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描述這裏天險限東西,難知造化功。從高空向下望,汜水河由南而來向北直入黃河,東邊是一望無際的平原,西邊是山巒疊嶂的丘陵,汜水河在這裏就像一條護城河,配合黃河天險,牢牢的守住了虎牢關。
虎牢關,又稱汜水關、成臯關、是古京都洛陽東邊門戶和重要的關隘,也有洛陽東大門之說。虎牢關的名字聽上去就很好理解,老虎的牢籠。相傳周穆王曾將進獻的猛虎圈養於此而名虎牢。因為瀕臨汜水河也就有了汜水關的稱呼,河對面是成臯城,也有人稱這裏為成臯關。
我們的旅程離開康百萬莊園,一路沿著黃河南岸東行,不一會就來到了虎牢關村,導航會把我們帶到村口,在這裏有一塊書寫著虎牢關的石碑。
這通古碑刻於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高約2公尺,寬約0.7公尺,上部已經斷裂,楷書「虎牢關」三個大字,蒼勁有力。在石碑的旁邊有一個不大的廣場,廣場上有一座廟宇,上面書寫著山西夫子四個大字,也可以確定這是一座關帝廟。可見關羽忠義的想象深入人心,在百姓心中遠超呂布。
沿著村裏的小路往前走,不一會就可以走到黃河和汜水河的交匯處。走到這裏,其實虎牢關的險峻就可以一目了然了,這裏向南是連綿不絕的台地,海拔逐漸上升,南連嵩嶽,可想而知南邊不好走,向北是黃河,只有黃河岸邊地勢相對平坦,有利於大軍通行,總體而言山嶺交錯,自成天險。加上關口阻隔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一說起虎牢關首先讓我們想到的就是在這裏劉關張三人戰呂布,呂布三國第一名將在這一戰得到了證實。其實三英戰呂布的故事是虛構的,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孫堅倒是在此斬殺華雄。
雖然三英戰呂布的故事是虛構的,但在虎牢關前發生的著名戰役可真不少,春秋時期魯隱公在此擊敗燕師,戰國時六國屯兵虎牢關與秦國對抗。在這裏還有兩次決定中華歷史走向的戰役。
第一就是劉邦和項羽在這裏爭霸,第二就是唐代李世民在此大戰竇建德。
秦滅之後劉邦、項羽在滎陽形成對峙,劉邦起初處於弱勢地位,雙方都發現了虎牢關這裏的重要地理位置,為了爭奪成臯之口,發生了70多次大規模戰爭,40多場小規模戰爭。最終劉邦拿下成臯,這也成為楚漢戰爭的轉折點。
1000多年後,到了公元620年7月,李世民率軍攻打洛陽鄭帝王世充,王世充向占據河北的夏帝竇建德求助,李世民深知武牢關的重要,僅僅派了3500人迅速占據武牢關,以阻竇建德西進,切斷了竇與王世充的聯系。李世民據武牢關之險,閉門不出,與竇建德打起消耗戰;3500人守住了10多萬人的進攻,這也應了兵法上那句"一人守隘,而千人弗敢過也。"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等到竇軍疲憊不堪正泄氣的時候,李世民猝不及防地殺出,最終生擒竇建德,為唐王朝的建立贏下了關鍵的一仗。
一個奠定了漢室基業,一個迎來了盛唐,漢唐文化對中華的影響十分深遠,可以說虎牢關也因此決定了中華的命運。
漢唐以後,宋建炎二年(1128年)嶽飛大破金兵於竹蘆渡。一直到元、明、清,虎牢關仍是鏖戰紛繁,時聞殺聲。虎牢關可以說見證了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意義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