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劉懷鋒系列:長江遊記

2023-12-04旅遊

晚九點左右,我自重慶乘船,順江而下。 城市輝煌的燈火漸被黑夜吞沒,心緒也隨江濤起伏。在之後三天的旅程裏,我領略了長江三峽的雄偉壯闊,遊覽了豐都鬼城、石寶寨、三遊洞、葛洲壩等名勝古跡。沿途的城市,高樓林立,極盡繁華;散布於江邊的村落,與北方民居有著截然不同的建造風格,還有移民搬遷新建的房屋,裝飾華麗,足顯富裕。所見所聞,讓我沈浸於盛世祥和的歡樂裏。尤其是三峽奇特、優美的人文、自然風光,一直縈繞於懷,促我用筆,將這段美好記憶寫出來。 時值冬季枯水期,江水比想象中要消瘦得多。我手扶船舷,借燈光縱目眺望,波濤滾滾,擊打出的浪花,飛快旋轉、翻動,很快漫入水面,再吐出來,就如朵朵蓮花隨江流沈浮。船槳撥開水路的聲音,低沈雄渾,而馬達的轟鳴聲,嘹亮清脆。獨立船舷,傾聽二者在孤寂的河道上空共鳴,也成為樂趣。 天是陰的,兩岸的山峰和星星一塊藏起來。夜,越來越靜。從未在水上生活過,初嘗漂泊旅途,自然十分興奮,久不思睡。輪船劈波前行,擾了浪花的夢,惱羞的江水邊嘩嘩地嗔責,邊輕輕捶打船舷。空曠的江道就像鋪上一條綿軟的地毯,以貴賓之禮接引來往的船只,而群山挺拔起身軀,好比夾道歡迎的隊伍,只是它們好像有些昏昏欲睡,個個悄然無語。只有湍急的江水,不停地咆哮、翻卷,與射在江裏的燈光纏結著,一副不甘寂寞的樣子。不時拉響的汽笛,與對面駛來的船舶打聲招呼,相互閃耀兩三下雪亮的探照燈,算是行禮。

第二晚,天轉晴,我的心情更好,在艙外呆了很久。 月亮,在雲朵間快速穿梭,乍現的光明,立刻讓兩岸的山巒現出原形。近處,可以看得到高高低低的樹木,而遠處,還是黑乎乎的影子。巍然峭立的山峰上,偶爾可以聽到一兩聲鳥鳴,給這月夜又添些許神秘。浸泡在江水裏的月亮,隨波浪無聲沈浮,寬闊的河道此時更顯空曠。奔騰的江水,在蜿蜒的山谷裏自由奔放,發出低沈的歡吼聲。月光幽幽瀉落,整個世界沈浸於她柔和的光輝裏。巍峨的山峰凝住腳跟,欲將任性的江水拘束,而淘氣的水流則反復滌蕩山腳下的巖石,不知疲倦。 江面並不平坦,我隨著船上下顛簸。此時,我任思緒放縱,有意讓自己進入空靈的狀態裏。我牽著月光的手緩緩攀升,快樂的心在空中飛揚,在雲朵上跳躍。倏忽而下的流星,穿著絢麗的彩衣,急速迎過來。我拽著它的衣袂飛馳,直到谷底,鉆進山坳深處,坐在軟綿綿的草地上,互訴愛慕之意。依稀聽到一個遙遠的聲音逆江而來,我極目遠眺,纖夫們個個彎腰屈膝,背負長長的纖繩,艱難跋涉在泥濘的河道上,那柔軟的纖繩繃得緊緊的。船艙裏燈火通明,隱約可看到一位美人懷抱琵琶,端坐在案幾上,玉指輕輕撥弄琴弦,叮叮咚咚的音符飛出船艙,在耳旁飛旋縈繞。又見李白夜行江中,右手持酒壺,左手背後,高聲吟誦「千裏江陵一日還」的詩句,清瘦的影子在月色下拉得很長很長,印在水中。一陣冷風吹過,把我猛然驚醒。我慽然感慨起來,同樣的江道,同樣的月亮,故人已去我獨在。想起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無窮矣,江月年年望相似……」的詩句,那賦詩之人,如今到哪裏去了?唯見長江在月光下向前延伸,沒有盡頭,而身後的山峰越來越模糊,整個世界陷入沈思。

一覺醒來,船已到巫山。出艙門,看高聳的山脈與天相連,濃濃的烏雲低低壓住山頭,沈甸甸的似乎要掉落下來,真有些擔心那空懸的烏雲一旦兜不住,將雨水完全傾覆下來。般駛進峽谷,兩邊的山巒靜靜看著我們,那些伸出崖壁的松枝在風中輕輕搖擺,像是對我這遠方來的客人揮手致意。 清晨,大寧河安靜溫柔。初升的太陽,刺破雲朵,金色的陽光如瀑瀉下,將大地照亮,群山在霧海裏若隱若現。沿大寧河逆流而上,途中看到的山峰,千姿萬態,就如在大地上舞蹈,又或是天神在此巧布的石陣。河道裏堅硬的礁石經風雨千萬年磨礪,光滑如鏡,把河水從中劈開。寬闊的河水被分成若幹股細流,波浪很不高興,一邊轟隆隆的高聲恐嚇,一邊兇猛地撲上去撕咬,如是回水幾次,但巖石堅強如初,只好無奈離去。有時,巨大的山峰會突然橫亙在面前,擋著前行的路,兇巴巴的樣子,像是伸手向過客索要買路錢。 船很快進入龍門峽,其東岸絕壁頂峰處,有一高四十多米的石柱,危然矗立。石柱有層次的巖坎,狀似九龍附柱,柱側項峰凹下處,有一奇形怪石,很像一枝靈芝,故稱「靈芝峰」。傳說攀附石柱的九條龍是奉玉帝之命在此守護靈芝的,所以這石柱叫做「九龍柱」。望著那聳入雲端的九龍躍躍欲飛的樣子,我伸出雙臂,深呼吸,有點與龍共舞的沖動。 從烏龜灘進到巴霧峽,約一公裏處的西岸,有一堵30多米高的懸巖,上有一米多長的鐘乳石倒懸,形似頑猴撲向寧河,雙手插入水中撈月,形態生動逼真。更富浪漫情懷的,要數「觀音坐蓮台」。在巴霧峽西岸,有一處三級層疊山巖,下粗上細的山峰,直插雲天。第一層為基座,第二層像蓮台,第三層像一個靜坐參禪的少女,故稱觀音坐蓮台。自然就是這麽奇妙,冰冷的石頭,無聲靜立在雲霧裏,但看在眼裏,卻是端莊恬靜的神態,高貴典雅的氣質,令人肅然起敬,不敢褻慢。細細想來,這些千奇萬狀的山巒,也是有生命的,正是它們的自然美,激發出人的無窮想象力,所以才被賦予諸多浪漫美好的名稱。 最讓我感覺神秘的是「懸棺」,在巴霧峽東岸,蓮台峰斜對面黃褐色的峭壁上,距河面約四五百米高的洞穴處,有一副黑色棺木。在高達千仞的峽江峭壁上,竟出現如此充滿神秘色彩的奇觀,真讓我無法想象。懸棺周圍,既無小徑可通,又無階梯可上,什麽時代,用什麽方式把上千斤重的棺木擱上懸巖呢?多年來,一直是未解之謎。 等到滴翠峽,我覺得眼睛都不夠用了。從滴翠峽上行約一公裏,經多年生各種苔蘚和水浸痕跡附於巖框,形成不規則圖案,遠遠望去,就像幾百羅漢聚集在大廳裏。故名羅漢堂,又名摩巖佛像。羅漢齊聚此地,將弘大的佛法帶來,說明此處不但山秀水靈,還是一片莊嚴凈土。 在大寧河西岸的絕壁上,有一條排列整齊、六寸見方、2尺進深、相距5尺的深孔,這就是大寧河上的古棧道遺址。關於大寧河棧道的來歷和作用,眾說紛紜,目前尚無定論,成為大寧河又一大古謎。 從赤壁摩天上行約兩公裏,峽東岸有一面寬約500公尺,高數百米的石壁,像一道天然屏風,屹立於寧河東岸。屏前左右兩邊山峰,自然形成兩只栩栩如生的雄鷹,盤踞峰頂,雙鷹戲屏。給冰冷的巖石賦予雄鷹的美名,可能是人仰慕雄鷹兇悍、勇猛的性情,欲借其獲得威武力量,又或是向往自由天空,飛出閉塞世界的理想寓寄。 滴翠峽是小三峽最長的一段峽谷,峽中既有磅礴氣勢的大景觀,又有玲瓏剔透的小景。雖是冬季,樹木依然青翠濃郁,修長的竹林斜立在山坡,獨成一片幽靜的天地。時而有群猴出現,攀援於林間,尖厲的叫聲,久久回響在峽谷裏。有飛跌而下的瀑布,就如清亮的簾子,自山顛垂下,將神秘的洞府遮蔽。巨大的山體披著厚厚的綠妝,任腳下的河水纏繞。徐徐而過的風,輕輕抖動斜坡上的綠蘿,仿佛整個山巒在動。 哦,多麽美麗的風光啊!自然原始,純樸無華!置身其中,我不但醉了,還感覺自己越來越渺小,性情自然淡泊起來。難怪聖人說「樂山者仁,樂水者智。」我終於明白,長江在連綿不斷的大山裏行走,大山以其寬厚、博大的胸懷接納了所有生活在此的人類,同時也成為阻礙其與外界交流的屏障,因此才形成諸多難解之迷。古人曰:「山使人塞,水使人通。」長江,你這流動千萬年的水,憑借溫柔的身手,不但養育了無數生靈,打磨出眾多富有詩意的風景,還開出一條通往外部世界的黃金水道,給勇敢者以希望,助他們沖破阻礙,走出閉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