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北京最強的旅遊路線,官方給你畫出來了

2024-08-05旅遊

故宮、鐘鼓樓、天安門、天壇……提及北京的旅遊景點,人們會自然地想到這些熟悉的地標。

如果用俯瞰的視角觀察北京城,就會發現,這些景點全部份列在一條南北貫穿的線上。 這條看不見卻真實存在的線,正是「中軸線」。

北京,晴空下的北中軸線,從近至遠是景山公園戟門、壽皇殿、鼓樓、鐘樓、奧林匹克塔。(圖/視覺中國)

當地時間7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裏舉辦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申報的「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計畫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在厚重的歷史意義之外,這條縱貫南北的中軸也是備受矚目的熱門旅行路線。圍繞著中軸線的歷史景點、藝術空間,還給這條經典路線帶來了不少新玩法。

中軸線, 是什麽線?

著名建築大師梁思成曾說:「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的建立而產生。」

景山上俯瞰故宮全景。(圖/視覺中國)

北京中軸線由南至北,全長7.8公裏。它始建於13世紀,形成於16世紀,此後不斷完善。 今天所說的北京中軸線,普遍是指明清時期後北京城的中軸線布局。 不過,古籍中原本並沒有關於「中軸線」的描述。

1951年4月,【新觀察】雜誌上發表了梁思成的文章【北京——都城計劃的無比傑作】,其中寫到:「凸字形的北京,北半是內城,南半是外城,故宮為內城核心,也是全城的布局重心。全城就是圍繞這中心而部署的。但貫通這全部部署的是一根直線。一根長達八公裏,全世界最長,也最偉大的南北中軸線穿過了全城。」

北京永定門中軸線夜景。(圖/視覺中國)

從這時起, 「中軸線 」這一概念才被真正提出,使這條南北向的軸線擺脫了「有名無實」的形態。

從古至今,中軸線是北京城市發展變遷的重要載體。 北京城的建造最早可追溯到元朝,其選址、格局、城市形態和設計體現了【周禮·考工記】所記載的理想都城範式:

「匠人營國,方九裏,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

建築的分布嚴格基於等級、禮儀制度,反映了中國古代王朝制度和城市規劃傳統。

「中軸突出,兩翼對稱」和「回」字形層層拱衛的平面布局,是北京城的典型特征。 以中軸線為基準線,封建帝都必備的建築,如天壇、先農壇、太廟、社稷壇等,都是按照中軸線對稱布置的。

天壇。(圖/視覺中國)

城門、道路,如左安門、右安門、廣渠門、廣安門、東便門、西便門、東單、西單也是以這條中軸線為基準進行規劃建設的。以紫禁城為中心,以回字形城墻共圍成一個平面布局,中間是太和殿、紫禁城,外面是皇城,再外是內城、外城。

另有一種說法是, 北京中軸線長度7.8公裏大約為15裏 ,「15」在【易經】中為天機之數。此外,河圖洛書裏的九宮格,九個數位填進去後,橫向、豎向、斜向,數位加起來都是15,所以「15裏」本身就蘊含很深的文化含義。

北京城市全景模型與中軸線。(圖/視覺中國)

如今申遺成功的「北京中軸線」,其15個遺產構成要素為:鐘鼓樓、萬寧橋、景山、故宮、端門、天安門、外金水橋、太廟、社稷壇、天安門廣場及建築群(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國家博物館和人民大會堂)、正陽門、南段道路遺存、天壇、先農壇、永定門,遺產區面積589公頃,緩沖區面積4542公頃。

鐘鼓樓的清晨。(圖/視覺中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北京中軸線」所體現的中國傳統都城規劃理論和「中」「和」哲學思想,為世界城市規劃史作出了重要貢獻; 「北京中軸線」作為中國傳統都城中軸線成熟階段的傑出典範,代表了世界城市歷史中的一種特有型別; 同時認可「北京中軸線」的完整性、真實性和保護管理狀況。

用更City的方式開啟中軸線

一到暑假期間,故宮、天壇等知名歷史景區人山人海。想要避開人流,更深入地探索這座繁華的城市,不妨沿著串珠成鏈的中軸線City walk或是City ride,在胡同與大馬路的交錯間,飽覽沿途的景致。

先從北邊的鐘鼓樓出發,鼓樓周邊的小店和錯綜復雜的胡同,是近年來社交媒體上大熱的「文藝青年打卡地」。

北京南鑼鼓巷一家小店。(圖/視覺中國)

去年起,鼓樓紅墻和街牌一度成為故宮紅墻的「平替」,幾個「機位」長期被攝影師壟斷。 周圍紅磚青瓦的古樸建築中,是live house、咖啡店、西餐廳、文創店鋪。 拿著一根糖葫蘆走到鐘樓上,伴著落日俯瞰中軸線。

接著是「兩塊錢看故宮全景」的景山公園。在景山的最高處南側,可以俯拍故宮的完整樣貌,而東側是北京的CBD建築,古今兩種城市風貌同時呈現在眼前。

景山公園的亭子一角和國貿城市天際線建築。(圖/視覺中國)

隨後,可以花時間觀光 故宮、天安門、天壇 等知名建築群,逐一打卡。最後,來到南端的 永定門 天橋 。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天子去天壇、先農壇祭祀,經過的橋被叫做「天橋」。後來,天橋已經沒有真正的「橋」,而成了區域地名。

清朝末期,天橋被劃到外城,聚集了走街串巷的雜耍藝人, 因此天橋也成了民間藝術的代名詞。 這種氣質延續至今——「天橋劇場」和「天橋藝術中心」,芭蕾舞、音樂劇、話劇等表演常常一票難求。「天橋印象博物館」裏也詳細介紹了北京南城的文化歷史,並附帶一些小型表演。

正在舉辦市集的天橋市民廣場。(圖/視覺中國)

除了人們熟知的建築,一些中軸線上的冷門古建也堪稱寶藏——距離鼓樓往北約300公尺處的宏恩觀便是其中翹楚。 1995年到2010年左右,它更為人們熟知的身份是「鐘鼓樓菜市場」,是北京舊城八大菜市場之一。

宏恩觀始建於元代,清光緒十三年,大太監劉誠印將它買下來,開展重修擴建,並更名為"清凈宏恩觀"。從近代至今的幾次巨變浪潮之中,宏恩觀先後轉變為民國初期的私立小學、北京市標準件二廠、大雜院、菜市場,最後難得地被保留了下來。

作為民間使用的道觀,宏恩觀有別於中軸線上幾座氣勢恢宏的皇家建築。(圖/視覺中國)

宏恩觀獨特的氣質和身份,吸引了不少藝術家來此舉辦藝術展,布置藝術空間。身份幾經變換的宏恩觀,如今成了中軸線上知名的文化空間,觀內包含的「中軸線主題博物館」「中軸線主題郵局」、書店等也值得一去。

一路向前,貫穿南北的「中軸線」讓北京的歷史與文化濃縮成了一個立體、直觀的空間,即便是走馬觀花地逛完整個中軸線,也可能需要兩三天的時間。

跟隨一條軸線感受城市風貌,這種形式在今年的巴黎奧運會開幕式上也同樣體現出來。沿著塞納河一路觀光,兩側岸上的盧浮宮、埃菲爾鐵塔、鐘樓怪人,香榭麗舍大街上的大皇宮等建築一一展現。 空間隨著移動變幻氣質,漫長的歷史也從身邊緩緩經過。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圖/視覺中國)

北京的「線」從未停止生長,南延線上落成了大興機場,北端則是延伸到了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城市空間的變化見證著時代的變遷,而身處其中的人們,或許也能以此為契機,在中軸線上感受穿梭時空的奇妙。

參考資料:

[1]【壯美北京中軸線盡現大國首都氣象和中華文化魅力——寫在「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申遺成功之際】,國家文物局,2024

[2]【「北京中軸線建築文化價值闡釋與保護傳承」學術研討會綜述】,秦紅嶺, 周坤朋, 陳薈潔,2022

[3]【泉定北京中軸線的發現與驗證】,呂金波等,2022

[4] 【宏恩觀:一座北京廟宇的故事】,朱起鵬、神奇建築研究室展,2024

編輯:曾寶氣, 校對:遇見, 排版:金色潮汐

海露花

你想探索「中軸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