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終有一天你會明白,原來還完這幾種「債」,就離歸去不遠了,別不信

2024-04-24推薦

【安士全書】中曾經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明朝萬歷十七年,太原有一位叫王彥須的船夫向一位富翁借了一兩八錢銀子,但未來得及償還就去世了。

王彥須總是在腰間纏著一根白色帶子,恰好,有一天,富翁家牛坊的牛生了一只腰下長著白色花紋的小牛。

小牛長大後,富翁讓牧人去賣,囑咐他只賣一兩八錢銀子即可。

牧人於是將小牛按一兩八錢賣給了一個叫何屠的人。

後來,一位農民看見牛很健壯想買來耕田,於是,何屠加價到二兩六錢把小牛賣給了農夫。

那牛非常勤勞聽話,很會耕地,不需要農夫過多牽拉吆喝,就能很快把地耕好,可是,沒過多久,那牛卻忽然無緣無故死了。

農夫覺得自己虧了,於是去找何屠,倆人又一起找到富翁,問:「這頭牛你為什麽只賣一兩八錢銀子呢?」

富翁回答道:「這頭牛就是欠我錢的王彥須轉世,他只欠我一兩八錢,所以我只賣這個價。」

何屠聽了,恍然大悟,說:「王彥須生前曾經欠我八錢銀子肉錢,所以我才能多賣八錢銀啊!」

農夫也慨嘆不已,說:「我曾經欠王彥須銀子沒有還,原來我是在還債啊!」

原來,那頭小牛就是王彥須轉世來的,一遭下來,他與富翁、何屠、農夫之間欠的賬都一一了結後,他就離開了。

曾仕強教授說過,「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是有「使命」的。」

有些人的使命,轟轟烈烈,作出一番大事業;有些人的使命,生兒育女,孝順父母,平平凡凡過一生;有些人的使命,顛沛流離,痛苦半生,體驗悲苦,了悟大道。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使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命運,但總結一點都是殊途同歸,都是來「還債」的。

正如有一句話所說:「多少次的迴圈往復,都洗刷不了一個人的業障。」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

人生前縱有金山銀山死後也帶不走一文,你能帶走的就是你在世之時的所作所為。

原來,人還完這幾種「債」,就離歸去不遠了,別不信。

一、還完時代大任的使命債,精力耗盡,就離歸去不遠了。

王勃,「初唐四傑」之首,享年二十七歲。

他的詩文,一秒入心,一霎落寞,道盡滄桑,超長的才華,驚艷千年時光。

他的一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讓日月失色,讓江山無價,讓當朝文豪乃至後世都一直在模仿卻從未被超越,蓋世才情巨無雙。

有人說要是王勃活著,或許就沒有李白、杜甫什麽事了, 然而,奈何江風勁,折殺少年才。

霍去病,西漢名將、軍事家,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享年二十四歲。

他出道即巔峰,短短幾年就屹立了一個民族的豐碑,成為名副其實的時代之光。

漠南之戰中,18歲的霍去病帶著八百勇士橫絕大漠,直搗匈奴的大後方,斬殺俘虜諸多匈奴高官,宗親,斬敵2028級。

他被稱為少年英豪,軍事天才,曾經的河西三戰,最終的漠北世紀決戰,在整個歷史潮流中都是不可磨滅的一抹重彩。

然而,這樣的少年英才是帶著上天使命來的,若是長期馳騁戰場極可能擾亂天道平衡或許後果不堪設想,因此,註定一場璀璨後使命完成,如流星般悄然滑落。

所謂的「天選之子」百年難遇,霍去病離去的六百年後,應命運的驅使,又一個「天選之子」橫空出世,他就是匈奴的後裔阿提拉大王,他席卷了歐洲。

一千三百年後,蒙古人則席卷了世界,他們都被歐洲人絕望的稱為「上帝之鞭」。

北魏孝文帝元宏,本名拓跋宏,享年三十三歲。

他終結百年戰亂,大力改革官僚制度,打破豪紳貴族對官場的壟斷,嚴懲貪汙官吏,減輕賦稅,他超凡的政治舉措,卓越的軍事才能遏止南方戰事,超前的思維推行漢文化,使經歷百年戰亂的北魏, 迎來了歷史上著名的太和改制。

然而,待他身負的大任完成後,他也圓滿歸去。

縱觀幾千年歷史發展,那些天才人物皆肩負大任,有的人推進人類文明的進步,有的人推進民族的發展,有的人推進歷史的潮流。

孟子講: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裏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生,凡是要有所作為,成就一番偉業,無論年齡幾何,壽命長短,無不需要嘔心瀝血,鞠躬盡瘁,肝腦塗地,精力耗盡,就離歸去不遠了,是偶然,也是必然。

猶如在【虛雲和尚開示錄】記載「老和尚圓寂之前,寫了一首【辭世詩】 :「少小離塵別故鄉,天涯雲水路茫茫。百年歲月垂垂老,幾度滄桑得得忘。但教群迷登覺岸,敢辭微命入爐湯。眾生無盡願無盡,水月光中又一場。」

二、還完父母、孩子的責任債,愛人的情緣債,悄然離去,平凡卻偉大。

儒家說:「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廉、恥、忠、勇、恕。」

父母要從小積極努力教養孩子,但是不要矯枉過正,第一要品行端正,第二要自食其力,就可以了。

道家說:「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順應天性,自適其適,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父母盡己所能為孩子遮風避雨,以退為進,無為而治,而後靜待花開。

佛家說:「無緣不聚,無債不來。兒女與父母的緣,無非四種:報恩、報怨、討債、還債。」

報恩的是孝子賢孫,抱怨的是敗家子,討債的啃到老,還債的親緣淺。

大師說:「遇見,是因為有債要還;離開,是因為還清了。緣起,我在人群中看見你;緣落,我看見你在人群中。」

人生,你愛的人,愛你的人,有種情緣叫「愛意隨風起,風止意難平」。

有的情需要用一段時間來償還,一段露水情緣,還清了再也不見;有的情需要用一生來償還,執子之手,磕磕絆絆,白頭到老。

縱觀大多數普通人的一生,其實就是在還完父母、孩子的責任債,愛人的情緣債後,時間一到悄然離去,父母恩義,子女責任,恩怨情仇,迴圈往復。

20幾歲,你懷揣著遠大的夢想,一顆激動的心,滿懷期待地沖入社會大舞台,經歷愛情的甜蜜與憂傷,也經歷世事的艱難與滄桑,有過成功的喜悅,更多的是被撞得頭破血流的痛苦,後來逐漸認清自己,認清現實。

30幾歲,你結婚生子,真正踏上了而立的人生之路,為了孩子、為了父母,努力打拼,整日奔波。

40幾歲,你不知不覺行至中年,孩子三年級一個坎,報個補習班,初中又是一個坎,再報個補習班,高中最關鍵,更需補習班,一節課上千元,你有點撐不住了,但是說不出口。

50幾歲,孩子可能上了大學,也可能沒有達到你的預期,更甚者你還要在人前低三下四為孩子惹下的禍擦屁股。另一邊年邁的父母還需要你照顧,但此時你已經沒了脾氣。

60幾歲,孩子也結婚有了孩子,你突然想與孩子好好聊聊,備好了酒菜,可話不投機半句多,沒說幾句不歡而散。你陡然發現,自己老了,成了那個被嫌棄的人。你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一聲嘆息,一滴淚,只怪酒太辣。

70幾歲,你想隨心所欲一回,可是,猛然間發現自己最多溜達到花園就要坐下來歇一歇。

80幾歲,你可能躺在了醫院的病床上,模模糊糊聽到了啜泣聲,看見了搖頭的醫生,或許你在努力的回憶這一生,怎麽就到頭了?

幾分鐘之後,隨著一陣呼天喊地的哭嚎聲,周圍一片都寂靜了,你離去了。

正如有段話說:「人生是三大桌,桌桌與你無關:出生時擺一桌,結婚時擺一桌,死時再擺一桌。第一桌不會吃,第二桌沒空吃,第三桌別人吃。」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是孩子的作為;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是父母的建樹。

一代又一代,撫養小的,孝順老的,小的養大了,老的送走了,最後,自己完成任務後也走了。

猶如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寫道: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三、熬完此生的苦難,使命完成,人生就功德圓滿了。

人生百年,有段話總結的很好:「0-20歲,各自修為;20歲,相遇相傾;30歲,成家立業;40歲,激情褪去;50歲,漸懂珍惜;60歲,慢慢相老;70歲,兒孫滿堂;80歲,相依相伴;90、100,互約來世。」

在這每一個階段,都不能輕輕松松走過,人生是苦的,但是,生活卻是甜的,因為,有個詞叫「苦中作樂」。

曾經有記者采訪過八十多歲的金庸先生:「您認為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麽呢?」

金庸先生只說了這麽一句話:「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所謂「大鬧一場」是一種人生態度,所謂「悄然離去」是一種人生智慧。

人,活著的時候,活在當下,盡興而活,不怨天不怨地,藏起累,咽下苦,做好該做的事,賺到該賺的錢,愛好該愛的人,用盡全力活一回,足矣。

人,即將離去的時候,不留戀,不貪戀,使命完成,悄然離去,平靜安然,人生就功德圓滿了。

正如【增廣賢文】有言:「鬧市賺錢,靜處安身,來如風雨,去似微塵。」

一位哲人曾說:「人的生命猶如一條河流,少年時涓涓水珠,清流晶瑩;中年時奔流峽谷,浪遏飛舟;待到老年,河流已進入大海,水面寬闊了,波濤平穩了,包容萬物、吐納星月。」

人生,無論貧窮還是富有,順境還是逆境,遵從本心,盡人事,聽天命,笑對人生,愛、喜悅、自在、坦然。

猶如【無問西東】中有這麽一句話:「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所以:

每天早上一醒來對自己說:今天是美好的一天,充滿幸福、健康、智慧、財富、希望與力量!

每天入睡前繼續對自己說:今天是美好的一天,充滿幸福、健康、智慧、財富、希望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