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地門戶劍門關

2024-08-02旅遊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李白以這句膾炙人口的詩詞向我們充分展示了古代時候四川地區交通條件的艱難。

從這張衛星地圖我們可以看出,四川地區四面環山。 古代時候中國的政治中心全都在四川的北面或者東面,所以入川的方向主要有兩個: 一個是北面,從陜西到漢中,再由漢中走金牛道從廣元、綿陽方向,或者從漢中走米倉道經巴中方向入四川。 這兩條道路中,通行條件較好的是廣元、綿陽方向的金牛道,古代時候大多數軍事行動都是走這條道路,比如歷史上著名的秦滅蜀國、諸葛亮北伐、鐘會伐蜀等。 另一個方向是東面,從湖北出發,逆長江西進,從重慶入四川,劉備應劉璋之約入蜀便是走的這條路線 . 古代時候,外部的軍事力量進攻四川時,大多不願意沿長江逆流而上,因為這在軍事上較為不利,所以從北面走金牛道入川便成為首選。

我們繼續看衛星地圖,金牛道從成都出發後,起初是平原,但從綿陽開始一直到漢中都是山地,而廣元一帶則位於山地腹心。 如果從軍事角度來看,要控制金牛道的交通,在廣元地區布置防守是最佳選擇。 古人自然也看到了這一點,所以在廣元地區建立了兩座著名的關城,一座是廣元市昭化區的葭萌關,這裏就是三國演義中張飛挑燈夜戰馬超的地方。 另一座則更為重要,也更有名氣,這便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位於廣元市劍閣縣的劍門關。

劍門關所在的金牛道最早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秦滅蜀國。 相傳當時秦惠文王想吞並蜀國,但又苦於道路難行,於是便欺騙蜀王要贈送五頭金牛、五位美女給他。 蜀王信以為真,派出身邊的五丁麗仕,劈山開道,修通了這條蜀道,從此以後這條道路被稱為 金牛道 秦惠文王的大將司馬錯便從金牛道進軍滅亡了蜀國,秦軍將末代蜀王射死在今天四川省彭山縣境內。

劍門關的建立則始於三國時期,它是由蜀漢丞相諸葛亮建造。 諸葛亮率軍北伐曹魏時,見大劍山一帶地勢險峻,便令軍士在斷崖之中的峽谷隘口以石頭砌築關城,並駐兵防守。 從此以後,劍門關便成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川北第一門戶,古時的金牛道、民國時期的川陜公路都途經此處。

歷史上為了攻取四川,外來的軍事力量與四川地區的軍隊在劍門關爆發過多次戰爭,但因為劍門關絕無僅有的險要地形,從古至今沒有哪只軍隊從正面攻破過劍門關。

今天,劍門關景區的大門外有一排仿古風格的餐館和客棧,這些餐館大內送流量備援容錯機制營劍閣豆腐宴。 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劍閣豆腐宴的背後有著一段淒慘感人的歷史故事。

三國蜀漢末期,魏國鎮西將軍 鐘會 率領 10 萬大軍進攻蜀漢,兵峰直抵劍門關。 此時,諸葛亮早已故去多年,指揮蜀軍阻擋魏軍的是繼承諸葛亮遺誌的蜀漢名將姜維。 當時 姜維 率領著 3 萬軍隊退守劍門關,憑借劍門關天險與鐘會 10 萬大軍對峙。 但因為連續作戰,姜維手下的將士們個個營養不良,疲憊不堪,馬匹也沒有力量,不能騎乘,如果照此下去,恐怕難以抵擋魏軍。 這時當地的地方官向姜維獻計,讓當地百姓家家磨豆漿,制作豆腐宴犒賞將士,又用豆渣餵養戰馬。 這樣軍隊才漸漸恢復了體力,在劍門關成功阻擋住鐘會的大軍。 然而,沒過多久,鄧艾偷渡陰平小道,從今天的青川、江油方向偷襲蜀漢,成都投降的訊息傳來。 無奈之下,姜維也只能率軍向鐘會投降。 姜維手下的將士們個個心有不甘,紛紛「以刀斫石」。 姜維雖然降了,但卻並沒有放棄對蜀漢的忠誠,他故意向鐘會示好,鼓動鐘會割據蜀地,實則是想借鐘會之手光復蜀漢。 但最終他和鐘會功虧一簣,二人皆死於亂軍之中。 姜維對蜀漢的忠誠感天動地,人們為了紀念他,便將劍閣豆腐宴一代代傳承至今。 姜維死於亂軍之中,究竟葬於何處我們不得而知,但劍門關建有一座姜維的衣冠冢,這也是人們對他的懷念。 了解三國歷史的人都知道,劍門關的靈魂源於姜維——姜伯約,所以大家都說是姜伯約的劍門關。

劍門關姜維衣冠冢

說完了故事,我們再來看看劍門關的地形。 劍門關北面是陡峭的懸崖,筆者遊玩時曾用測距儀做過簡單測量,從位於山坡中部的懸崖底部到山頂,高度約有 100 米,這 100 全是垂直的峭壁。 很難想象在古代的技術條件下,進攻的軍隊要用怎樣的手段才能攻上山頂,不論是雲梯還是別的攻城武器,似乎都夠不著。 勉強可行的方法大概只有兩種: 一是讓善於攀援的戰士借助繩索爬上山頂偷襲守軍,但這在山頂有大量守軍防守時很難成功。 二是從正面強攻隘口之間的關城門樓,可隘口較為狹窄,不利於進攻方施展兵力優勢,並且進攻部隊還會遭到隘口兩側山頂守軍的夾擊,進攻難度也非常大。 大概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古代從正面強攻劍門關的軍隊都沒能取得成功。

劍門關北坡懸崖

但與北坡相反,劍門關南側的山坡較為和緩,可以徒步攀登。 歷史上僅有的幾次攻陷劍門關的戰例都是進攻方迂回到劍門關南側發起進攻才取得成功。 其中最著名的戰鬥莫過於紅四方面軍攻打劍門關。

紅四方面軍攻打劍門關的戰鬥是由後來成為開國大將的王樹聲指揮的。 王樹聲仔細察看地形後,根據劍門關北陡南緩的地形,制定了奇兵突襲,從南坡攻打劍門關的作戰方針。 先派出一路軍隊快速截斷劍門關東面 廣元 昭化 方向的援軍。 另外分別派出兩路軍隊主攻和輔攻劍門關,並親臨指揮。 守衛劍門關的川軍也絕非軟弱之輩,關口失守後,一位有血性的川軍團長直接從北坡的懸崖跳了下去。 所以戰鬥異常的慘烈,擔任主攻任務的紅軍第九十二師第二七四團第二營鮑政委在作戰中犧牲,安葬他的墓就在今天的劍門關景區內。 最終,紅軍血戰後擊敗川軍,成功攻取劍門關。

紅軍鮑政委墓

如今,京昆高速不再從劍門關經過,從東部入川的道路也容易許多,艱險蜀道早已成為通途,劍門關便不再具有曾經的軍事價值。現在的劍門關更像是一位孤獨的老人,靜靜的矗立在川北的群山之間,向遊客無言的訴說著自身所承載的厚重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