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入境遊正在復蘇,導遊去哪兒了?

2023-12-09旅遊

這幾天,中國邊境口岸挺熱鬧。

繼多項入境遊促進措施實施之後,中國又對法國等6國單方面采取免簽入境政策。從12月1日至3日,相關國家人員入境數量持續上升,6國共有近1.8萬人次入境,日均入境人次較11月30日增長39%。

中國對法國等6國實施免簽入境政策。潮新聞記者 丁珊 應陶 葉怡霖 攝

隨著國外旅客紛至沓來,國內入境遊熱度攀升。然而,面對正在復蘇的市場,不少旅遊企業卻犯了難:遊客回來了,小語種導遊去哪找?

一直以來,中國小語種導遊人數與入境遊客需求量不成比例,缺口較大。加之疫情三年,讓原本短缺的情況變得更加嚴峻。

為何小語種導遊如此緊缺?人都到哪裏去了?這個行業前景如何?

供給不足

這段時間,浙江新世界國際旅行社人力資源經理林國強非常忙。

除了公司年底盤點,他還有一個很重要任務:為公司尋找小語種導遊,以應對接下來可能爆發的入境遊市場。

小語種指除了英語以外的其他語種,比如義大利語、西班牙語、俄語和阿拉伯語等。小語種導遊指可以熟練運用上述語言為遊客服務的旅行社工作人員。

「原來的4個人全部離職了。」林國強說,這類導遊主要負責帶入境旅行團。沒團的時候,還兼職計調的工作。現在他不得不透過招聘網站、人社局線上平台等多個渠道招人。前兩天,他還專門跑了一趟浙江外國語學院,看看是否可以合作。

小紅書上關於小語種人才的就業情況是熱門話題之一。圖源:小紅書截圖

事實上,小語種人才供給不足問題一直困擾文旅行業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疫情前中國約有60萬名導遊,普通話導遊占比約90%,外語導遊約10%,其中英語占大頭,小語種不到3%。

再反觀中國入境遊人數。

疫情前,2019年全年入境旅遊人數1.45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2.9%。其中外國人3188萬人次,增長4.4%。雖然疫情有所影響,但是從今年開始,在一系列政策刺激下,入境旅遊人數在逐步恢復中。

可見,中國小語種導遊數量與入境遊客需求量不成比例,缺口大。這型別導遊在行業裏屬於「鳳毛麟角」,再加上三年的疫情沖擊,大批人員流失,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這個問題不僅讓國內旅行社無奈,國外旅行社也頭疼。尤其是近年來與中國經貿人文往來日益密切的國家,比如俄羅斯。

黑河口岸出境大廳,等待返程的俄羅斯遊客。潮新聞記者 陳黎明 攝

隨著中俄免簽政策實施,中俄兩國互訪遊客數量激增。2023年第三季度,俄羅斯對華商務旅遊航班需求是去年同期的10倍。中國已經成為俄羅斯第二大差旅目的地國。

上個月,在中國舉辦的2023CITM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上,俄中俱樂部旅遊協會會長謝爾蓋·張石表示,俄羅斯人對赴華旅遊的興趣正穩步增長,但目前在中國,俄語導遊的培訓水平滿足不了俄羅斯遊客的需求。

浙江外國語學院文化和旅遊學院黨總支委員,環地中海研究院副研究員喬桂強認為,外語導遊已經不再是單純提供旅遊服務的工作人員,他們已經承擔起了國際傳播和文化交流的關鍵角色。導遊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入境旅遊市場的健康發展,也會影響外國遊客對於中國旅遊產品的整體體驗,需要引起重視。

人去哪裏去了

「肯定不回去了。」

當被問及是否還要回去當導遊時,傅軍的回答很幹脆。幹練的寸頭、筆挺的西服、鋥亮的皮鞋,現在的他早已不是從前的「小傅導」了,而是跨境貿易公司的業務主管。

傅軍,山東青島人,今年37歲。2010年從北京畢業來到杭州,進入一家國際旅行社做法語導遊。

疫情發生之後,傅軍休息了很長時間。看著同事一個個離職,他也在網上瘋狂投簡歷。差不多一年時間,他靠著給人轉譯材料過活。

2022年找到了現在的工作。由於他對公司開拓法國市場大有助益,再加上口才出眾,很快就升職加薪了。

「導遊這個職業很鍛煉人。」但是,他也坦言再也回不去了。工作不穩定,加上年齡增長,精力也跟不上了。

傅軍不是個例。據業內人士預測,疫情三年,至少四成小語種導遊徹底轉行。很多人憑借優秀的外語能力,去了物流、外貿企業和培訓機構,收入高還穩定,基本不會回來了。

除了帶入境團,莉莉還帶出境團。受訪者供圖

當然,凡事無絕對,有人離開,也有人選擇留下。在黑龍江黑河市一家國際旅行社擔任俄語導遊的莉莉就是屬於後者。

她是一名「70後」,本地人。1990年從黑龍江大學俄語專業畢業後成為了一名俄語導遊,一幹就是30多年。疫情三年,黑河口岸一度關閉,她都挺過來了。

為何不轉行?熱愛是一方面,還有兩個重要原因:一當地並沒有像江浙滬這邊有很多物流和外貿企業可以去,轉行就意味著要離開家;二在黑河做導遊還是能賺到錢。

黑河在黑龍江省北部,與俄羅斯遠東地區阿穆爾州隔江相望。這兒也是中俄邊境線上唯一一座通航的城市,擁有獨特的邊境文化,文旅資源豐富。旅遊業是黑河重要的產業之一。當地從事中俄出入境旅遊的旅行社就有上百家。

「快熬出來了。」莉莉說,今年9月,中俄互免簽證團體旅遊業務正式實施,生意又好起來了,他們公司現在接了大概上千個團。

在浙江外國語學院西語學院副院長張祿彭看來,為了更好地生活,調整職業方向無可厚非。尤其是遇到疫情,有人離開,有人留下,都是很正常的。但是,這幾年很多小語種專業畢業的學生,在就業選擇行業時,首選外貿,其次是教培,最後才是文旅。這種擇業順序也是導致小語種導遊缺乏的一個重要原因。

職業前景樂觀

過去三年,許多小語種導遊轉了行,但是也有不少人又幹回了老本行。說起回來的理由,他們的理由比較一致:看好這個職業的前景。

施洋是上海一家國際旅行社的義大利語導遊。95年出生的她,性格爽朗,做事麻利,對自己的職業發展很清晰。

疫情期間,不用帶團,她在家當起了小語種博主。透過自己摸索,學會了拍攝、剪輯視訊、寫文案,她把過去幾年帶團的視訊都拿出來做成短視訊,居然收獲了不少粉絲。

為何篤定這個職業?施洋坦言,一方面是她想到處去走走看看,這個職業可以幫助她拓展國際視野;另一方面成為一種「稀缺人才」還是蠻享受的。

「我認識幾個前輩,他們現在是這個領域的‘香餑餑’」,她說現在很多地接旅行社都安排不出小語種導遊,只有讓英語導遊臨時充當轉譯,但是效果並不好。未來,要想提高入境遊客的旅行體驗,最終還是要靠對口的小語種導遊。

施洋的觀點也得到了業內人士的贊同。

一位旅行社負責人表示,真正在行業裏幹得久的小語種人才,他們對職業的忠誠度比一般旅遊從業者都要高。也只有懷著踏實心態來做這一行,才能享受到職業帶來的成就感。隨著中國出入境遊的不斷發展,對小語種人才的需求會越來越多,職業前景比較樂觀。

實際上,國家也註意到了這一點,已經在大力支持小語種人才的發展和培育。

近日,文旅部答復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關於加強導遊隊伍建設管理 推動文旅產業高品質發展的建議】。答復稱,目前存在外語類導遊,特別是小語種導遊欠缺的問題,將加強對外語類導遊的人才培養和儲備,積極與相關部門溝通,最佳化外語類導遊人才供給,為入出境旅遊市場發展提供好人才支撐。

同時,答復還涉及到了薪酬制度。文旅部稱,根據【旅遊法】【旅行社條例】有關規定,旅行社安排導遊為旅遊者提供服務的,應在包價旅遊合約中載明導遊服務費用;旅行社聘用導遊的,應依法簽訂勞動合約,並向其支付不低於當地最低薪資的勞動報酬。

對此,張祿彭認為導遊是旅遊業的排頭兵、先鋒隊,為旅遊作出了巨大貢獻。一個優質的旅遊目的地離不開大批優質導遊的支撐和聚合。未來,我們國家在對小語種文旅工作者的培養上,還需要增加他們的國際文化視野,增強講好中國故事的意識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