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方寸之間「扇」起東方美學 在這場展覽中感受扇面的藝術之美

2024-10-12推薦

明代祝允明草書扇面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攝影報道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在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中,扇文化,無疑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古往今來,扇子不僅具有實用功能,更是文人雅士情感表達和藝術創作的重要載體。扇面藝術,也以其獨特的形式和豐富的內涵,展現了東方美學的魅力。

在深秋的成都,來到錦江河畔的四川大學博物館,步入負一樓的展廳中,就能邂逅一場關於扇面的時光穿梭之旅。10月11日,「雲山千疊——四川大學博物館館藏扇面展」正式開啟,此次展覽精選該館館藏的團扇、折扇書畫作品共100余件,邀請觀眾近距離欣賞中國古代藝術大師的傑作,感受扇面所承載的跨越歷史長河的美。

現場展出的山水圖團扇

「大家都知道,扇子在中國古代傳遞著很多寓意。它不僅是人們常用的生活用品,更有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小小的扇子上,還濃縮了中國古代制扇的材料、工藝、技術等等。」在開幕式現場,四川大學博物館館長汪東升這樣說道。

100余件團扇、折扇書畫作品亮相

不乏祝允明、沈周等名家作品

「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一首漢代班婕妤的【怨歌行】,借用一把團扇的命運,來比喻自己不得寵的悲慘遭遇。雖說詩作散發著哀切悲傷的氣息,但從中不難看出,團扇所象征著團圓友善、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

現場展出的人物圖團扇

在中國古代,扇的品類繁多,其中最常見且與書畫藝術結合得最為緊密的,一是中國本土的團扇,二則是「舶來品」——折扇。中國的扇面書畫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東漢時期,張衡的【扇賦】寫道:「寤茲竹以成扇,乃畫象而造儀」,這是關於畫扇最早的文字記載。而宋代以前,扇面書畫的載體均為團扇。至明清時期,扇面書畫的主要載體已經變為折扇,但團扇書畫這一藝術形式並未被完全取代。

「書畫是四川大學博物館館藏文物中最重要的門類之一。自1914年至今,在歷代工作人員的努力之下,現已積累近兩千件書畫藏品,上自元代,下迄現代,尤以明清時期最為豐富。」展覽現場,四川大學博物館副館長周靜說起了此次展覽的由來。她表示,在館藏的眾多書畫藏品中,扇面藝術藏品有二百六十余件,時代上起明代,下迄近代。「這批藏品是了解中國古代書畫藝術,尤其是明清時期書畫藝術的重要視窗,是明清時期扇面藝術繁榮的歷史見證。」

現場展出的佛手菊花圖折扇

漫步展覽中可以看到,此次展覽分為三個板塊,分別是「團扇及團扇書畫」「折扇及折扇書畫」以及「巴蜀扇面書畫」。而在前兩個單元中,又按「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和不同字型的書法作品分為不同組合,輔以團扇、折扇實物及折扇扇插等配件,呈現於觀眾面前。穿梭在展品中,不僅能收獲視覺的享受,更能從展板的文字中直觀地了解中國扇面藝術的發展歷程。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出的作品中,不乏人們耳熟能詳的歷史名家。譬如,明代祝允明草書扇面,就在此次展覽中亮相。作為大眾熟知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他與唐伯虎、文徵明、徐禎卿齊名。同時,沈周、劉墉等名家的作品也展陳其中,還有一大批知名度較高的文人雅士,以及一些名不見經傳,但藝術水準頗高的書畫家。

明代祝允明草書扇面

明代沈周水墨山水扇面 圖據四川大學博物館

走進清代巴蜀書畫藝術歷史

感受蜀地名家的藝術成就

蜀地與扇子,自古就緣分不淺。北宋趙抃在【成都古今集記】中明確記載了「成都十二月市」,其中五月為扇市。清嘉慶版【華陽縣誌】詳細記載說:「蜀民每歲五月,於大慈寺前街中賣扇,名扇市」,並認為成都扇市在大慈寺的廟門前。

巴山蜀水,人傑地靈。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孕育了眾多才華橫溢的書畫俊傑。也有大量祖籍為其他地區的書法名家、丹青妙手,僑居於此,流連忘返。於是,此次展覽中專門列出了「巴蜀扇面書畫」這一單元,以便更好地展現蜀地名家的藝術成就。

現場展出的荷花圖(背面行書)折扇

從展覽中可以知曉,巴蜀地區書畫藝術歷史悠久,可以追溯至先秦時期,歷經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至唐末五代,巴蜀地區的書畫藝術獲得突破性發展。兩宋時期,巴蜀書畫藝術人才濟濟,元代陷入沈寂,又於明代逐漸恢復發展,清代巴蜀繪畫以人物山水畫成就最大,湧現了無數的書畫名家。在這一板塊展出的作品,以清代巴蜀扇面藝術作品為主,是清代巴蜀書畫藝術發展的歷史見證。

「我們希望以此次展覽為起點,打造好館中的臨展,將四川大學博物館建設為一個臨展和特展的高地。讓觀眾走進館內,不僅要看我們的基本陳列,還要來打卡館裏的臨展、特展。」汪東升這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