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上海地標演變:南京東路不再熱門,新地標成為焦點!

2024-10-23旅遊

你有多久沒去過南京東路逛馬路了?

曾幾何時,南京東路是必去的消費休閑場所,而如今卻少了以前那樣熙熙攘攘的人群。

而除了南京東路,上海還有很多初代知名地標,早就不知不覺發生改變。

如今上海人常紮堆的地方更多了,能代表上海的地標也變得和 以往 不同。

#01

不知不覺,上海地標變了

有著中華第一街之稱的南京東路,在很多年前,被認作最有知名度的上海商業封面之一。

在電商還沒有那麽風靡的年代,南京東路代表的是線下購物。

一條步行街,匯聚了老字號大品牌,讓很多消費者蜂擁而至。

而如今南京東路卻難掩尷尬,沿街林立多年不變的還是那些招牌,不僅缺少新鮮血液的加入,有些耳熟能詳的門店也已經關門閉店。

雖然依舊保有全年過億人次的流量。但跟巔峰時期相比,來南京東路的人肉眼可見少了,也少了從前的氛圍。

而且,現在還說它是上海商業的代表,似乎有很多人不同意。

2024年上半年上海就有18個新開的大型商業。

現在上海IFC、港匯恒隆等商場更受關註,還有一些老瓶裝舊酒的,如張園、蟠龍天地,甚至還有更加年輕的商業如薈聚等等更容易被人提起。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上海的商業早已重新排序。

在時間面前,很多以前的地標沒那麽流行,人們更喜歡創造新神。

跟南京東路一樣,在很多人印象中,在之前談到上海文創不得不提田子坊這樣的初代打卡點。

同樣能代表上海的還有石庫門弄堂,特有的石庫門和亭子間,象征著上海的城市文化和居民生活。

而如今,而田子坊少了當初那些年輕人的光臨,那些老石庫門有的甚至已經被拆成了廢墟。

在有些人看來,想到上海腦海中浮現的早就不是那些場景了。

上海人願意去哪裏越來越多變,甚至難以琢磨。

你認為是東方明珠,但是他將安福路稱為「文青宇宙中心」。

打卡地點也千奇百怪,從甜愛路的信箱變成了陸家嘴的垃圾桶,甚至變成了宛平南路買周邊。

在陸家嘴網紅垃圾桶上找機位的年輕人

上海從來不缺熱鬧,只不過是從一個地方湧向了另一個地方。

看似奇葩之事,已經是種常態。一個個新的地標,以不同的姿態呈現在大眾的視野之內。

#02

上海的地標變成了這樣子

如果我們看上海熱門的新地標,會發現它們是遵循著某種邏輯的。

越來越多的地標,早已經不再局限在市區,城市的邊界在生長。

這一點商業方面表現得最為明顯,郊區的商場不僅越開越多,流量甚至超過傳統的市區商業。

上海商場熱度分布

除了商業,還有人不遠幾十公裏,去嘉定的圖書館打卡、去臨港趕海拍照。

功能性的轉變,成為如今上海一些火熱新地標的特點。

前段時間,上海的新地標,上海世博文化公園終於和大家見面。

上海花了差不多7年的建設時間,在市區造出一座海拔4800cm「高山」。

開放之後,不僅吸引來穿著款式鮮艷的阿姨爺叔,也有帶著氧氣瓶來整活的民間藝術家們。

如今在上海各種熱門地點,不免能看到像萬聖節在巨富長上各種cosplay這樣的行為藝術。

看起來是年輕人越來越抽象,實際上是找到了精神宣泄和表達態度的舞台。

沒想到,一條的馬路還能起到撫慰人心的作用。

上海的地標功能性變了,具有更加多維的現實意義。

因此,我們能看到阿姨們在太古裏擺著五朵金花的造型,上班族去徐匯濱江只為了能夠讓自己放空一下午。

前灘太古裏,中老年人的秀場

就拿雙子山來說,看上去是兩座山,但是別 有洞天。有人說建造它是為了人防,有人說是為了市區停車。

看山不是山,雙子山在網上傳出了各種作用。

看山還是山,雙子山真正意義上的都市森林。

可能這也是眾多上海新地標背後的共同的特征。

傳遞的不是高大上的氣息,反而變得更加接地氣,具有人文的味道。

而如果要把價值拔高一點,那麽地標最能體現的還是城市發展方向的變化。

#03

什麽才是地標

其實,有些上熱搜的地方只是曇花一現,更別說稱為地標了。

要說真正的地標,還是經過時間沈澱的那些,其中很多更是能體現上海的歷史脈絡。

上海外灘建築群,是上海底蘊和現代化氛圍的結合。

四行倉庫的炮孔在訴說著那一段歷史,1933老廠房是工業時代的舊時回響。

武康大樓,上海文藝復興建築的代表之一。

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改革開放的重要標誌。

上海世博園,作為上海世博會的舉辦地,留下了許多具有創新性和代表性的建築。

這些地標不僅代表了上海的歷史和文化,也是這座城市現代化行程中的重要裏程碑。

更重要的,所謂地標在於是否承載著生活這座城市裏人們的共同記憶。

住在很多上海人記憶中的錦江樂園摩天轉輪,或者是已經鮮有人知的「亞洲第一彎」的風景。

即使它們有的已經失去熱度甚至已經不復存在,仍是很多人心中的經典景觀。

錦江樂園的知名度高到能成為試卷素材

而這跟我們又有什麽關系?

一個城市的地標肯定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商品房,更不能是福祿壽大廈這樣的顯眼包或者遠在深山的豪華大廈。

上海正在不斷地創造當下最貼近生活的共同記憶。

上海一直以來在做一個評選活動,叫做家門口值得去的地方。

截至2024年,已經共有252個上海市民「家門口的好去處」。

它們中間既有大家熟知的建築,也有適合下班遛彎的地方。從購物到親子、娛樂休閑學習鍛煉,無所不包。

地標不僅是用來看的,更是大家在時代洪流裏能夠得到休整,重拾快樂的地方。

說到底生活才是一個城市地標最應該有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