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青海的鹽夠80億人吃2000年,還藏著中國人吃飽飯的秘密

2024-07-27旅遊

如果你去青海旅遊,察爾汗鹽湖和茶卡鹽湖幾乎是必去的景點。

青海有150多個大大小小的鹽湖,國內最大的三個鹽湖,都在青海。

除了讓無數人領略到別樣的美景之外,鹽湖經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如今也成為了青海的支柱產業。

更為重要的是,鹽湖的存在還能直接影響到糧食安全。

每到旅遊旺季,青海的茶卡鹽湖和察爾汗鹽湖,五彩斑斕、低平如鏡的湖水中,就站滿了來拍照打卡的遊人。

青海的茶卡鹽湖是最早成為「網紅」旅遊地的鹽湖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個被人稱為中國「天空之鏡」的旅遊勝地,其實是個名副其實的「富礦」。

毫不誇張地說,青海這些鹽湖裏的鹽,足夠全世界80億人吃2000年還有富余。

咱們就拿名氣最大的茶卡鹽湖和察爾汗鹽湖簡單說說。

茶卡鹽湖面積100多平方公裏,是最早開發、也是名氣最大的一個。

名氣大是因為在2000年左右,來自城市裏的旅遊者發現,這片地方的景色跟大名鼎鼎的「天空之鏡」(位於玻利維亞的烏尤尼鹽沼)不相上下。

慕名而來的遊客越來越多,當地才在茶卡鹽湖開辟了一塊區域發展旅遊,給當地居民帶來收入。

青海大柴旦鹽湖,湖水因為所含礦物不同呈現不同的顏色

在茶卡鹽湖沒成「網紅」之前,這裏其實是機械開采礦物鹽的重要產區。

2013年媒體報道,茶卡鹽湖當時探明的儲鹽量就有4.48億噸,其中氯化鈉含量高達94%,據說夠全國人民吃75年。

茶卡鹽湖還只是柴達木盆地四大鹽湖裏最小的一個,跟全國最大、世界第二大的察爾汗鹽湖相比,它就是個弟弟。

察爾汗鹽湖,面積5856平方公裏,大小相當於56個茶卡鹽湖。

在察爾汗鹽湖中,堆積著2-20公尺厚的鹽層,湖中各種鹽的總儲藏量有600多億噸。

單說咱們平時吃的鹽,儲量就有426.2億噸。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

據此推算,每人每年要吃食鹽大機率為2千克左右。

可以這麽說,就這一個鹽湖裏的鹽,全世界的人吃上2000年也吃不完。

察爾汗鹽湖旁,鹽湖工業的工廠

氯化鈉對於察爾汗鹽湖來說,還不是最重要的。

這裏氯化鉀資源極為豐富,是全國最大的鉀鎂鹽礦床。五顏六色的湖水中還伴生著鎂、鋰、硼、碘等多種礦產。

察爾汗鹽湖氯化鉀資源量為5.4億噸,其中氯化鉀工業儲量為1.45億噸,占全國已探明儲量的97%;氯化鎂儲量16.5億噸,氯化鋰儲量824.6萬噸,也都是妥妥的全國第一。

單一個察爾汗鹽湖,潛在的開發價值就超過12萬億元。

那整個青海的鹽湖蘊藏的資源呢?

大體來講,青海鹽湖占全國鹽湖資源總量的三分之一。

已經探明的儲量中,氯化鉀、氯化鎂、氯化鋰等占了全國的90%以上;鉀、鎂、鈉、芒硝、鋰、鍶儲量排全國第一,無機鹽儲量達3400億噸……

因為這些鹽湖,青海被列入國家「西部十大礦產資源集中區」。

這些鹽湖,也成了中國糧食是不是豐收的「關鍵先生」。

鹽湖怎麽會影響糧食安全?

如果我們把視角放大到全球來看,可能更容易理解。

俄烏沖突,除了在歐洲引發了能源危機,更因為這兩個國家都是糧食出口大國,從而在全球範圍內形成了糧食恐慌。

更重要的是,加拿大、俄羅斯和白俄羅斯是全球排名前三的鉀肥出口國。

沒有了化肥的助力,糧食豐收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有人說,中國的化工產業獨步全球,化肥生產肯定沒問題,其實只說對了一半。

在最重要的氮磷鉀化肥中,中國生產的氮肥、磷肥不僅能自給自足,還都是出口大戶,但唯獨鉀肥這一塊,國產只占到了50%左右,還有將近一半的需求依賴進口。

全球鉀肥主要生產國,中國雖然排在第4位元,但因為需求量大仍需要大量進口

這是因為中國生產鉀肥的原料——鉀鹽,儲量並不算多。

作為全球鉀肥消費第一大國,中國的鉀肥生產原料,只占到了全球不到10%。

俄羅斯等鉀肥生產大國的鉀礦,那是實實在在的固體礦,直接挖了去加工就行。

建國之初,中國就被外國專家斷言沒有鉀礦。

直到1954年修青藏公路時,在格爾木附近的察爾汗鹽湖附近,人們意外發現,這裏又苦又辣的鹽貝瑞,竟然含有0.4%的鉀。

這少得可憐的鉀,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隨後成立的鹽湖調查隊,開始對青海大大小小的鹽湖開展科考調查。

在十幾個人輪班花了三天三夜時間,用土辦法熬出了20斤鉀肥之後,終於得出結論:

中國能自己生產鉀肥。

1958年,中國的第一個鉀肥廠,在青海的鹽湖邊開建。

1997年,高品質的鉀肥量產,不僅給糧食安全和生產增加了信心,也打破了國際市場對中國的鉀肥貿易壁壘。

到了2022年,國內最大的鉀肥企業——青海的鹽湖股份,鉀肥的產量達到了580萬噸,銷量494.11萬噸,在國產鉀肥市場的占有率達到73.2%以上。

2020年的數據顯示,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鉀肥進口國之一

「富鉀一方」的察爾汗鹽湖,間接豐實了中國人的糧倉,為全國的農業生產默默貢獻著力量。

鉀肥僅僅是青海上百個鹽湖的一面。

作為國家的戰略性資源,鹽湖這個天賜的寶藏和由此而生的鹽湖產業,還有更多的作用。

能成為國家「戰略性」資源的,都絕對不簡單。

除了前面說的對中國糧食生產舉足輕重的作用之外,鹽湖經濟帶來的其他效應同樣不容小覷,甚至可能會影響未來。

青海鹽湖中除了產出中國一半以上的鉀肥之外,還有鈉、鎂、鋰、硼、溴、碘、銣、銫、氯……

這些礦產資源雖然困擾鉀肥的提取(鉀肥的提純難度和鹽湖中含有的其他成分多少成正比),但其實它們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

青海鹽湖企業攻克了提取鋰的技術 圖片來源:央視財經視訊截圖

可千萬別小看鹽湖中蘊含的這些元素。

以「鉀鋰鎂銣」等為代表的鹽湖資源,在農業、新能源新材料、電子通訊、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節能環保等產業中,都有著非常廣泛的套用,也都被已開發國家視為跟稀土一樣,有著戰略地位的重要資源。

以動力電池為例,目前最主流的是鋰離子電池,離不開鋰資源。

據USGS(美國地質勘探局)的統計口徑,截至2020年,全球鋰資源的探明礦產儲量2106萬噸金屬量,折合碳酸鋰當量1.12億噸,但58%在南美的鋰三角區域,另外美國、澳洲分別占比9%和7%,而中國的鋰資源總量只占全球的6%左右。

中國的鋰資源,大多藏在青海的鹽湖中。

根據統計數據,青海省保有鋰資源儲量2248萬噸左右,差不多占了全國的80%以上。

全國查明的金屬鋰資源儲量,青海因為鹽湖而成為儲量最豐富的省份

2022年,青海鹽湖的碳酸鋰產量已經達到了7.5萬噸,占了全國總產量的23%。

在國際鹽湖鋰產品中,青海鹽湖鋰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差不多有20%。

目前,柴達木盆地已有10余家企業攻克適用不同鹽湖提鋰技術,建成碳酸鋰產能12萬噸、氯化鋰產能1萬噸、金屬鋰產能1500噸。

從國家能源戰略方面來看,青海的鹽湖資源就是未來新能源產業的重要砝碼之一。

中國的鋰礦資源相對較少 圖片來源:智研咨詢

更重要的是,在開發鹽湖的過程中,中國從最初的土法提煉,到如今在技術創新上走在了前面。

國內最大的鹽湖股份就不說了,在6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企業突破了一大批鹽湖鉀鹽、鎂鹽、鋰鹽的關鍵技術,把鉀資源的可開采量提高了4倍還多,同時實作科技成果產業化。

除了鹽湖股份,2021年五礦鹽湖有限公司也攻克了「原始富鹽水高效提鋰技術」。

青藏高原高海拔的氣候,和大大小小的鹽湖礦物成分不同的復雜性,本身是不利的自然因素,但憑借這些年對鹽湖資源開發總結出的經驗和創新,讓這些自然稟賦中的劣勢,反過來成了一種技術的優勢。

連「最難的題」都會解,這能力放到更容易開發的鹽湖,就更得心應手了。

也因此,中國的鹽湖企業走出國門,開始到國外開發鹽湖資源。

2021年的最後一天,青海省政府釋出了一份公報,提出要把青海建成世界級的鹽湖產業基地,而這份規劃已經形成。

在這份公報提到的目標中,到2025年,青海的鹽湖產業產值要突破340億元;到2030年,要培育出銷售收入超百億的龍頭企業2-3家,產值達到700億元;而到了2035年,也就是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基本建成的時候,整個鹽湖產業的產值將會達到1200億元。

因為鹽湖資源,青海正在打造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

這個世界級的鹽湖產業基地,將讓14億人飯碗端得更穩,讓中國在全球新能源產業繼續領跑。

這就是青海的鹽湖,憑顏值出圈,靠實力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