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發現頸動脈斑塊該怎麽辦

2024-04-15推薦

發現頸動脈斑塊該怎麽辦

■曹向宇

姜晨 繪

【專家檔案】曹向宇,醫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神經內科醫學部神經介入科副主任。從事神經介入工作20多年,擅長頸動脈狹窄、顱內動脈狹窄、顱內動脈瘤、腦靜脈系統疾病、腦動靜脈畸形、脊髓血管畸形、血管性耳鳴等疾病的診治。

近期,不少單位展開一年一度的體檢工作。40歲以上的戰友體檢時,一般需要進行頸動脈超聲檢查。不少戰友拿到體檢報告後,發現超聲報告上有頸動脈斑塊的診斷,十分擔心,不知道該怎麽辦。在此,筆者對頸動脈斑塊相關問題進行解答,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頸動脈斑塊是什麽?血液常年在血管裏不斷流動,血液裏的脂質成分就會緩慢沈積在血管壁上,逐漸形成斑塊。斑塊的發展可以分為四個時期:①脂紋期。這一時期,血管壁上可以看到脂質的紋路。②纖維斑塊期。這一時期,斑塊內的脂質成分較少,以纖維樣物質為主。③粥樣斑塊期。這一時期,斑塊內已經有了較多的脂質物質,呈灰黃色。由於粥樣斑塊表面覆蓋了一層纖維樣物質作為保護,因此不會對腦血管造成影響。④斑塊繼發病變期。這一時期,斑塊表面的纖維樣物質破損,暴露出的脂質物質可能誘發血栓形成。斑塊本身也可能脫落,造成遠端血管阻塞,甚至導致腦梗塞。

如果體檢時發現頸動脈斑塊,不用特別擔心。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斑塊與每個人是終生相伴的。人體在嬰兒時期,血管內壁上就會形成微小脂紋。體檢中發現的頸動脈斑塊,大多在比較安全的纖維斑塊期,只有極少數在粥樣斑塊期和斑塊繼發病變期。研究發現,接受超聲檢查的40歲以上人群中,頸動脈斑塊的發生率為60%~75%。隨著年齡增長,頸動脈斑塊的發生機率也會增加。由此可見,頸動脈斑塊是人在衰老過程中的一種表現。

頸動脈斑塊會導致腦梗塞嗎?有的人發現自己有頸動脈斑塊後,擔心會導致腦梗塞。雖然頸動脈斑塊與腦梗塞有明顯的相關性,但絕大多數頸動脈斑塊是安全的,只有極少數的高風險頸動脈斑塊,可引起腦梗塞,而且是在兩種較為特殊的情況下。一是頸動脈斑塊持續生長,致使頸動脈出現嚴重狹窄,引起頸動脈供血的腦組織灌註不足。醫生可根據頸動脈超聲報告中的頸動脈斑塊厚度和頸動脈流速,判斷檢查者是否存在頸動脈狹窄的情況。頸內動脈的平均直徑為5~6公釐,斑塊厚度只要小於3公釐,就不會對腦組織供血造成明顯影響。頸動脈狹窄會導致流速增快。正常的頸動脈流速是80~100厘米/秒。如果流速超過200厘米/秒,說明頸動脈出現狹窄,需要及時治療。二是隨著頸動脈斑塊的生長,斑塊表面起保護作用的纖維樣物質出現破損,致使斑塊內的脂質物質和血液接觸。一方面脂質物質會誘發血栓形成,另一方面脂質物質本身也會脫落,造成遠端腦血管的阻塞。因此,只要頸動脈超聲沒有發現血流速度增快,也不存在纖維樣物質破損,頸動脈斑塊就是穩定安全的。

發現頸動脈斑塊是否需要吃藥治療?醫學研究發現,引起頸動脈斑塊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吸煙及飲酒等。這些因素會導致血管內皮損傷,使脂質物質更容易沈積在血管壁上。因此,發現頸動脈斑塊後,應遵醫囑將血壓、血糖、血脂等指標控制在正常範圍,戒除吸煙、飲酒等不良習慣。

有的人認為,斑塊的主要成分是脂質物質,發現頸動脈斑塊後應及時套用降血脂藥物,防止斑塊體積增大。需要註意的是,降脂藥會帶來一些副作用。因此,發現斑塊後是否套用降脂藥,應根據具體情況決定。目前,國內外較為統一的意見是,如果頸動脈狹窄程度小於50%,血脂在正常範圍內,可以不吃降脂藥,血脂異常需要吃降脂藥。如果頸動脈狹窄程度大於50%,無論血脂是否異常,都要吃降脂藥。因此,如果體檢中發現低風險頸動脈斑塊,且沒有高脂血癥,可以先透過飲食控制脂質物質攝入,減慢頸動脈斑塊發展,不必吃降脂藥。

如何復查頸動脈斑塊?發現頸動脈斑塊後,應該控制好血壓、血糖、血脂等指標,消除斑塊繼續生長的危險因素。同時,定期監測斑塊的大小和穩定程度。研究表明,頸動脈斑塊每年的增長厚度不會大於1公釐。建議每年復查1次頸動脈斑塊,不需要短時間內反復進行頸動脈超聲檢查。

總之,頸動脈斑塊其實是反映人體動脈硬化程度的視窗。我們需要關註頸動脈斑塊的變化,但不用恐懼斑塊的出現。正如年齡的增長會在臉上留下皺紋一樣,頸動脈斑塊也只是歲月留在血管上的痕跡。當評估頸動脈斑塊為穩定斑塊後,我們可以和頸動脈斑塊和平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