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在四川達州住了兩天,說說我對這種城市的印象,全是心裏話

2024-08-13旅遊

從成都機場出發,只需2個多小時,就可以抵達四川東北部的達州市。 一路看著車窗外川東平原盡收眼底,綿延的群山環抱,遍布田園村落,難怪有"天府之國"的美譽。

抵達達州後,立即被這座中等城市給驚艷到了。完全出乎意料,達州市雖然常住人口只有537萬,卻發展得有聲有色。作為四川東北的經濟中心城市,達州不僅工農業兼備,文化內涵也極為深厚。

第一站,我們先去了被譽為"中國紅色第一街"的通川石橋鎮列寧街。這條老街是紅軍長征的重要集結地,見證了一段崢嶸歲月。鋪就的青石板路舊態猶存,高高低低的民居石雕門樓錯落有致。街邊的紅軍標語和塗鴉猶在,紅色文化隨處可見。如今保存完好,讓人仿佛置身於那個颶風驟雨的年代。

除了紅色文化,通川區更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著名的"石橋燒火龍"已有700多年歷史,每年農歷正月十五當夜,就會在石橋鎮施放火龍燒火爆竹,場面極其壯觀。此外,這裏還有"安仁板凳龍""翻山鉸子"等被列為省級非遺的巧奪天工之作。

遊覽通川區的民俗文化後,我們驅車前往大竹縣。大竹有"中國香椿第一縣""中國醪糟之都"的美譽,素以農業農產品加工見長。沿途經過一片片金黃的香椿林,空氣中飄散著馥郁的花香。途經一家家酒廠,工人們正在忙著釀造地道的醪糟黃酒,就連空氣中都彌漫著撲鼻的酒香。

大竹縣不僅在農業上有建樹,服裝紡織業也發達。沿街的織布車間裏,機器紛紛運轉,工人們熟練地操作機器織造出各色各樣的布匹。據說,大竹是達州地區重要的輕紡工業基地,全縣有200多家服裝企業,年產服裝超過1億件。

離開大竹,我們又驅車前往渠縣。渠縣雖然人口不多,卻是"中國漢闕之鄉"、"中國竹編藝術之鄉"、"中國詩歌之鄉"等美譽加身的文化之鄉。渠縣不僅留存著大量珍貴的古跡古建築,且民間文化底蘊深厚。

遊覽渠縣,最吸引我的就是當地的民間手工藝品了。沿街的竹編商鋪琳瑯滿目,售賣著各式各樣的竹編手工藝品。這裏的竹編技藝源遠流長,極具地域特色。劉氏竹編就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之一,制作考究精湛,堪稱藝術品。除此之外,渠縣還有民間剪紙、泥塑、剪窗花等珍貴手工藝,贏得了"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美譽。

在渠縣街頭閑逛,常常能遇到寫詩作對的詩人。詩詞之鄉裏,文人雅士們撚著經脈,相互吟誦,氛圍格外和謐。既飽覽了渠縣民間剪紙、泥塑、竹編等非遺手藝,又有幸領略了濃厚的詩歌氛圍,讓人留連忘返。

第二天,我們又來到了宣漢縣。 宣漢地處渝川陜鄂結合部,是達州市的衛星城市,也是巴文化的發源地。下榻酒店後,我們就步行前往羅家壩遺址景區。

沿路見到一座世界級考古大遺址——羅家壩遺址,被譽為"中華文明起源之源"。考古發掘出2萬多件珍貴文物,還原了距今5300多年前巴人聚落的場景。走在遺址上,仿佛回到史前時代,見證巴人在這裏繁衍生息的情景。

離開羅家壩遺址,我們又來到了宣漢土家族聚居區。宣漢是四川省唯一的土家族聚居縣,當地保留了獨特的土家族民俗文化。土家族村落布局獨特,住房為上下錯壘式,整座村落猶如一盤散落的殘局象棋。最引人註目的是那薅草鑼鼓表演,熱情奔放的打擊樂與動感十足的舞蹈融合,將土家族風情展現得淋漓盡致。

在宣漢,當地的飲食也是一大亮點。好在有精靈的指引,我們得以品嘗到正宗的土家菜。擺在面前的是油糍香、竹葉堡蒲、石底蒸魚等,分量足、做工精細、味道純正,吃得我們連連稱贊。

離開宣漢,我們驅車來到萬源市。雖然人口只有40萬,但卻是集紅色文化、生態文化、秦巴文化、民俗文化於一身的獨特之地。

先到萬源紅軍公園遊覽。公園內遍布各種紀念紅軍的景觀和標識,更有紅軍長征時的活動場景布景重現。置身其中,仿佛可以觸摸到那段崢嶸歲月的殘余溫度。

離開紅軍公園,我們又登上了八台山景區。八台山景區群峰拔起,雲霧繚繞,景致十分秀麗。順著盤山公路攀爬而上,沿途遇見的是一處處原始的山林田園風光。最精彩的是遠眺八台山主峰,猶如一柄直插雲霄的寶劍。山間雲海流雲飄渺,如入畫中仙境,美不勝收。

在萬源,最讓人嘆為觀止的還是這裏的新農村建設。途中遇到的鄉村,房屋整齊有序,村道平整整潔,路旁綠化帶花草扶疏。村裏不但有完善的基礎設施,村容村貌也整治得極為出色。這樣的鄉村景色一路相伴,讓我不禁對四川省東北部的農村經濟發展印象深刻。

時間不夠,很多景點我們只能走馬觀花。馬後炮想來,如此發達並且文化內涵如此深厚的達州市,著實超乎我的預期。

從各地街頭的生產場景可以看出,達州市農業發達,從宣漢的富硒馬鈴薯,到大竹的香椿、黃酒,再到渠縣的商品糧和生豬養殖,無一不體現出這座城市在農業上的優勢。與此同時,渠縣、大竹、宣漢等地的輕工業也是達州支柱產業。特別是渠縣的服裝紡織業,大竹的醪糟釀造業,已經是當地的拳頭產業。

在工業方面,達州更是四川的老工業基地。有鋼鐵、能源、機械等傳統支柱產業,煤炭、石灰石、硫磺等資源豐富。從天然氣工業的規模可以看出,達州在能源方面的優勢。此外,新興產業如鋰鉀、玄武巖纖維等也已在達州落地生根。

對於文化,達州同樣底蘊深厚。各地紅色文化資源極為豐富。除了著名的通川石橋列寧街,還有萬源保衛戰遺址、紅軍標語等。豐富的紅色旅遊資源引人入勝。同時,達州地區民間手工藝、民俗文化也是獨樹一幟。

總的來說,雖然人口只有500多萬,但是達州市的工農業實力、資源稟賦以及文化內涵都不容小覷。相信隨著一路一帶的推進,達州這座川東門戶也必將騰飛。第二天離開時,我對這座城市既嘆服又向往,期待著下次再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