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亞洲最法式小城,中國打車過去只要100塊

2024-08-12旅遊

今夏,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巴黎。人們談論著巴黎奧運會帶來的種種浪漫和感動,對 「法式生活」 的向往也被重新勾起。

當我們討論法式時,說的大概是一種脫離緊繃氣質的,質樸又不失輕盈的生活方式。 習慣了上班路上爭分奪秒的緊張氣氛,對於能像巴黎人一樣,擁有在街頭的咖啡館慢條斯理地喝咖啡的機會,多少打工人心馳神往。

但其實想要復制法式生活的松弛感,根本不需要飛到歐洲,甚至不出亞洲,即可擁有。

河內街頭,隨處可見歐式建築。(圖/unsplash)

從廣西憑祥友誼關口岸出發,花大約100元人民幣坐上一輛越南人家開的商務車,4個小時後即可抵達越南的首都 河內

這座小城不但是越南的政治、經濟中心,也是我們以超高價效比體驗法式生活的亞洲「寶藏基地」。

咖啡與工藝品

抵達河內第一件事,一定是去咖啡店喝一杯咖啡。

19世紀後期,法國殖民者入駐了越南人的聚居地,他們仿照家鄉特色在當地建設了寬闊的林蔭大道和充滿歐洲色彩的建築,咖啡館、麵包店和雪糕店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城市街頭。

咖啡館與摩托車,是河內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份。(圖/unsplash)

在法國殖民者將咖啡帶到越南後的百余年後,越南已成為世界第二大咖啡豆生產國,而 咖啡文化 也成為法國人留給此地最顯著的文化銘印。

每天早晨,在街頭隨意挑選一家咖啡店,坐在面朝城市風景的陽台前,或者幹脆是門口排得緊密的小板凳上,拿著當天的報紙,點上一杯咖啡,河內人悠閑的一天就算正式開始了。

咖啡廳是數位遊民們的「寶地」。(圖/圖蟲創意)

本地人最常見的選擇是滴漏咖啡,把咖啡粉撒在鋁制滴漏杯中的壓板上,稍微按壓後加入熱水即可。 耐心等待咖啡液從細孔中慢慢滴落的過程,是河內人享用咖啡的重要儀式感。

喜歡苦澀濃重黑咖的當地人是少數,全民經典款的越式咖啡一定要搭配甜蜜的煉乳。透明咖啡杯底部的一層厚厚的煉乳,足以將滴落的苦味液體轉化成如同奶昔一樣的特調濃漿。

傳統的越南滴漏咖啡,底部都會有一層煉乳。(圖/圖蟲創意)

不過河內也會體貼照顧喝咖啡為打工「續命」的外來客,幾乎每家咖啡店都有Wi-Fi和洗手間,每個座位旁邊還會配備充足的插座。點上一杯齋啡,一個法棍三明治,數位遊民們就能安心地待上大半天。

當一杯苦與甜相互緊緊交織的咖啡落肚後,遊客們才算真正開始體驗這座小城獨特的生活哲學。

沿街而行,建築大多用奶黃、粉紅、淺綠色漆成,充滿歐式浪漫風情。但大街小巷裏不時閃現的道觀、寺廟與祠堂門頭,又有可能冒出一兩個中文牌匾,乍一看時還以為身處中國的閩南或潮汕地區。

河內街頭的中文牌坊(圖/視覺中國)

但無論街邊建築如何風格迥異,居住在這些長條狀小樓裏的河內人,總會用獨特的在地文化氣質,為這些色調優雅的門洞和高墻增添市井氣息。

最熱鬧的 三十六行街 便是城市煙火氣的集大成者。作為河內極具代表性的商圈,它因城區裏的每一條街都集中做某一行的生意,而被俗稱為三十六行街。

於是,斑駁破舊的法式建築邊、窄短的小巷裏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小手工藝品:竹簾草席、瓶瓶罐罐、錫制器皿、雜貨餅乾、中藥藥材、木器箱包……只要用心尋找,還能淘到當地手工藝人充滿當地特色的制品。

歐式建築和城市煙火和諧共生。(圖/視覺中國)

城市的熱鬧仿佛濃縮在方圓一兩公裏的地區裏,人們相互擁擠著,不時錯身躲過川流不息的摩托車車流,就像在一碗越南米粉裏擠著找路。

「亂中有序」是對河內的最佳概括。 也正是這熙熙攘攘的平民生活脈動,讓旅行者們樂在其中。

在河內, 學會認真生活

事實證明,無論人們是否曾經到訪越南,都不妨礙他們成為 越南湯粉 (Phở) 的忠實擁躉。但只有到了越南才知道,不同的城市,對Phở的味道偏好相差甚遠。

南方的胡誌明市湯粉味濃偏甜,湯色較深,碗裏除了肉片,還有肉丸、紅白洋蔥佐餐,湯頭也可以選擇用海鮮醬調味。

河內的Pho,主打清淡風味。(圖/unsplash)

但身處北方的河內人最愛的Phở,碗裏只會有米粉、牛肉或雞肉,最多加上蔥和香菜。若是食客想要為湯頭增鮮,粉店則會提供萊姆、醋、腌辣椒和大蒜。除此以外,要求更多的加料,幾乎可以視作對廚師的「不敬」。

這樣一碗看著清淡,實則滋味豐富的湯粉,恰恰最能代表河內的氣質: 湯頭清淡,形式簡單,但內容充實,味道精彩。

河內的標誌性景點還劍湖,是周圍居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圖/unsplash)

相比其他旅遊城市,在河內的旅程似乎總是「淡淡的」。它沒有太多玩法刺激的景點計畫,反之,這座城市的魅力在於街頭巷尾中被展現得淋漓盡致的日常。而法式生活的精髓,就暗藏其中。

所謂的「景點」正是當地人日常生活的地方。人們繞著平靜的還劍湖四周散步,在三十六行街購買生活必需品,累了就找個街邊小店的紅藍膠凳坐下,把凳子當桌子,彎著腰邊喝可樂或咖啡,邊嗑瓜子。不講求「精致」的松弛,無疑更打動普通人,讓人不自覺沈浸其間。

夜幕降臨時,三兩好友會在路邊的小餐館坐下,點一盤米粉或春卷,聊上一整晚。(圖/unsplash)

遊客熱衷打卡的 火車街 附近就是密集的居民區,載滿鮮花、水果的自由車在路上隨處可見。當地人拎著一塊木板就在鐵軌邊蹲下賣菜。每天下午到傍晚,轟鳴的火車偶爾從擠擠挨挨的商鋪之間穿行而過,在遊客驚訝的叫喊聲中,大人小孩都毫不意外地自如躲避。

到達河內,少不了參觀最有特色的火車街。(圖/圖蟲創意)

當成批的摩托車車流和模仿哥特式大教堂同框時,身處其中的人難免有一種時空交錯的恍惚感。但正如老城中火車揚起的塵土和買手店裏的香氛、咖啡店傳出的香氣可以完美交融,河內人總能讓看似無序的生活場景變得無比和諧。

大家接納了表面的混亂和割裂,卻積極地尋找著自己的落點,反而成就了一種生機勃勃的氣質。

悠閑松弛早已被內化為河內人自己的獨特生活態度。對他們來說,做到舉重若輕的奧義是學會和身邊的一切和諧相處。而所謂的法式松弛感,不過是時時刻刻不忘熱愛生活。

參考資料:

[1] Friend Or Pho: Who Really Invented Vietnam’s National Dish?, (2023), MICHELIN GUIDE

編輯:曾寶氣, 校對:遇見, 排版:金色潮汐

牧羊

你去過河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