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為何國際太空站壽命將至,各國卻不願重建?專家:有4個主要原因

2024-08-13推薦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現如今世界上在軌最大且最重的人造天體國際太空站已經發展到了壯士暮年階段。盡管科學家們想盡一切辦法想要將它的使用壽命延長到2028年,但這個願望是否能夠成功變成現實,誰也沒有辦法預料。

那麽在國際太空站壽命將至的情況下,為何各國卻不願意出資重建呢?曾經投入無數資金和科研經歷的計畫,現如今說停就停,難道這些國家都不會感到心痛嗎?事實上,之所以沒有選擇重建國際太空站,專家們說出了四個主要原因。

科技含量太高

首先,在人造天體之中,空間站無疑是人類科技的代表產物之一。世界各個國家的科學家在空間站的幫助下,也都能夠成功了解到相關實驗在不同空間環境之中,究竟會出現什麽樣的後果。然而在保證如此服務的同時,其實也代表著空間站自身的科技含量實在太高。對於世界各國來說,想要維持如此高水平的科技含量,難度實在太大。

研發經費昂貴

其次就是國際太空站的養護費用實在太過昂貴。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原本美國人在啟動這項計劃的時候,預算僅僅為500億美元。可到了最後才發現,全部費用加起來已經接近1600億美元。在未來的發展之中,美國與另外幾個國家根本不敢想象,究竟還需要投入多少資金才能保證空間站正常工作。

我們需要知道的是,這裏的正常工作並不能以現階段的研究實驗作為標準,而是以許多未來研究為標準。在這樣的情況下,任何一項未知的研究,都很有可能是一個恐怖的「吞金獸」。因此,放棄國際太空站,其實也算是一個理智的選擇。

使用成本大

還有就是使用成本太大,在原定的計劃之中,空間站在成功建造完成以後,應該會常駐6-7人左右。可在實際過程之中,由於每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以及相關科研技術不同,所以每個國家完成相應任務的速度也不相同。這樣一來,周邊艙發射以及空間組裝等一系列事情都會受到影響。

在這樣的情況下,國際太空站原本並不高昂的營運費用,現如今就變得十分可怕。而反觀我們中國空間站,所有事宜都由國家統一調配,根本不會出現像國際太空站一樣的窘境。因此,國際太空站最終選擇放棄,自然也很容易理解。

參與國家少

最後就是國際太空站本就是16個國家共同參與研發的一個太空科研計畫,可在這些國家之中,真正能夠成功並為空間站提供實質性幫助的僅僅只有幾個國家而已。在這樣的情況下,許多國家就要考慮,自己是否還需要「為別人做嫁衣」。有了這樣的想法以後,各個國家自然不願意參與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