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瀟湘文苑丨寸心寄瑤山 歲月贈當下

2023-12-06旅遊

■羅鸚波

趕在寒冷席卷大地之前,我終於再一次走進心心念念的大瑤山。今年的冬天姍姍來遲,這會兒人們還身著薄薄的秋衣,隔三岔五地享受著秋末初冬的暖陽。

沿著蜿蜒盤旋的林間山道,踩著碎石泥土往密林深處探尋,兩旁是嶙峋的大樹,偶爾伸出的枝條劃拉衣袖和褲腿,宛如慈祥的母親敞開雙臂擁抱歸來的遊子。就像11年前,這片溫厚淳樸的瑤山大地毫無保留地接受和哺育了我這素未謀面的外鄉人。

11年前的深秋,我走進了江華,這個離家鄉近500公裏的湘南縣城。3248平方公裏的土地上孕育了78.91%的森林面積,南嶺北麓,瀟水源頭,湘粵桂三省通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這裏展現得淋漓盡致。峰巒疊嶂、氣勢磅礴的黃龍山,雄偉壯觀、茂林修竹的大龍山,層巒疊嶂、通楚達粵的姑婆山,雲山霧海、碧水縈繞的雲梯山。400多年前,徐霞客遊經這片土地,連連贊嘆「此景三湘絕有」。山的姿態裏必定是藏著水的滋養。瀟水在這裏起源,唱著歡快的曲調從山間各處奔湧而來,沿著河道匯聚,長出波光粼粼的模樣,為靜謐深沈的大山添上幾筆水墨氤氳,帶來無盡盎然野趣。

那時候工作最開心的事情莫過於下鄉。盡管路途顛簸,卻絲毫不減我對大瑤山的向往與追逐。坐上開往瑤山深處的班車,隨著道路兩旁的山林越來越茂密,瑤山親切溫暖的味道也愈發濃厚。閉上眼睛,深深呼吸,漫山遍野的花草香、樹脂香、泥土香透過鼻腔沁入肺裏,迅速遍及全身。這一刻,身體仿佛在空氣裏怦然綻放,靈魂也在山林中自由飛翔。其實大自然的饋贈一直都在,只是我從未如此用心感受過。

終於抵達大瑤山,初冬的林場萬籟俱寂,放眼望去,林木高聳。筆直的杉樹、高大的松樹、粗壯的槐樹、茂盛的樟樹……依舊郁郁蔥蔥的灌木叢中偶爾探出幾枝叫不出名的野花,恣意綻放,毫不在意這本該蒼涼蕭條的冬季。喬木蒼翠的枝葉裏透著不服輸的倔強,榆樹安靜的外表下藏著的是浩瀚磅礴向下紮根的力量。

濕濕冷冷的地上矮矮密布著一叢叢的羽型植物,這是芒萁,她是大山的創可貼。當山被火侵蝕,被水沖垮,她第一個在貧瘠的土地上長出綠色,把根往地底深入蔓延,用盡全身力氣死死抓住每一寸土壤,無聲無息地汲取水分和營養,溫柔地撫平大山的傷口。她用頑強的生命力留住泥土匆匆的步伐,凡是她撫過的土地,都繁花似錦、萬物皆宜。

瑤山深處的密林裏,長著許多形色各異的野果子,八月果、雞爪果、桃金娘、金櫻子。最可口的莫過於野荔枝了,肉質軟嫩,緊實多汁,咬上一口,口腔便充斥濃郁的蜜糖香氣,清甜的汁水中透著一絲微酸。大自然沒有平白無故的甜,不經歷一番風霜露重,哪能釀出這回味無窮的甘甜。這野荔枝在向世人講述它的故事,它的生命哲學。

瑤山的林茂密,樹壯碩,花恣意,果芬芳。瑤山的人溫柔堅定,坦然從容。我以前的一戶幫扶物件是位失聰的大姐,她聰明伶俐、十分可人,自學了唇語,與人幾乎能無障礙交流。每每我去走訪,她都熱情地炸果子給我吃,我們透過手勢,加上寫字的方式愉快地聊天。她十幾歲時在村裏當過老師,後來逐漸失聰,家境貧窮從來沒有做過專業檢查,導致很快完全失聰。我問她為什麽不去做殘疾鑒定,可以申請補助。她卻告訴我:「我雖然聽不見,但是我能交流、能勞動。相比那些又聾又啞的人,我多麽幸運,殘疾補助應該留給那些真正需要的人。」聽完我肅然起敬,這是何等的慈悲心腸,哪怕自己身陷囹圄,卻希望陽光照著同樣身陷囹圄的眾生。我從這位溫柔隨和、善良堅定的瑤山大姐身上看到了人性最閃耀的光輝,這道光在我往後的工作生活中給予我無窮的力量。生如野草,不屈不撓;循夢而行,向陽而生。

我的工作地——江華位於湖南省的最南端,地處湘粵桂三省交接處,綿延700公裏的南嶺橫亙江華大地,帶給瑤山大地一片郁郁蔥蔥。這裏是中國最大的瑤族聚居區,兩千多年來,南來北往的少數民族在這裏駐足、繁衍,他們依山而建,傍水而居,大自然給予什麽,他們就接奈許麽、開拓什麽,把根深深紮進這片土壤。他們的精神與大瑤山融為一體,山的硬氣、水的靈氣、林的節氣成為了瑤族人民刻在骨子裏的基因。

瑤族是歷史悠久的遷徙民族,或因躲避戰亂,或因自然災害,他們避難而遷徙,求生而奔赴,在「行行重行行」中譜寫了瑤族的千年史詩。瑤山裏的人民就像這瑤山的大樹,頂天立地地站著,不慌不忙,星移鬥轉,滄海桑田,在歲歲復年年的流光中長成脊梁。

這裏誕生了永州市境內第一個中國共產黨組織、湖南省境內最早的黨的基層組織之一——中共江華縣支部。李啟漢、陳為人等一大批革命英雄,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長江華(原名虞上聰)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們從大瑤山走出,帶著山的堅毅、林的挺拔、樹的韌性,將畢生赤誠和滿腔熱血獻給中國共產黨,獻給事業,獻給國家。

瑤山哺育著瑤山人民,瑤山人民深情回贈瑤山。

雄偉壯觀、碧波萬頃的涔天河水庫拔地而起,在大壩上俯瞰,濕地公園美不勝收,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青翠、雲蒸霞蔚。裝機容量140萬千瓦的灣水源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如火如荼。江華被命名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國家園林縣城、中國天然氧吧。涔天河國家濕地公園、瀟湘源國家水利風景區、大龍山省級森林公園相繼落成,它們把瑤山無與倫比的美一一向世人解說。

江華的森林覆蓋率逐年攀升,瞭望台的護林員一站就是一輩子,鄉鎮的巡山隊從不懈怠,他們深知,守護的是山,是母親,是精神,更是未來。

辛棄疾在一首詞中寫道:一水西來,千丈晴虹,十裏翠屏。這便是大瑤山在我腦海中的樣子。每每意誌消沈的時候,就想著去瑤山裏走走,去看看挺拔在風霜中的虬枝,搖曳在寒風中的勁草,和愈冷愈耀眼的蠟梅。蠟梅嫩黃的花瓣裏看不出一丁點的疲憊和倦怠,所有的風霜露重和滄海桑田,在她眼裏都是理所當然的必經。她不顧嚴寒、自顧自生長的樣子真讓人心動。小小的花苞裏一定藏著一團火,灼燒筋骨,錘煉意誌,然後毅然決然怒放。

是啊,那些所謂的嚴寒和霜降,只是因為我們習慣了溫暖和陽光。冬日裏的山林,從不抱怨霜的凜冽,雪的冷酷,而是不緊不慢地享受著別樣的肅穆,站著不動,就化解了一切人間苦難。瑤山的人民亦是如此。他們站在歷史的長河裏,不慌不忙,化解了一切人間苦難。

大瑤山從來沒有外鄉人,每一個來到江華的人都被親切地喚為「近山瑤」,她把每一個走進她的人當成自己孩子,教會她們學習、成長,在無人問津、深埋入土的冬天,沈澱蓄積,整裝待發。

兩天的時間過得飛快,又將離開瑤山,回到工作崗位。我看見在薄霧中若隱若現的紅豆杉,一飆風吹過,這從遠古歷史中走出來的生命,仿佛用厚重的嗓音告訴我:過去的事就讓他過去吧,尊重自然,坦然告別,安頓好自己,在任何一種環境裏。

再望一眼冷雨裏的山林,我輕輕道別:念你安好,我的第二故鄉——江華。

我聽到她對我說:去吧,孩子,看著我,不慌張。

是的,活在當下,不慌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