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男女比例失調為什麽沒有造成女性社會地位的上升?

2015-09-28推薦

幼稚園都是男寶,大學校園都是女大學生,這是當下中國發生的反常一幕。

最近,世界經濟論壇釋出的【2024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顯示,在出生性別比的性別差距上,中國排名全球145,在所有調查國家中連續兩年倒數第二。

但偏偏,同年, 我們的高等教育入學率性別差距,與芬蘭、冰島、法國等一眾已開發國家一樣,並列第一。

這麽極端矛盾的數據,何以同時成立?

我們專門扒了教育部和數百座城市統計局網站的數據,發現個驚人的現實: 高校裏的女生,越來越多了。

2022年,全國本科招生人數468萬,其中女性295萬,男性只有173萬。這意味著, 每100位女生拿到本科錄取通知書,對應的只有58名男生!比例逼近驚人的2:1。

然而,這一年齡的男女比例,在當年出生時明明是「男多女少」,男女性別比高達121.18!

也就是說,在出生就「開局不利」的情況下,數量不占優勢的女性反向「殺入」競爭極為激烈的高等教育,擠滿了大學校園。

在一步步邁向高等學府的道路上,成千上萬的男孩們被接連「淘汰」、分流,女孩們則一路殺出包圍圈。難怪有人感慨,「一路升學的過程,就是男同學越來越少的過程」。

這是一場幾乎沒有人料到的局面。 怎麽回事?為什麽中國大學裏的男生比例,越來越低?

隨著高等教育女性群體的激增,一場巨大的連鎖反應開始了, 關系到未來20年的大學生就業、婚戀市場格局。

01

中國女性,正在集體用行動,開創一個歷史性的高等教育「女多男少」時代。

2022年,本科招生數中,除全國平均性別比已經逼近2:1之外,不少省份的數據更呈現出了絕對的「陰盛陽衰」:

雲南招本科生12萬名,其中10萬女性,2萬男性;

廣西招本科生14萬名,女性10萬,男性4萬;

內蒙古招本科生6萬人,女性4.6萬,1.8萬男性;

還有河南、山東、重慶、貴州……這幾個出了名的高考大省,本科招生性別比都低於50。

這意味著,在這幾個省份,一位男生,可能就對應三個,四個,甚至是五個女生。

數據來源:2022年教育部統計數據

放眼全國,唯一一個逼近本科招生性別比1:1的地區,是虹吸全國生源的北京。此外,上海、江蘇、天津、黑龍江、西藏也相對均衡,其他省份,則全部「淪陷」。

驚天巨變,並非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如果還原這一代人的升學軌跡,就會發現「一路升學的過程,就是男生一路緩慢消失的過程」——

從全國平均值來看,其演變是這樣的:

小學階段,100名女生,對應周圍116.1名男生;

初中階段,100名女生,對應周圍115.5名男生;

高中階段,100名女生,對應周圍97.2名男生;

大專校園裏,100名女生,對應周圍90.8名男生;

本科校園裏,100名女生,對應周圍就只剩下58.7名男生了……

中考和高考,成了「篩掉」男生的兩把大漏勺:一旦離開了義務教育階段,男生數量就急劇下降。

「男孩開竅晚」的固有認知,甚至沒有得到檢驗的機會,數百萬初中男生就直接跌倒在起跑線上,被分流至職中,無緣高中,更遑論遙遠的本科。

知乎上的經典問答,類似的認知非常常見

今時今日,生女孩比起生男孩,其成為本科生的機率,起碼大了一倍。

這在海南、廣東、江西等部份區域有「重男輕女」傳統大省,則更為突出。

例如江西,2004年出生的這一代人,初中男生比女生多出27%,但到本科招生,女生就已經比男生多出將近四成。

硬生生從無數男生的包圍圈中,克服了無數困難,一路「殺」進高等學府,海南、廣東、江西的女孩子,堪稱全國最勵誌的女生。

02

與最勵誌的女生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殘酷的現實。

數據顯示,這幾年的出生人口性別比,還在逆勢擡頭,始終無法降至107以內的正常範圍。

正當18歲的女生們在高校揮斥方遒,同一時刻,我們的新生兒男女比,已經從108.3擡升至111.1。

本以為從2021年開始,我們能夠徹底與「110」時代告別,盡快進入正常範圍

然而,伴隨著二胎三胎取代一胎,成為新生兒的主力軍,不少渴望「追個男孩」的家庭「發力」,終於讓全國各地幼稚園相繼湧現了「男男男女男男」的驚人一幕。

從2016年放開全面二孩開始,多孩占比就一路上升,成為新增人口的「主要生力軍」

隨便在社交媒體平台一搜,就能發現大量相關的貼文:

班裏25個孩子,只有6個女生,19個男生,性別比高達316,男生是女生的三倍還多。

嚇得網友趕緊發帖詢問,「幼稚園小班男女比例差距這麽失調的嗎?」

這幾年的幼稚園小朋友,大多是2019-2020年左右出生,所以當我們翻看全國各地區七普(2020年數據)的新生兒孩次性別比數據時,就會發現:

絕大部份地方的性別比都不正常,而從三孩開始,這個比例就越發失衡了。

從全國平均水平來看,從三孩開始,性別失衡的比例就一路蒙眼狂奔,去到了「極度偏高」範疇的132.93。

部份省份的三孩性別比,更是高得離譜,湖北的177,安徽的165,福建的164,江西的158……嚴重偏離正常範圍的103-107。

全國來看,31個省市地區中,出生人口性別比在正常範圍內的地區僅有七個,分別是西藏(101)、山西(102)、吉林(104)、黑龍江(105)、內蒙古(105)、寧夏(105)以及新疆(105)。

這意味著,剩下的24個省市,即全國絕大部份地區的性別比都是失衡的。

從1982年的「失衡性別比」,一路發展至今時今日的110左右,我們走過了四十多年,仍然沒有完全扭轉局面。

自此,兩個背道而馳的大趨勢,都在詳實的數據中找到了支撐——

我們的幼稚園,被比例更大的男寶「占據」;

偏偏我們的高等教育,正在被無數崛起的女性「攻占」。

這是無聲的反抗。

大批憑借自身努力、躋身大學,享受高等教育資源的女性們,仿佛刺破陰雲的一縷曙光,照亮自己的命運。

03

過去20年裏,本科階段的女性比例,每年都在以1-3個百分點的速度,向上爬升。

2002年到2022年間,本科女生數量從66.9萬大漲至294萬,增長348%;而男生數量則從91.8萬漲至176萬,漲幅僅僅為88%。

從2010年開始,本科女生的招生人數就開始甩開男生,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兩個走向,各自前往命運的分岔路口。

2022年,本科階段招生數女性占比達到歷史最高的63%。

這是為什麽?

有人說,是「人才選拔的尺出了問題」,或者「聽話的女生更懂死記硬背,能考‘沒用的’文科」。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網易數讀在2020年做了一次系統梳理,發現 全國31省市均存在「理科考生數量以壓倒性優勢超過文科考生」的情況。

文科大擴招,以至於女性占比增加的說法,不攻自破。

另一個更有力的證據是,不只是中國,全球範圍來看,幾乎都出現了「高等教育女性化時代」(Femin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比如,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義大利、瑞典、澳洲等歐美國家的高等教育女性毛入學率均高於男性,而這一優勢已經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延續至今,幾乎沒有動搖過。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

註:毛入學率是指某級教育的在校生總人數(不考慮年齡)與符合官方為該級教育所規定年齡段的總人口之比。

甚至在美國一些名校,如麻省理工學院(MIT),其二十多年的招生數據均顯示,女性的錄取透過率都是男性的兩倍。

美國經濟史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克勞迪婭·高爾丁就曾一針見血地指出:

幾乎在每個國家,一旦讓男女平等使用教育資源,幾十年後,女性就會表現得更好 。」

一篇2018年發在nature上的論文【Gender differences in individual variation in academic grades fail to fit expected patterns for STEM】,在搜集完164萬個樣本後, 發現女性平均成績均好於男性,總體而言變異數更小,集中度更高。

其中,不管文科(右圖)還是理科(左圖),其平均成績均占優勢,分別為7.8%和3.1%。

在這背後,有著不難理解的現實原因——

一來,為了彌補就業時的gender gap(性別差距),女性不得不努力將學歷「卷」上去,才能拿到跟男性一樣的薪資。

智聯招聘釋出的【2023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顯示,2023年,女性的平均月薪為8689元,與男性的9942元相差1253元,比男性薪資低12%,比三年前提升了11個百分點。

BOSS直聘研究院則指出,教育是唯一能夠縮小性別薪酬差異的特征因素 。對於女性而言,除了拼命學習,命運面前沒有別的能抓得住的東西。

如此一來,才能用更高的學歷,抵消職場上廣泛存在的「性別篩選」。

全國婦聯副主席夏傑曾公開承認,就業市場上存在性別篩選現象

二來,相比起對於未來就業的追逐,女性現有的環境也在逼迫她們必須更加努力。

相比於男性的諸多後路,女性天然在財產繼承上更弱勢,自然有更強的動力,透過學歷躍升留在大城市,逃離逼仄的小城市——

在那裏,留給大部份女性的只有少得可憐的工作崗位,以及種種來自熟人社會的眼光。

要知道,已經是2024年了,最高檢還在重申「外嫁女」的宅基地繼承權。

如果說,男孩們生而有田地,女孩們擁有的,就只有天空和未來。

眼下,在女生中廣泛流傳的一句話是,「鄉愁是屬於男人的奧德賽,逃離是刻進女性身體裏的史詩。」

「把書讀爛」四個大字,也因此成了不少女生刻在案頭的座右銘。

04

時代變了。

歷時十余年之久,中國高等教育的這波大洗牌,宣告著高學歷女性時代的呼嘯而至。

新格局下,湧現出的種種影響,也勢必席卷14億人。從一線都市的單身男女,到遠在數千萬個下沈村鎮的家庭,無人可以置身事外:

如果「女向上嫁,男向下娶」的擇偶偏好仍然沒有扭轉,那麽婚戀嫁娶難度將進一步升級, 「一人社會」「單身經濟」加速崛起, 最終出現「大城市擠滿優質剩女,小城市遍地剩男」的一幕。

「女性不婚、男性失婚」 的社會新常態,還將持續很長的一段時間,持續壯大的三千萬光棍,或許會持續哄擡彩禮, 進一步擠壓婚姻市場。

擇偶偏好也開始變化,姐弟戀崛起,乘風破浪的姐姐們會越來越多……還有哪些變化,將會發生?很難預料。

在這片廣袤的大地上,巨大的連鎖反應才剛剛開始。

內容來源:智谷趨勢

如果你對保險配置有興趣, 想給自己和家庭有一套完善的保障, 可以聯系我 kcwl1229,

我給幾百位客戶做過家庭保障,專註在 中高端醫療險、家庭保障方案制作、養老社群、教育金、企業財產險和雇主險 等領域。

也可以關註我的微信公眾號: 關於保險那些事

我是平哥,專註保險14年,懂保險更懂你的明亞保險經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