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五一節打卡武康路歷史文化名街有感(20240501)

2024-05-05旅遊

武康路歷史文化名街一直是我這次上海之行心心念念的地方。

由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築於1907年的武康路,當時以美國傳教士約翰·福開森的名字命名,叫福開森路,1943年才更名為武康路。

經百年風雨變遷,武康路上不僅集聚了不同歷史時期、不同風格的建築,包括英國鄉村式、法國文藝復興式、西班牙式、地中海式、裝飾藝術派、現代派以及混合式的建築,展示了上海獨特的海派文化,成為寶貴的文化的同時,還吸引了眾多名人居住於此,從而使武康路成功入選2011年6月由文化部與國家文物局批準的第三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五一一早醒來,看天氣尚可,我即去往了武康路。

出10號線3號門,即是上海圖書館。

圖書館對面的逸村是1942年由遠東公司建造的西班牙式花園住宅。八幢住宅沿弄道兩側排列,弄道寬暢。立面為較緩的筒瓦坡屋頂、螺旋形的窗間柱、花鐵柵欄、琉璃瓦鏤空花飾,筒瓦門窗眉飾等。蔣經國曾居弄內2號。

我從淮海中路轉湖南路走到了武康路上,此時,已近上午十點,路上行人尚少。高大的梧桐樹伸向路中央,蓋住了馬路,讓武康路有了一種神秘的感覺。不過風吹過來,梧桐絮空中飄舞,讓我鼻涕不斷,第一次知道梧桐也會飛絮,對我這種有過敏性鼻炎的人很不友好。

說實話,雖然武康路上優秀建築不少, 保存的也不錯,但一是絕大部份建築都在高墻內.且大門緊閉,雖然大門外有介紹,也就是看一個寂寞;二是一些重要建築並無介紹,所以功課不到家的話,那也就是走馬觀花,打個卡而已,甚至看都看不到。

我在武康路上來來回回走了兩趟。就看了下面的故事:

1、湖南別墅。位於武康路與湖南路的十字路口,1931年建造,原為英商錦隆洋行大股東住宅。上海第一任市長陳毅在任時曾在此居住,後賀子珍居住於此。

2、「金噪子」周璇故居。391弄1號樓的三樓,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著名歌星、影星周璇曾在此居住過。我向一樓商鋪的小女孩求證,她竟然不知道周璇是何人。「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一個不夜城……」就來自周璇呀!

3、羅密歐陽台。是原K.S.Chang住宅。東亞建業公司設計與建造,建於1934年,磚木結構。西班牙風格。平面近似三角形,紅瓦坡頂,外墻淺黃色水泥拉毛外墻面。入口部份為扇形平面,上方設小露台,東南角設花籃形陽台,被人稱為「羅密歐陽台」,正遇有新人在此打卡拍照。

4、民國時期首任總理唐紹儀舊居。位於武康路40弄1號,弄口有介紹,但沒說明是唐紹儀舊居,需進入弄裏才能看到。1938年,蔣介石安排戴笠,由軍統特務將其殺死在這幢房子裏。

5、顏福慶舊居。在唐紹儀舊居一個弄堂,位於最裏面與1943至1950年,中國醫學教育家、公共衛生學家顏福慶(1882~1970)在此居住。

6、陳立夫故居。在唐、顏裏弄公路對面,現在是私人住宅,只能遠處打卡。

7、巴金故居。位於武康路113號,1923年建造,曾為蘇聯商務代表處。1955年9月遷入,在此居住了40時間。對外開放,可是現在正在修繕,看了個寂寞。

8、武康路1號外景。

9、其它建築。

10、武康大樓。始建於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年)的武康大樓(WuKang Building),曾用名諾曼第公寓,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樓,外形猶如一艘巨型航船。

武康大樓占地面積1580平方米,建築面積9275平方米,由萬國儲蓄會出資興建,由旅居上海的著名建築設計師鄔達克設計。

武康大樓共有八層,底層設定騎樓,垂直交通除了樓梯外還設有3部電梯。

1994年,武康大樓入選第二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現在的武康大樓是一個典型的網紅打卡景點。我中午一點半到這裏,人山人海,估計一天打卡的人起碼上萬人,90%以上是年輕人。我找了一個地方坐下,你站在路邊看大樓,我坐在路邊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