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世界最長壽的人去世,117歲!最後遺囑曝光,點醒世人

2024-08-29推薦

文丨李月亮 猛獁姑娘

每晚八點四十 陪你看世事

8月20日,世界最長壽的老人去世了。

終年117歲半。

我想借她的離開,跟大家聊聊長壽的秘密。

01

超級奶奶離世

這位最長壽老太太是西班牙人,叫瑪麗婭。

她出生在1907年3月4日。

那時溥儀剛滿一歲,慈禧太後還在世。

第一次世界大戰還遠未開始。

24歲那年,她和一位醫生結了婚。

兩人生了三個孩子。

40年後,丈夫去世了。

而她又在世上活了50多年。

才走完漫長的一生。

最後留下了2個孩子,11個孫輩,以及許多曾孫。

據說這位超級奶奶似乎預感到了自己的離世,告訴家人:

「這段漫長的旅程很快就會結束,我希望那一刻,我是微笑、自由和滿足的。」

之後,她如自己所願,在睡夢中安然離世。

02

為啥最長壽老人只有117歲?

其實我起初看到這個新聞時有點奇怪。

因為印象裏中國就有超過130歲的老人。

為啥「世界最長壽老人」才117歲?

查了一下,是因為很多長壽老人拿不出確鑿的出生年份證據,所以不能被認定。

像我們新疆老人阿麗米罕·色依提,據說出生於1886年(光緒12年),逝世於2021年,享年135歲。

也曾經有一個機構,認定她為世界最長壽的人。

而更權威的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就嚴格得多。

必須要找到確鑿的資料,來證明老人的出生年份才行。

阿麗米罕出生在清朝光緒年間。

那時中國還沒有像樣的人口統計。

甚至「只計丁(男性),不計口(女性)」。

所以,阿麗米罕的出生年份,無法被佐證,也就不能被吉尼斯承認。

印尼也有一位這樣的老人,叫馬巴。

據說他活了146歲。

可是,印尼的人口記錄從1900年才開始。

無法證明老人出生於1870年。

雖然他記憶裏的一家糖廠,的確建立於1880年,但這不能被視為鐵證。

總之,應該是有一些老人,壽命超過117歲。

但因為很多國家現代戶籍制度建立得太晚,他們無法被確認。

當然啦,權威機構追求確鑿證據,也很有必要。

因為時不時就有老人聲稱自己已經活了二三百歲。

你不讓他們拿證據,這事也沒法弄。

總之目前最權威的吉尼斯紀錄能確認的,就是這位117歲的西班牙老太太。

她離世後,世界上最長壽的人就成了一位116歲的日本老太太。

而人類歷史上被確認最長壽的,是一位122歲的法國老太太。

都是老太太。

03

大機率

你也會很長壽

很明顯,就壽命這件事來說,老頭確實幹不過老太太。

統計數據也完全證實了這一點。

2023年,中國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為78歲。

其中男性的平均預期壽命是75.6歲,女性是81.9歲。

差了6歲多。

當然拋開性別不說,人的壽命是越活越長了。

1981年,中國人的平均預期壽命還是68歲。

到2021年,就已經增加到了78歲。

40年長了10歲,非常可觀。

更可觀的是,柳葉刀的研究數據顯示:

到2035年,中國平均預期壽命將增長到81.3歲。

女性平均為85.1歲,男性平均為78.1歲。

北上廣的女性,預期壽命將超過90歲。

這裏需要解釋一下。

平均預期壽命,是指當年新生兒的預期壽命。

比如2035年,在北京出生的孩子,預計能活到92.6歲。

而事實上,因為新生兒要面臨各種未知風險,所以預期壽命是要比成年人低的。

如果我們已經幾十歲了,就說明已經度過了很多風險。

所以我們最後的壽命,大機率要比新生兒平均預期壽命更高。

老夥計們啊,這意味著咱們這代人,可能隨隨便便就能活個八九十歲啊。

知乎博主@瓶子博士幫我們算了一下。

大家看看,對號入座。

04

長壽基因和折壽基因

過去人們通常認為長壽主要靠遺傳基因。

但是WTO(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位,顛覆了這個認知——

基因對壽命的影響只占15%左右。

而生活方式的影響高達60%。

剩下的影響來自醫療、環境、社會狀況。

2018年,哥倫比亞大學一項關聯1300萬人、平均跨越11代的研究,得出的數位也非常相近——

遺傳基因對壽命的影響,是16%。

所以,咱首先要明確一點:

我們能活多久,主要不是取決於先天因素,而是後天——

你的生活方式健不健康。

你的醫療條件好不好。

你生活的環境和社會狀況怎麽樣。

然後,我們來討論一下那15%的「長壽基因」,是怎麽回事。

不少百歲老人,身上確實都有著幸運的「長壽密碼」。

開頭講的瑪莉亞老太太,家裏就有好幾位成員都活過了90歲。

科學家們多年來也已經證實了,一些特殊的基因,能夠修復受損的DNA。

擁有這種基因的人,就可能長壽。

而與此對應的,還有一種「折壽基因」。

去年底,【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過一篇論文。

說大概每25人裏,就有1個人天生比別人命短。

簡單說,擁有「折壽基因」的人,對一些嚴重疾病更易感。

而擁有長壽基因的人,更不容易得病。

有的人平時生活方式很健康,不抽煙不喝酒,但還是腦瘤了,還是肺癌了。

而有的人天天煙不離手,大魚大肉,還是活到九十多。

這種多半就是天生基因有差距,這就是命。

05

健康長壽秘籍之——

命是天註定,誰也改變不了。

但是除了「三分天註定」,咱還有「七分靠打拼」呢。

「健康長壽」這件事,在基因之外還有高達85%的改變空間。

非常值得咱們努力。

努力方向,有大概7個(最後一個最重要)。

咱們首先說說怎麽吃。

在這個物質充裕的社會,最大的要點就是「少吃」。

少吃少吃少吃,核心要點說三遍。

有句話說:

「人生就那幾碗飯,誰先吃完誰先走。」

這話確實有一定道理。

科學界一直有這樣的研究:

不管是果蠅、大鼠,還是獼猴。

在實驗室裏控制軔物的進食,它們的壽命會顯著延長。

2022年,耶魯大學以人做對照,得出的結論也相仿。

每天減少14%的熱量攝入,受試者的多個生理指標都變「年輕」了。

相當於壽命被拉長28%。

BBC有個紀錄片,叫【節食與長壽】。

來自不同國家的幾位科學家,也都用不同的方式驗證了:

「輕斷食」對健康和壽命有正向作用。

主持人在親身嘗試了四天之後,患癌或衰老的風險指標就下降了一半。

我讀到的關於百歲老人的采訪,大部份也都說自己吃得不多。

每餐七八分飽,絕不撐著。

瑪莉亞老太太生前,也經常在網上分享自己的飲食。

她說她吃得很少,而且什麽都吃。

這就涉及了關於吃的另一個方面:

除了少吃,還要吃得豐富。

紀錄片裏的「輕斷食」,就提倡要攝入大量蔬菜水果。

要盡量在減少熱量的同時,獲取更多營養。

我們可能覺得人老了,牙口、消化都不好了,就隨便對付點。

但很多百歲老人,其實都吃得很多樣。

2023年,【歐洲心臟雜誌】刊發了一項研究。

研究調查了80個國家、24萬多人,總結了一套既延長壽命、又有益心血管健康的飲食方案。

簡單說,就是要吃夠這6類食物:

水果、蔬菜、豆類、堅果、魚類、乳制品。

2022年,【公共科學圖書館醫學】上刊發過一項研究:

如果從20歲開始,多吃豆類、谷物、堅果,少吃紅肉、加工高糖食品,預期壽命可以延長10年以上。

從中年人開始,也可以延長6到7年。

但現實裏,很多人在家開火少,常吃外賣或者餐廳,其實很不健康。

2021年,愛荷華大學就發表過一項研究。

他們對3.5萬個成年人,進行了長達8年的隨訪。

得出的數據令人心頭一緊:

每天至少在外面吃兩餐飯的人,死亡率增加49%。

其中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18%,癌癥死亡率增加67%。

因為在外面吃飯,容易重油重鹽、營養不均,食材不新鮮不豐富。

這都是健康的大敵。

昨天這個研究還上了熱搜:

希望大家都把這句話記到小本本上。

睡覺,也是影響壽命的大計畫。

哈佛大學曾用15年時間,對148萬名成人的睡眠和壽命進行研究,結果發現:

在40到79歲的群體中,長期失眠者比睡眠正常的人,預期壽命要少10-18年。

因為長期睡眠不足,可以導致很多健康問題:

高血壓和心臟病的風險提高30%。

偏頭痛風險增加40%。

焦慮癥風險增加4.2倍,抑郁癥風險增加2.7倍。

此外還可能導致大腦加速衰老,免疫力下降,內分泌紊亂,肥胖……

而這些加在一起,就指向一個結果:減壽。

那怎麽睡覺最合適呢?

最新的研究顯示,每晚睡眠時間在6.5—7.4小時之間,死亡率最低。

睡眠時間是晚上10點-12點,最健康。

對大多數人來說,過早或過晚、過長或過短,都不好。

07

健康長壽秘籍之——

動一動

瑪莉亞老太太去世後,在世最長壽的人,就成了116歲的日本老太太糸岡富子。

她喜歡爬山,100歲的時候還能一個人、不拄拐去登山。

不過也未必需要長期大量的運動。

2023年,雪梨大學在【美國醫學會雜誌-腫瘤學】上發表了一項研究。

他們持續六七年,對2萬多人進行了分析。

結果顯示,一個人只要每天有3-4分鐘的劇烈活動,就可以讓總癌癥風險降低17%;

和低體力活動相關的癌癥風險,甚至會降低28%。

這個分析非常可喜。

也就是說,我們每天只要花幾分鐘來好好運動,就能更加健康長壽。

那做什麽運動最好呢?

2018年【柳葉刀】刊發過一項持續15年,涉及8萬人的調查報告。

總結出三種「價效比」最高的運動:

球拍類運動,遊泳,室內有氧。

不止身體要動,腦子也得動。

2023年,澳洲莫奈許大學有一項研究。

他們分析了1萬名70歲以上的老人。

發現那些頻繁參加識字活動(用電腦、寫信),和積極心理活動(打牌、下棋、填字遊戲)的老人,癡呆風險分別會降低11%和9%。

很多長壽老人,腦子都很靈光。

可能因為大腦就像人體的司令員。

它保持清醒,其他身體器官也就容易保持狀態。

08

健康長壽秘籍之——

愛好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釋出的【中國老年健康和家庭幸福影響因素跟蹤調查】顯示:

百歲老人的顯著特征之一,是參與多樣活動。

像瑪莉亞老太太,她活了117歲,還能在90歲女兒的幫助下,在網上營運自己的帳號,做一個小網紅。

她主頁上的自我介紹很可愛:

「我老了,非常老,但不是白癡。」

老太太還非常喜歡狗,經常在網上分享自己和狗的合照。

人年紀越大,越需要有點興趣愛好做支撐。

因為熱愛是生命的動力。

很多人老了之後,會變得迷茫。

覺得自己成為了弱者,又無所事事,活得很沒意思。

這樣的人就算長壽,生命的品質也很低。

而有些老人則更加自主,明確地知道自己每天要幹什麽,活得興致勃勃。

他們的壽命往往就更長,也更有品質。

很多百歲老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

唱京劇,畫畫,養花,養狗,或者試圖通關一個小遊戲。

看起來都是很小很小的事,但都是他們延年益壽的法寶。

09

健康長壽秘籍之——

適當社交

這一點常被忽略,但其實非常重要。

哈佛大學有一個「最長期的幸福研究」很有名。

研究人員跟蹤了兩組物件,分別是268名哈佛畢業生,和456名當地窮人。

這項研究1938年啟動,持續了80多年,一直回訪這700多人的生活。

連主導人都換了四代。

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搞明白:

究竟什麽是長壽的核心要素?

最終的結果非常意外:

那些長壽的人,不是基因更強,經濟條件更好,社會地位更高的。

而是——擁有高品質親密關系的。

一個人如果有好的愛人、好的朋友、好的子女家庭……

那他的生活和健康狀況往往更好,壽命往往更長。

這聽起來像個雞湯。

但它確確實實就是一個世界頂尖團隊耗時80年研究出來的結果。

而我也深信它是對的。

瑪莉亞老太太在總結自己的長壽時,就明確說是得益於下面幾點:

「與家人和朋友的良好關系,與大自然的接觸,情緒穩定、積極樂觀,以及遠離有毒的人。」

哈佛這個計畫的主導人,精神醫學家瓦爾廷庫教授就指出:

「慢性孤獨會使人的死亡率提高26%。」

經常感到孤獨的人,不只會經常疲憊和煩躁,他們對疼痛也會更加敏感,免疫系統功能會受壓制,甚至大腦功能都會下降。

而相反,深厚的情感聯系,卻可以促進身體釋放正面的化學物質。

比如催產素、內啡肽啥的。

這些化學物質能夠幫助我們,去對抗身體的壓力和炎癥。

而且在親密關系的支持下,一個人也會更加容易面對難關,熬過疾病。

除了親密關系,對外社交也有用。

2023年【流行病學與社群健康】上,有一項針對28000多名、平均89歲中國老年人的研究說:

參與社會集體活動,可能會延長壽命。

所以有一點點自己感到舒適的社交,還有必要的。

10

健康長壽秘籍之——

好心態

好啦,最重要的來了!

我查了很多長壽老人的資料。

發現他們其實性格各異,生活習慣有好有壞。

而幾乎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心態好。

不生閑氣,不管閑事,樂觀豁達,多大事不往心裏去。

最後長命百歲。

這其實也是有科學道理的。

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伊莉莎白·布雷克本,得獎的課題就是關於這個事。

她發現人體DNA末端有一種端粒。

這個端粒的長短,可以直接反映一個人生命的長短。

衰老、疾病,都會讓端粒縮短。

它一縮短,身體細胞就會立刻跟著老化。

伊莉莎白博士發現:

心理狀況對端粒長度的影響尤其明顯。

她的團隊花四年時間觀察了一些長期照顧病患兒童的母親。

結果是,照顧患病孩子的時間越長,她們的端粒就越短。

也就是說,壓力會極大地促進衰老。

如果一個人整天活得如牛負重,心力交瘁。

他的端粒就會迅速縮短,細胞就會隨之老化,他就會……短命。

伊莉莎白博士後來還做過一場情緒實驗。

2017年,她的團隊帶著249位40到70歲之間、生活習慣相近的女性誌願者,去科羅拉多州的香巴拉山脈,搞了一場3個月的調息。

在與外界隔絕的情況下,她們每天進行2小時的冥想。

3個月後,有83%的人,端粒長度增加了30%。

相當於生理年齡減小了20歲。

雖然這個實驗規模有點小,但情緒和心理狀況對衰老的影響,可見一斑。

類似的研究不少,結果也都類似。

比如2022年【衰老】雜誌釋出的一項研究也表明:

孤獨、恐懼、抑郁……這些負面情緒會顯著加速衰老,甚至比抽煙的危害更大。

所以,「笑一笑,十年少」還真是對的。

咱們以後遇事別太較勁了。

人生不如意,全靠想得開。

就算是艱辛荒年,也要把它過成太平盛世。

別老為了那些小破事糟心,不值當的。

11

總結

最後來總結一下。

咱們這輩子,大機率都要活很久。

而我們不但想長壽,還想健康地長壽。

要做到健康長壽,科學家們給出過這麽7個秘訣:

1、基因好。

2、吃少點,豐富點。

3、每晚10-12點睡覺,睡大概7小時。

4、多鍛煉身體和腦子。

5、要有自己的小愛好。

6、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

7、最最重要的,要有好心態。

最後再給大家一個很重要的研究。

2023年,美國營養學會年在觀察72萬人後,得出結論:

那些全方位改變生活方式的人,在40歲時,男女的平均預期壽命,分別延長了23.7年和22.6年。

哪怕你身上有」折壽基因「,也能有效抵消。

其實很多科學研究都表明, 健康的生活方式,只要做到一個,就有一個的效果。

當然,越早開始越好。

所以別猶豫啦,行動起來吧。

如果你也認同,記得文末點亮【贊】+【在看】。

然後把這篇文轉發給你愛的人哦。

────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