇權構成威脅,皇帝就可能選擇不讓她生育皇嗣。其次,妃子的地位和性格也在考量之列。某些地位較低的妃子,或是不受寵的妃子,即便偶爾得到寵幸,也很難獲得生育的機會。
對於那些身處深宮的妃子來說,懷孕意味著希望,意味著命運的轉折。尤其是那些平時不受寵的妃子,可能一生中只有寥寥幾次侍寢的機會。如果這次懷孕的機會被剝奪,她們的命運便會黯然失色。所以,「揉股溝」這個環節往往令她們感到恐懼與無奈。
舉一個真實的例子,清朝的慈禧太後原本只是一個地位不高的貴人,但因生下了同治皇帝,從而一躍成為太後,最終掌握了大清王朝長達半個世紀的權力。這種命運的巨大轉變,無疑是所有妃子所期盼的,但並不是每個妃子都有這樣的幸運。
另一方面,對於那些已經得寵的妃子來說,懷孕與否有時並非她們首要考慮的問題。
皇帝更關心的,是如何在眾多子嗣中選擇一個合適的繼承人,以確保王朝的穩定和延續。因此,在一些特殊情況下,皇帝即便喜歡某個妃子,也可能選擇不讓她懷孕,避免因後代的權力鬥爭而導致朝廷的動蕩。
需要註意的是,清朝皇帝的侍寢流程雖然繁瑣,但這些規矩主要局限於宮廷內部。實際上,清朝歷代皇帝中,真正嚴格遵守這些規矩的並不多。特別是當皇帝在宮外行宮或狩獵期間,這些繁瑣的流程常常被簡化或忽略。
盡管如此,「揉股溝」這一操作仍然是清宮規矩中的重要一環。從表面上看,清朝宮廷的繁文縟節似乎只是為了維護皇帝的權威和皇室血統的純正。但深入思考後我們會發現,這些規矩背後隱藏著更為深刻的權力平衡和政治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