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莫高窟,了不起的中國顏色 —— 縱躍恒河九色鹿,反彈琵琶伎樂佳

2023-12-09旅遊

敦煌·藝絕莫高

讀著余秋雨【文化苦旅】中對莫高窟的描述與贊美,欣賞古典舞【絲路花雨】中反彈琵琶的優美身姿,都不止一次激起我對敦煌文化的濃厚興趣與無限憧憬。今天,終於來到了久負盛名、坐落在沙漠之巔的"莫高窟"。

一路的塵土飛揚與石窟裏緊鎖的門窗都讓我有些失望,從外觀看真沒有龍門石窟與雲崗石窟那麽宏偉。大漠本身就幹燥,加上年代久遠是沒想象那麽震撼,不免有些失望有些疑慮,何為藝術繁榮?何為莫高興盛?

接待我們的是石窟專業講解員,一身藍色西裝透出些許的文氣。他要為一隊人講解,所以大家都帶上耳麥方便與他悄聲溝通。跟著講解一個個窟走下來的時候想法完全改變,暗自埋怨自己為什麽不早點來?不早點來!那神秘又充滿意義的洞窟,它並非炫麗的外表為何能引起世界關註,因為它是人性的、深層的蘊藏。在這兒看到美,看到宗教天地,尤其得知它是中國文化千年的標本時,我嘆息、我扼腕、我哭泣,我不知何去何從……

關於宗教天主教、基督教,因為它們是有人講解,有人傳教,讓每個入教或即將入教的人明白神是怎麽回事,信奉神對自己對他人有何益處,如果對宗教裏的行為有不明白不理解之處,也會有人耐心地解釋說明。【聖經】裏一段段故事講述著一切。

相反佛經就沒有這些,那麽多信奉佛教之人很少有人能把佛經講得很清楚,悟得徹底,而經常聽到的是"佛法無邊,你自己去領悟吧"!悟?怎麽悟?中國那麽多寺廟,那麽多信徒層次悟性參差不齊怎麽悟?悟哪去了?這一直是我心中的不解之謎……

原來,莫高石窟裏對於佛經都有清楚記載與體現,每個章節都像聖經一樣有解釋,而且是那樣詳細,那樣清楚。其實莫高石窟裏墻壁上五彩的壁畫清楚說明著一切。雖然過了千年,但至今仍留存石窟七百余個、雕塑三千余身、壁畫四千五百余平方米,窟內繪、塑佛像及佛典內容為佛徒修行、觀像、禮拜處所說明著一切!

曾經被一個西方朋友嘲笑我們中國人沒有自己的國教,說我們因為沒有宗教的約束所以做事沒有底線。雖然當時跟他吵得面紅耳赤,但內心深處還是覺得他說的有些道理。一直覺得佛教也是從國外傳過來而不屬於本土,但是石窟壁畫中的飛天清楚地體現了佛教興衰的四個階段,在一些文獻中也有明確的記錄。

第一階段,興起時期。受印度與西域的影響,國外宗教色彩濃烈。

第二階段,創新期。佛教與道教,西域與中原的相融合,屬於中西合並式。雖然比較亂,但是已經有了自己的內容。

第三階段,鼎盛期。漢唐時代我們完全吸收了佛教的精華,進入成熟鼎盛時期,並用自己最出色最藝術的形象發揚光大,包括飛天完全是中國化的。

第四階段,沒落期。因蒙古人侵令文化停滯不前。幾百年的滿清統治讓文化蕭條沒有創新,他們自己的文化也沒有很好發揚,似乎被漢人同化得沒了自己的信仰。那個時期文化色彩非常拙劣,飛天的造型動作呆板,已經失去生命力。

滿清時期也出現了很多仿制品,一個民族失去了原有的技術水平與特點,這本身就是令人扼腕嘆息的悲哀……

飛天不僅僅是藝術形象的體現,它與靜止僵化的佛像相融合,使佛場更隆重,讓聽法護法更多元化,讓佛教的色彩更具濃烈一些。

這一切的一切都說明我們是有信仰的,是有自己宗教的民族。當代寺院裏每天仍有眾多虔誠的佛教徒在那頂禮膜拜,可除了許願祈福,求財求官求運,有幾個知道佛法是怎麽回事?又有幾個人能真正透過宗教的力量來做點事,或者捍衛這個民族的文化乃至文明?

神與佛都是讓人用功德之心對社會對他人有一定貢獻,用宗教行為約束制約人們罪惡的滋生,讓人們知道善意、忠誠會得到上天的眷顧,實際是一種向心力與凝聚力的行為。

這些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的壁畫,是中華民族發達文明的象征,是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是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構成。

我的一位好朋友,曾經多次自費來莫高石窟,一住就是半個月,專門研究飛天舞蹈造型。她曾經對我說她太喜歡石窟裏的飛天了,尤其是反彈琵琶的飛天仙女的形象,柔和的色彩、飛動的線條,每每看到墻壁之上的飛天在無邊無際的茫茫宇宙中飄舞,像隨風飄拂的長卷,那婀娜身姿、舒展和諧的表情,都給人一種優美而空靈的想象世界,令人不自覺隨之而來,隨之舞動。

她說飛天的反彈琵琶在漢唐當時非常盛行。琵琶作為樂器本身就很難操作,而且是在高速旋轉情況下舞動並反彈。從她們面部輕松的表情和動作的高難度來看,是有張力與爆發力的。可見當時飛天是個個身懷絕技的,舞藝超群的。

舞蹈講究的是肢體語言的感染力,不能用固化的框架一味講究功底的協調性。芭蕾舞用"抻拉"讓人表現無限伸展的美,開、繃、直把身體很好舒展開才能做出漂亮的"阿拉貝斯克"動作,要求瞬間收緊的速度和短暫急促的爆發力相結合。而古典舞講究的是"沈"與身韻融合,長袖、纖腰的玄淡與俊逸。所有動作中沒有絕對直的造型,像從畫中款款走出來。實際就是復原壁畫的一種舞蹈,動作也是從以佛的靜美與道教的八卦圓來體現。

兩種舞蹈,一個是西方聖路易十四時期產物,一個是漢唐時期產物。這就是藝術鼎盛,就是國家鼎盛的最好見證!

在大漠古城裏穿上那套嶄新漢服時,真的有一種穿越的感覺。仿佛自己就是漢代的女子或飛天,不自覺地甩袖起舞把劍弄清風,不自覺唱起:"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我心想:不要看我那拿劍的手;看就看我未拿劍的手與劍尖的韻。不要看我未拿劍的手的韻;看就看我眼神與劍尖的融,那方是舞劍的人!

看到這些動情描繪的飛天,似乎感受到了她們在大漠荒原上縱騎狂奔的不竭激情。或許正是這種激情,才孕育出壁畫中那樣張揚灼熱的動感!

問講解員為何佛教的頂是方的?他說是力學原理讓建築更牢固更久遠。那基督教堂為什麽是圓的?圓也是力學原理,似乎看上去更美觀一些,方是直線形,圓是弧線形,而且圓比方更難處理一些。講解員無語,估計是與宗教的特點原因……

觀賞著祖先為我們留下的融建築、雕塑、壁畫三者於一體的立體藝術,真是無限榮耀!曾經在梵蒂岡聖保羅大教堂的西斯庭裏看到米開朗基羅的壁畫,上千個人物畫得惟妙惟肖,每個人物的表情眼神都不一樣。曾經為亞當與夏娃那若即若離的手指而癡迷著。曾經為貝尼尼的人物雕刻中那些女人裙子的褶皺與手部細節處理的逼真而叫絕。對西方的能工巧匠的崇拜、贊嘆、溢於言表!

當看到釋迦牟尼講法、生病、圓寂的所有圖畫,而且用"品"的形式來清楚講述時更是為之驕傲,為之自豪!這不僅僅是佛經的深奧被解開,其藝術深奧的底蘊更是不容置疑。我們現代的"小品"就來自佛經,用很短的時間清楚講述一個故事就是"品"。簡單明了,通俗易懂。

那神秘又充滿意義的洞窟,石窟裏蘊藏的絢麗瑰寶,是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這些作品跟歐洲藝術巨匠比較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作為華夏兒女我們應該是驕傲的,把這些傳承下去是我們的責任!幾天來小導遊的一問三不知與講解員知識的局限固化讓人不免擔心,如果國人和我們的下一代都是這個樣子真是很悲哀的事情,我們的文化傳承還能持續多久?

莫言在【伊斯坦堡--- 一座城市的記憶】書後寫道:"在天空中冷空氣跟熱空氣交融會合的地方,必然會降下雨露;海洋裏寒流和暖流交匯的地方會繁衍魚類;人類社會多種文化碰撞,總能產生出優秀的作家和優秀的作品。"

莫高窟正是如此之代表!

藝絕莫高

文:海貝兒

漢唐千年孕昭畫,靈韻鮮彩凝剎那。

梵界俗宇環飛天,清蓮凈瓶動袈裟。

縱躍恒河九色鹿,反彈琵琶伎樂佳。

人雲西洋多巨匠,枯漠高藝在華夏。

圖文:海貝兒 編輯:Momode

@微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