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2023·文博「特種兵」丨他照著文物保護名錄去打卡

2023-12-28旅遊

即將過去的這個2023年,文博愛好者於翔總共參觀了40多個博物館展覽和古建築。但他說這並不算「報復性」觀展,疫情之前自己也基本保持著這個觀展密度。

素來喜愛考古、歷史的於翔,同時也是旅遊愛好者。這兩個愛好結合起來,就是多年如一日、全國各地的「特種兵」式博物館和文物古跡打卡行。

於翔說,「旅遊時每到一地,我最先去逛的就是博物館。透過參觀當地的博物館,我可以對這個地方的歷史和文化,有一個大致了解,再去參觀當地其他文物古跡或特色景點,理解就會更深刻。」

從2009年參觀川博新館起步

於翔的第一次博物館之旅「起點」很高——跟著大人遊覽了故宮博物院。「可惜當時我還沒上小學,參觀的印象不深,沒記住多少細節。」

他的「觀展達人」生涯正式起步,是從上大學時開始。2009年,四川博物院新館在浣花溪畔落成後,於翔第一時間就慕名前去參觀。「因為是新館嘛,硬體設施和展陳方式都更先進,環境和展品都很吸引我。」

四川博物院精美的萬佛寺石刻

他對四川博物院內的萬佛寺石刻館印象最為深刻,那裏面一尊尊飽經滄桑、線條柔美的佛造像,格外「戳中」他的審美。

從小喜歡藝術的於翔,一大業余愛好就是畫畫。他選擇的方式也很適合自己:古今中外的藝術珍品臨摹,從達芬奇【抱銀鼠的女子】到莫高窟的飛天壁畫,一筆筆描摹的過程,對他來說就是享受。

於翔臨摹的達芬奇名畫【抱銀鼠的女子】

「四川的石窟寺,包括摩崖造像等,資源相當豐富,後來我也去安嶽、大足等地看過石窟像。」於翔說,「國內的四大石窟,除了雲岡石窟外我也都看過。還有這次甘肅積石山地震央受到影響的炳靈寺石窟,我也去過。」

甘肅炳靈寺石窟

炳靈寺石窟是中國延續時間最長的石窟寺之一,與莫高窟、麥積山石窟並稱為甘肅三大石窟,此處保存有西秦以來各個歷史時期的壁畫和雕塑,有「中國石窟的百科全書」的美譽,但其知名度尚不及莫高窟和麥積山,專程去參觀過這裏的,確是資深愛好者了。

即將過去的2023年,四川省內範圍,於翔去了廣元的明月峽、皇澤寺和千佛崖,還去看了廣元市博物館;去了瀘州敘永縣的清涼洞、玉皇觀,欣賞了丹山的摩崖造像和石刻;在宜賓看了著名的宜賓三塔,遠眺了神秘的僰人懸棺,當然也去參觀了宜賓博物館。

於翔拍攝的僰人懸棺

四川省外範圍,他去了福建、廣東、廣西還有河北,在深圳博物館「看遍中國」,在廣州的陳家祠欣賞精美的南方古建細節,在泉州的開元寺瞻仰那兩座著名的宋代古塔,還有清源山腳下那尊宋代最大的道教石刻——老子像。

於翔河北之行的門票收集

在桂林山水之外,於翔去看了明代的靖江王府,還有小眾經典桂海碑林。在河北正定的隆興寺,於翔見到了著名的明代倒坐觀音懸塑,贊嘆其「美得不可方物」,視覺震撼無法言說;在河北博物院,他欣賞了中山國和滿城漢墓的精美文物……當然,還有那著名的隋朝趙州橋。但他遺憾地說,橋上的諸般構件早已在重修中全部換過了。

於翔拍攝的河北博物院彩繪散樂浮雕

一生難忘的極致體驗

回顧自己這些年來「走南闖北」的博物館和古跡打卡之旅,於翔印象最深的「極致體驗」有這樣幾次。

一個是2022年新開放的陜西考古博物館,在文博愛好者的圈子裏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於翔也第一時間去看了。「那個博物館裏有一座整體打包搬遷的元代墓葬,蒙古包造型,內部滿繪精美壁畫,就放在展廳的中層,而且特意擡高了這座墓室,讓觀眾們不僅可以從底部觀賞壁畫的穹頂,還可以拾級而上,到這座墓室的外部側面再去看。」

陜西考古博物館內的元代墓穹頂壁畫

另外,為了更直觀展示壁畫的內容和現場實施保護的過程,博物館還對壁畫進行了動畫活化,采用多機位投影展示手段,讓壁畫中的人物形象和生活場景「活」了起來。這種展陳方式對於於翔來說,不僅很舒服,而且看得十分過癮。

陜西考古博物館內的元代墓葬壁畫

還有一次是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於翔看到了著名的「李小孩」的華麗陪葬品。這個名叫李靜訓的女孩,是隋朝樂平公主楊麗華最寵愛的外孫女。而楊麗華的父親,就是隋朝開國皇帝楊堅。

李靜訓陪葬品中最受矚目的珍珠寶石金項鏈(國家博物院藏)

可惜,這個受盡寵愛的小女孩不到9歲便病逝了。楊麗華哀痛之余,不僅為外孫女陪葬了超乎規格的精美飾品,將她生前喜歡的玩具如玉兔、玉魚、玉刻刀等也放進了墓中,還在石館上刻了「開者即死」的字樣,阻止盜墓者的黑手。

李靜訓的石館(藏於碑林博物館)

如她所願,李靜訓的石棺歷經一千多年未經盜擾,最後被考古工作者們小心地開啟,所有珍寶從此重見天日。在欣賞那華麗的寶石項鏈、珠玉花冠、黃金手鐲等等的同時,於翔也分明感受到了那位尊貴的外祖母對小孫女的一片深愛之心。從古至今,無論如何富貴尊寵的人物,都一樣難以逃脫永失摯愛之痛。

如果單從審美的角度看,於翔最難忘的是他在陜西芮城看過的永樂宮壁畫。

永樂宮壁畫(局部)

永樂宮壁畫堪稱中國古代繪畫藝術的瑰寶,繪制時間比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還早,幾乎和元代共始終。近千平米面積的壁畫,每一寸的筆觸和色彩都無比考究,畫中眾神仙,個個氣韻生動、表情傳神,不僅承繼了唐、宋以後盛行的吳道子「吳帶當風」的傳統,且準確地表現了衣紋轉折及肢體運動的關系,技藝高超,令人嘆服。

「欣賞壁畫的同時,我還了解到這座建築群原來在黃河邊,上世紀50年代末因為要修三門峽水庫,就把永樂宮整體搬遷了。」於翔說,「半個多世紀前的工匠們,把有壁畫的墻壁逐塊鋸下、運走,再重新拼接,但是我在永樂宮現場,幾乎看不出那些壁畫上的切縫,真是難以置信。」

永樂宮壁畫(局部)

每一個大小假期 他都在路上

這些深刻鮮活的穿越之感、身臨其境的審美體驗,構成於翔一年年一次次四處「打卡」的動力。工作以來,幾乎每一個長假或小長假,他都在路上。長假和年假就遠走省外,平時的周末就在省內逛遊。

於翔在海拔6000多米的四川雀兒山下

日常閑暇時間,於翔沒事就要去看看各種歷史文博相關的資料,包括專業的考古報告,甚至年鑒、縣誌等。他身邊的許多朋友也和他一樣喜歡逛博物館,關註新的展覽。

他在一個幾百人的微信群裏,群友們都是熱衷打卡文物古跡的愛好者,時不時也會有人發起一些相關的活動,或分享打卡地圖等等。「我們常年都會關註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各個省市。去哪裏旅遊之前,都會先盡量做足功課。」

於翔手繪的絹扇

作為一個資深文博愛好者,於翔既感慨中華五千年的文明積累博大精深,也常心疼未能得到更好保護的殘損古跡。「很多古建和石窟造像經過修復後,一些原有的細微紋路就被抹去了。還有些年代比較晚近的古建,被劃為文保物件後,將原本住在裏面的居民遷走,但一時又沒能及時展開加固和修復,因為無人養護,反而加速了房屋的衰朽……」

於翔拍攝的河北隆定寺倒坐觀音懸塑

任何型別的事物,對其觀察的經驗積累到一定程度後,都會自然而然催生出相關領域的鑒賞力。這些年幾百家博物館看下來,於翔當然也有自己的評判和思考。

今年夏天全新開放的三星堆新館,於翔也第一時間就去參觀了。對於這家堪稱超級網紅的明星博物館,於翔也有自己個人化的觀感。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

「那些新出土的文物本身當然是很吸引眼球,但作為一個普通觀眾來說,我其實還有些懷念以前的老館。」他說,「以前分為不同的館區,可以適當分流人群,同一個展廳不會過分擁擠。現在都集中在一座展館裏,隨時都人頭攢動、摩肩接踵。還有,舊館裏的燈光雖然沒有新館中明亮,但營造出一種幽暗神秘的氛圍感,我個人很喜歡。」

山西著名古建:釋迦塔(應縣木塔)據視覺中國

另外,看多了古建築的美後,再看現代建築時,眼光也變得更銳利和挑剔。於翔會註意到很多表面上看起來很氣派的新樓,不少細節其實粗糙。「像我在山西看古建築的時候,一個很深的印象就是:哪怕陳舊,哪怕蒙了厚厚的塵垢,依然可以看出,即使是一個很小的構件也做得極為精美,不容易被看到的邊角細節也做得極為用心,既實用又美觀。」

還有,對於原件過於脆弱、不適合長期展出的文物,許多博物館都會做一些復制品來展示。大多數觀眾都會覺得:那當然不過癮,比不上看真跡。但於翔說,也不盡然,要看情況。

開封市博物館的宋代繪畫原仿展現場

「比如開封市博物館辦過一個展,集中展出一大批著名宋畫的復制品,我覺得就很好。」他說,「因為如果看真跡,一家博物館頂多看得到幾幅,但復制品就不受這種限制,將它們集中展示的時候,那種優雅至極的氣場,那種古典美感的聚集,非常令人震撼。」

紅星新聞記者 喬雪陽 編輯 蔣慶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