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中國一架戰鬥機,持續研制49年,生產2400架,改到親媽不認識

2024-03-05推薦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我上小學和初中的時候,就成了一個少年軍迷,超級喜歡各種軍用飛機,戰鬥機和轟炸機,尤其高度關註國產戰鬥機。

那時候,一直對我們空軍的殲-5、殲-6、殲-7和殲-8戰鬥機的機頭進氣道不滿意,耿耿於懷,認為這絕對是技術落後的表現。一直以為強-5強擊機才是我們空軍的最先進最厲害的戰機,主要原因就是強-5為兩側進氣道,機頭是尖的,還有一根刺。

在很長時間裏,我都下意識地感覺機頭尖尖有刺的才是好飛機。 從殲-7到殲-20,也見證了我從一個青蔥少年到中年人的歷程。

那時候,特別希望我們國家的殲-7戰鬥機也能夠改為「機頭尖尖有刺」的外形,即使保留機頭進氣,也要配備大型雷達,甚至還專門找到蘇聯米格-21PF、MF等全天候改進型,感覺這種加粗了進氣道,安裝大型雷達的型號要比我們國家的殲-7II戰鬥機好得多,直到發現了殲-7大家族裏的異端:殲-7III戰機。

1977年,空軍和航空系統赴羅馬尼亞考察,仔細研究了米格21MF戰鬥機,決定在該機基礎上研制能夠全天候作戰的殲-7大改型,並命名為殲-7甲。主要用於彌補殲-7I戰鬥機只能白天作戰的缺陷。

在1978年,我們從埃及空軍那裏秘密引進了一架米格-21 MF戰機,並進行測繪研究。這時,我們又有糾結,是參照原準機進行自主研制,還是一個鉚釘不改的完全測繪仿制,這兩種觀點吵得不亦樂乎。

就這樣吵了兩年也沒結果。

到1980年,空軍急眼了,此時我們領空的夜晚就如同篩子一樣,嚴重缺乏能夠夜間作戰的全天候戰鬥機,只能依靠一百多架殲-5甲和殲-6甲夜間殲擊機值班,這些夜間戰鬥機早已老舊不堪,而且技戰效能低下,讓我們的夜間防空漏洞百出。

很碰巧的是,印度的印度史坦航空工業公司這段時間也在組織引進生產米格-21MF,到1981年停產時為止,印度的米格-21M/MF戰鬥機一共生產了150架。

此時航空業還在爭論,空軍就不幹了,要求完全徹底地測繪仿制蘇聯米格-21MF,隨後結束了爭議,這個命令被不折不扣地執行了。又過了四年,終於搞出了殲-7III戰鬥機。由於早前引進的那架原型機已經被拆解,空軍不得不在1983年花了500萬美元又買了一架米格-21MF和一架米格21UC,這在當時可算是天價,趕上買半架美國F-16戰鬥機了。

盡管殲-7III戰鬥機安裝大口徑雷達和飛彈,具有全天候作戰能力,但空軍發現這款戰鬥機的缺點也很突出,機動性差,航程短,總體作戰能力要比同時期的強調機動性和先進平顯雷達射控的殲-7M戰機低了很多。再加上殲-8II戰鬥機的定型面世,殲-7III馬上就不香了,空軍對殲-7III戰鬥機的采購量只有兩位數。

這事是我們戰鬥機發展道路的坎坷之一,沒有這些坎坷,也就沒有我們航空工業的偉大進步。經過三十多年的玩命努力,到現在,我們的航空工業已經進入了「自由王國」,不僅搞出了先進的殲-20隱身戰鬥機,還順手把米格-21改出了花。

殲-7戰鬥機是中國生產時間最長飛機,1964年首飛到2013年一共49年,總產量超過2400架,有幾十個改進型號。

殲-7戰鬥機誕生以後,中國航空工業對其不斷改進,基於殲-7的基礎型,衍生了眾多的改進型號,包括殲-7Ⅰ型、殲-7Ⅱ型、殲-7Ⅲ型、殲-7A型、殲-7B型、殲-7E型、殲-7M型、殲-7MG型、殲-7PG型、殲-7P型、殲-7MP型、殲-7FS型、殲-7MF型等系列,同時各個系列還有不同的子型號。

中國以殲教-7型教練機為基礎,研制出兩側進氣道的教練-9G「山鷹」教練機。還以殲-7為基礎,全新設計了兩側DSI進氣道的FC-1「梟龍」戰機,進而改進出配備主動相控陣雷達的JF-17「梟龍」 Block3型戰機,改得米高揚媽媽也不認識了。

至此,殲-7戰機的機頭終於改為「尖」的,前面還有一根「刺」,實作了我小時候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