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也註意到,如今在農村,依舊有很多人返鄉蓋房,而大家對於農村建房的想法是很強烈的,尤其是在城市融不入和高房價的情況下,很多人認為在農村建房才是明智的選擇,這樣既可以留住根,也可以為後續的養老提供住房保障。
但是,在城鎮化發展的這十幾年,農村人口流失的情況也十分明顯,這是由於過去農村的發展不足,就業機會少等原因,吸納了1.6億人選擇進城落戶安家,而同時也加快了一些村莊的空心化。
面對這些人口流失嚴重和空心化程度加深的村莊,中國也在今年釋出了措施,允許這些地方的鄉鎮組織合村並居,村莊撤並等政策。
那麽,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合村並居的搬遷方式對於農民來說一定合適嗎?
都知道,在農村生活居住一般都是獨門獨院或者分散居住情況居多,而村民在建房的時候早已規劃好了生活空間,在建築格局這方面也是有專門擺放三輪車,農具,糧食的建築,同時也有一些飼養雞鴨牛羊的圈舍。如果合村並居是讓農民搬遷上樓的話,這種方式是不合適的,因為農民會因為農機具無處擺放等問題,導致耕種難度加大,同時也會因為安置區和自種地的距離較遠,開車或騎電動車種地可能會成為常態。
另外,對於一些常年在農村獨居生活的老人來說,他們也不習慣住小區房或樓梯房,不僅出行生產不便,同時也會增加生活成本,導致生活品質變差,所以,一些人考慮這些問題也覺得不合適。
當然,在調研的過程中,農民都認為合村並居最好的方式還是要以獨家獨院的居住模式來建設安置房和安置區,而選址建設安置區的時候也不要離原來的村莊太遠,這樣就可以讓生活生產空間實作分離,同時也可以為生活區增添一些配套設施,提高居住品質和生活水平。
說實話,從今年八月份釋出的一份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之後,中國已經開始部署新一輪的市民化行動,未來五年也會繼續引導更多農業人口轉移到城鎮。因此,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對一些人口流失嚴重,空心程度深的農村進行規劃搬遷也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無法避免,但是在實施合並的過程中,人口1000戶也是一道坎,達不到是很難實施的。
據了解,在江蘇省釋出的檔【關於進一步依法規範農村「合村並居」工作程式的指導意見】也強調說了關於合村並居的規模。根據規定,農村「合村並居」的規模原則上按省定標準執行,即社群居民委員會一般按2000到3000戶、村民委員會一般按1000到1500戶的規模設定。
從這一項措施可以看到,只要是村級合並的規模基本要按照一千戶或一千五百戶的規模區設定,但要達到一千戶或一千五百戶,往往都是一道坎,即便多村編制達不到這個規模還是很難實施,這也是很多村莊明明符合卻遲遲不動的原因。
總之,新農村建設也好,宜居搬遷也罷,合村並居也是要按照標準進行的,既不可能對一個村進行編制規劃,而不可能在達不到人口規模的情況下合並,所以,往往在一些地方,實施起來也十分困難,再加上一些村民不願意安置搬遷,喜歡分散居住和獨門獨院的居住模式,從而導致一些空心村依舊保留原來的發展布局,一直停滯不前,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好了,以上就是我為大家解讀的政策,對此,大家怎麽看?一起說說吧。
#圖文夏日征集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