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貴州銅仁市松桃、印江、江口三縣交界的烏羅鎮,探討楊氏土司來源

2024-01-23旅遊

三陽谷遊玩後本想直接走烏羅鎮,因走錯路來到冷水溪鎮,在冷水溪鎮逛一圈才來到烏羅,此時已經是傍晚,索性在烏羅小住一晚。第二天早晨正想著在烏羅鎮怎麽玩,正好看到很多人在街上來來回回。遠離城區的烏羅鎮,一大早就這麽熱鬧,無非就是趕場。出門遊玩無非就是圖一個熱鬧,碰上趕場內心說不出的喜悅,體驗一下黔北小鎮的熱鬧或許就是本次遊玩最大的樂趣。

烏羅鎮位於松桃縣西部,西與印江縣木黃鎮、南與江口縣太平鄉接壤,距離縣城76公裏,鎮域面積174平方公裏,截止2020年戶籍人口為2.9萬余人。2.9萬余人的鄉鎮,對於平原地帶來說不算大,但是對於黔北山區來說絕對是個大鎮。烏羅鎮所處的位置實在山區間最大的一處平壩邊沿,以這樣的地理環境,可以說是房源五十裏內最富饒的地方。說方圓百裏內最富饒的地方或許會有人發笑,但追溯歷史,烏羅鎮曾經是地市級單位,比起現在的銅仁市地位還要高。

說烏羅鎮歷史上比銅仁市的地位高不是沒有根據的,烏羅鎮在唐朝貞觀4年(630)設烏羅洞,洞是唐朝時期對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的羈縻(jimi)制度,所謂的羈縻制度就是土官治土人。洞在當時相當於現在的縣,不同的是洞是土人管土人制度,洞的最高長官擁有高度自治權。烏羅設洞的時候銅仁都沒有這個地方,銅仁府則是宋代有人在一口銅巖的山洞撿到三個銅人,因此銅巖改為銅人,後用異音更名為銅仁。

北宋開寶8年(975)設烏羅長官司,烏羅長官司就是所謂的烏羅土司,首任烏羅長官司是楊光黨,楊光黨則是楊通誠的兒子,據說還是個長子。楊通誠是何等人物,竟然能讓自己的長子出任烏羅首任長官司。要知道楊光黨如何當上烏羅首任長官司,就要先了解一下楊通誠。楊通誠在很多文獻中有很多的名字,好比如楊通晟、楊通塍等,最後出現楊通誠,可能是因為同音,編輯文獻的時候避免麻煩就用城來替代。

宋政和4年(1114)在孟溪堡設龍泉葛澤長官司,楊通誠授封巴乜孟溪土同知。同知是唐朝時期設的地方副官職,類似於現在的副官。宋代的土司制度有最高長官司,旗下有三副手,一個掌管內務,一個掌管司務,還有一個就是掌管軍務。楊通誠身為武將出身,毫無疑問,楊通誠就是當時統領孟溪的暴力部門,幾乎能說在地方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號人物。楊通誠授封孟溪同知後一直相安無事,過著悶悶不樂的生活,畢竟是個武官,生活過著太過平淡反而覺得不好受,想幹點事但又不知從何下手,不可謂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宋理宗淳祐12年(1252),平茶、邑梅、石耶等洞因矛盾升級而暴亂,隨著暴亂的推進蔓延的孟溪。為平定這場叛亂,北宋朝廷命思南宣慰司平定這場暴亂,思南宣慰司則命下屬孟溪長官司出兵。楊通誠領命帶兵平亂,暴亂使得楊通誠有了施展拳腳的機會,更為後來的烏羅土司打下基礎。楊通誠帶領楊光黨、楊光輔、楊光彤、楊光隆、楊光貴五子,統領精兵兩千,經過近一年的征戰,暴亂終於平息。平息戰亂後朝廷設平茶、石耶、邑梅、烏羅4個長官司,楊光黨出任烏羅長官司、楊光輔出任邑梅長官司、楊光彤出任平茶長官司、楊光隆則出任石耶長官司,楊光貴則負責清水(岑鞏清溪)一帶的富饒之地,發展禽牧業。

蒙古鐵騎入武陵地區平九溪十八洞,楊氏幾大土司則歸順元朝,仍受思南宣慰司節制,可能是蒙古鐵騎的膚色跟漢人接近,加上蒙古鐵騎當中參有漢人降軍,要是知道蒙古鐵騎不是漢人,想來以楊氏土司的彪悍作風,不跟蒙古鐵騎拼個你死我活才怪,好在楊氏土司克制,要不然元朝之後再無楊氏土司什麽事。蒙古鐵騎來勢洶洶,但統治階層不會管理江山,最後被朱元璋統領的人民軍推翻元朝。

明朝洪武年間,黔北一帶的所有大小土司歸順大明,起初朱元璋還想安排流官使目。各大小土司認為排使目就是不信任,監視,朱元璋剛站穩腳跟,江山未穩,只能答應各大小土司的要求。明朝洪武7年(1374),明朝廷同意從平茶析出增設溶溪芝子坪長官司,楊光貴的孫子楊世榮任長官司,楊通誠則被稱為川黔邊一帶五土司始祖。

明朝永樂元年,思州、思南兩宣慰司因爭奪硃礦而大打出手,原本以為是兩個田氏土司之間的打鬧,過一段時間就平息下來。沒想到最後竟然鬧得不可開交,最後雙方盡出精兵,誓不將對方殺光不收兵。如果說一方打勝還好,田氏土司起碼還有一方繼續世襲下來,問題是兩者開戰後實力大大降低,任何一方的力量都不足以威脅到朝廷,明朝廷就順水推舟將思南、思州兩宣慰司改土歸流。

明朝永樂13年(1415),朝廷為了削弱地方土司力量,將原思州宣慰司的22個長官司分設思州、新化、黎平、鎮遠4府,原思南宣慰司分設思南、烏羅、銅仁、石阡4府。原先宣慰司節制長官司,宣慰司是土官,改土歸流後設的府,府是流官,節制的長官司則是土官,好在流官吃的是朝廷飯,要是流官向土官要經費,想來地方各大土司又得跟朝廷作對,引來戰爭都有可能。

明朝永樂年間設的烏羅府管有烏羅、平頭、答意(長坪鄉地甲村)、治古(正大鎮新寨)、郎溪(印江縣朗溪鎮)5個長官司。明朝宣德年間。治古、答意兩土司因對流官不滿而起兵作亂,一度影響到銅仁府。貴州指揮使調明軍鎮壓治古、答意兩土司,兩年後兩土司頭目被處死,治古、答意兩土司被撤銷。治古、答意兩土司被撤銷後烏羅府只剩下烏羅、郎溪、平頭三個長官司,不具備設府條件,烏羅府撤銷,烏羅司、平頭司由銅仁府節制,郎溪司則歸思南府。烏羅鎮歷史上可跟銅仁平起平坐,就因答意、治古兩土司作亂,烏羅府撤銷實在不應該,要是烏羅府不被撤銷,想來到現在可能是烏羅市而不是烏羅鎮。

明朝隆慶2年(1568)烏羅土司城遭大火,據說是有人故意點火。烏羅的楊氏土司實行的是世襲制,土司在當地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利,自治權是小事,問題是由殺生權,使得楊氏土司內部爭權,好比做事宮廷爭權一般。土司城在火災中毀於一旦,不得已在孟溪黑坡建司城,稱為黑坡城,沒過10年新司城又毀於兵亂。司城毀後又在小寨建司城,史稱小寨城。

清軍入關後烏羅土司楊宏基歸順,繼續世襲烏羅土司,官階為正六品。清朝雍正帝之後開始對西南地區的土司制度進行整治,真安州的鄭氏土司、羅氏土司、駱氏土司、安氏土司都是在軍事鎮壓下改土歸流。烏羅土司不知怎麽回事,竟然能夠幸運的保留下來,沒有被改土歸流的還有平頭土司。烏羅土司一直到民國2年(1913)才改土歸流,烏羅土司或許是貴州世襲最長的土司,楊氏土司在渝東南,黔北一帶的影響力可見不是一般的大。

民國元年松桃軍民廳改為縣,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區,烏羅屬西區,區公所置於烏羅,民國20年(1931)烏羅屬第七區,民國31年(1942)設烏羅鄉。解放後烏羅鄉屬第四區,區公所設於烏羅場,第四區下管有13個鄉。1958年烏羅鄉改為烏羅 公社,分單幹後改為鄉,隸屬烏羅區。1993年撤銷烏羅區,將烏羅、高洞、峰巖3鄉合並設烏羅鎮。烏羅鎮,歷史上有設市的底蘊,近代有設縣的實力,但改革開放之後發展不前,或許吧,烏羅鎮才是最好的歸宿。烏羅土司的核心在岑司村,留有小部份痕跡,當天下大雨沒能仔細參觀是烏羅鎮遊玩最大的遺憾。

來到烏羅不吃這裏的美食真有點說不過去,最喜歡吃 的是這裏的油粑粑,還有就是各式各樣的粉。米粉,芋頭粉,綠豆粉、玉米粉,多得數不勝數,不過東西太多還真吃不過來,往後有時間還來烏羅鎮遊玩,多吃當地的民間美食。前幾天在大路鎮吃米豆腐,不知烏羅鎮這邊有沒有這道美食,還有在臨近的印江縣木黃鎮吃豆漿粉。豆漿粉,其實就是用豆漿飛水米粉,熱透再吃,滿是豆漿味,非常的好吃。

烏羅鎮是5天趕一場,趕場日期是農歷2和7,喜歡趕場的朋友有時間何不前去看看。吃不完的民間美食,體驗黔北山區趕場習俗,還有楊氏土司文化的挖掘,更有冷家壩、潛龍洞等文人景觀,烏羅鎮畢竟是在梵凈山腳下,隨便指一個地方都能吹出它的美來,預祝大家旅途愉快。

原創文章,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