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大渡河峽谷:億萬年的山水相逢,獨一無二的曠世奇觀!

2024-03-16旅遊

滴水可以穿石

那如果是一條奔騰的大河

持續沖刷大地億萬年

又會擁有怎樣一番景象?

在青海果洛山南麓

雪山之水從這裏奔流南下進入四川

行至雅安境內石棉一帶時

突然90°轉彎

剖開大瓦山

向東流去

就是這華麗的一個轉身

剖出了一個曠世深峽、絕塵幽谷

這就是中國十大最美峽谷排名第八的 大渡河峽谷

「Wow Ya'an」采編團隊一行

驅車進入「四川大渡河峽谷國家地質公園」

一睹峽谷雄奇風光

視訊載入中...

在向大家描繪大渡河峽谷之美前

我們要先弄明白一個問題:

什麽是峽谷

在最近的1億多年裏

受板塊運動綜合影響

中國陸地大部份區域擡升為山地和丘陵

流淌於此的河水

在這個過程中

成了一股向下切割地表的力量

平靜的水面以下

河水裹挾砂石

磨損、切割底部巖石

使河床不斷加深

億萬年大地震動和流水切割

最終形成了無數巍峨險峻、曲折蜿蜒的峽谷

這一億萬年的運動過程

又分為擡升期和靜止期

因此

在峽谷兩岸形成一種叫「階地」的景觀

這些階地上堆積的泥沙

成了肥沃的土地

這些土地又孕育著一個個懸崖村

位於大渡河峽谷上方的懸崖村——漢源縣古路村

正是這種億萬年的山水相逢

創造出了無數多姿多彩的峽谷

那麽

橫跨雅安、樂山、涼山三地的大渡河峽谷

又擁有著怎樣一番極致風光?

一條大河劈開曠世峽谷

大渡河峽谷位於大渡河流域下遊

青藏高原橫斷山東側

恰好處於中國從最高一級地貌單元青藏高原

向第二級地貌單元四川盆地的過渡陡跌地帶

源於青藏高原腹地的雪融水

匯集千川百河後

在這裏突然一改柔情風格

變得氣勢磅礴

以不可阻擋的驚艷氣勢

切開了中國第一級階梯

與第二級階梯之間這道門檻

留下了一條長達26公裏的曠世大峽谷

大渡河峽谷航拍 衛誌均/攝

大渡河峽谷

西起雅安市漢源縣烏斯河

東至樂山市金口河

長26公裏

谷底寬一般70至200公尺

局部小於50公尺

谷肩最大寬度約8公裏

峽谷出口處河谷最低海拔約580公尺

峽谷北岸的大瓦山海拔3222公尺

使峽谷最大谷深達到2600余米

2001年

大渡河峽谷被中國國土資源部正式批準為

「四川大渡河峽谷國家地質公園」

2005年

大渡河峽谷以第八名的成績

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

「中國十大最美峽谷」 之一

參與評審的專家

這樣評價大渡河峽谷:

「其連續完整的峽谷長度和險峻壯麗程度世所罕見!」

感受奇峽魅力

四川大渡河峽谷國家地質公園

橫跨雅安、樂山、涼山三地

分為漢源園區、金口河園區、甘洛園區

除主峽谷景色外

還擁有各種地貌和人文景觀

其中

漢源園區占比24.27%

擁有漢源湖、古路村、一線天等景觀

是公園的核心園區

金口河園區占比54.5%

擁有白熊溝、大瓦山、鐵道兵博物館等景觀

是公園的主體驗區

甘洛園區占比21.23%

擁有天生佛、溜索、彜族村寨等景觀

是公園的拓展園區

主峽谷在漢源和金口河各有一個入口

此次采編團隊選擇了從漢源入口進入主峽谷

漢源湖

修建在大渡河上的瀑布溝水電站

讓大渡河水位擡高

形成了西南地區最大的人工湖漢源湖

沿大渡河順流而下

湖面越來越窄

兩岸的高山越來越陡峭

峽谷的「V」狀形態也越來越明顯

直到抵達烏斯河鎮

就算是正式進入這段長26公裏的峽谷了

從這裏開始

河流、公路、鐵路將一直並列

直到金口河

成昆鐵路和國道245線在大渡河峽谷中,與河流並列。

這一段大渡河還承擔著漢彜分界的角色

河的北岸是漢源縣和金口河區

河的南岸是甘洛縣

而大渡河峽谷的重要支溝白熊溝

則是漢源縣與金口河區的分界

公園的三個園區

就這樣界線分明

卻又緊密相接

驅車行駛在峽谷中

有一種很奇妙的感受

下方公路路面和水面幾乎齊平

有遊船行駛在水面上

頗有幾分江南水鄉的愜意

可擡頭看上方

幾乎呈90度垂直的巖壁就懸在頭頂

給人一種壓迫感

這種愜意與壓迫感同時存在

讓人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峽谷風景

雖說有公路穿行在峽谷中

可由於山勢陡峭

部份極為險峻的地段

谷底全被河面占據

公路只能用隧道和橋梁的方式存在

在烏斯河到深溪溝段

有一座深溪溝大橋

過橋以後卻並無路

只有一條隧道

形成了峽谷中一個橋隧相連的景觀

深溪溝大橋的橋頭連線著隧道,成了峽谷中一道橋隧相連的獨特景觀。

在峽谷的金口河段

有幾段公路只能用橋梁的方式修建在河面上

被譽為「水上公路」

吸引了無數人前來打卡

峽谷裏的「水上公路」

由於地表水、地下水的滲透、搬移和溶蝕

峽谷兩岸陡峭巖壁

又被溶蝕出了若幹孤立的山峰

這些山峰形狀不一

有的似佛像、有的似飛禽走獸

讓人目不暇接

遠眺峽谷和群山

峽谷的存在從來都不是獨立一條線

在峽谷兩邊的崇山峻嶺中

還有著一條條支線

他們將山上的雨水、雪水匯聚到峽谷中

這就是溝谷

他們的體量沒有峽谷那麽大

流水也沒有峽谷那麽穩定

卻是峽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份

位於老昌溝溝口位置的成昆鐵路「一線天橋」,旁邊就是通往古路村的騾馬道起點。

大渡河峽谷擁有深溪溝、老昌溝、白熊溝等多條溝谷

這些溝谷

有一些狹長險峻、行人難以穿越

例如深溪溝

但也有溝谷中有人居住

谷底還修有水泥路

例如白熊溝

采編團隊驅車進入白熊溝

懸崖壁立、藍天一線

兩側飛瀑高懸

谷底溪流潺潺

白熊溝,因曾經在其中發現有大熊貓活動而得名。

進入白熊溝後

手機便沒了訊號

途遇一輛越野車從谷中行出

向其打聽路的盡頭是什麽地方

被告知路的盡頭只有幾戶人家

居住著20多個人

種著田地

用著有線座機電話

過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險峻的白熊溝,是大渡河峽谷中雅安市漢源縣與樂山市金口河區的分界線。

穿越險阻的力量

進入峽谷後

采編團隊一行一直是沿國道245線行駛

其實

作為一條人行峽谷

大渡河峽谷中的道路不止這一條

還有兩條立體通道可進入峽谷:

在峽谷的下方

號稱「地下鐵路」的成昆鐵路穿山過洞

在峽谷上方山上

有二戰時修建的樂西公路翻山越嶺

在中國大地上有著無數峽谷

它們給穿越其中的人

帶來各式各樣不同的體驗

或驚嘆其險峻

或沈迷於幽寂

可此次的大渡河峽谷穿越之旅

卻給采編團隊一行

帶來了一種崇高感和敬佩感

而這種感受正是來自這兩條穿越險阻的路

成昆鐵路和國道245線在峽谷中穿行,為防止懸崖上方的落石損車傷人,鐵路上方修建了安全棚頂。

「地下鐵路」——成昆鐵路

成昆鐵路於1952年2月開始草測

1953年提出東、中、西3條路線走向方案

1957年4月

鐵道部審定了西線方案

因為當時渡口市(現在的攀枝花市)的建設

已經提上日程

西線方案利於沿線豐富的

水電、煤炭、礦產、森林等資源的開發

路網布局更為合理

大渡河峽谷中「若隱若現」的成昆鐵路 楊濤/攝

中國鐵路網布局俗稱三橫五縱

五縱即南北走向的五條鐵路

青藏鐵路未建成時

成昆鐵路就是這五縱中最西的一條

具有很重要的戰略意義

可這也是修建難度極大的一條線

整個地區有一半位於烈度7~9度的地震區

沿線地質結構復雜

選線全長1100多公裏

就有600多公裏位於高山深谷之間

成昆鐵路在大渡河峽谷中穿山過洞

幹線跨越的大渡河、金沙江等河流兩岸

谷深坡陡

峽谷兩岸分布著數百米高的陡巖峭壁

鐵路建設條件之艱險惡劣

在中國鐵路史上非常罕見

在施工線上

工人頭上是懸崖

腳下是激流

塌方、落石、土石流等災害

隨時威脅著建設者的安全

尤其是大渡河峽谷段

被多國專家斷言為「修路禁區」

40萬人的築路隊伍

就這樣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建設

最終

一條開創了18項中國鐵路之最

和13項世界鐵路之最的鐵路

在成都到昆明之間架通

建成後的成昆鐵路全長1090.9公裏

全線有橋梁991座

隧道427座

橋隧比達到了41.6%

是一條名副其實的地下鐵路

由於地形限制

沿線122個車站中

有42個不得不全部或部份建造在橋梁上或隧道裏

其中位於大渡河峽谷中的關村壩站

就是一個建在隧道中的「洞中車站」

位於大渡河峽谷金口河入口處的金口河站

則是一個建在橋上的「空中車站」

位於大渡河峽谷中的關村壩站

這條在崇山峻嶺中穿梭的「地下鐵路」

記錄著鐵道兵英勇奉獻的歷史

鐫刻著建設者們的汗水與熱血

1090.9公裏的鐵路

共犧牲了2100余名烈士

平均不到一公裏

就有兩名鐵道兵戰士倒下

位於大渡河峽谷內的鐵道兵博物館內

陳列的每一件鐵道兵文物

都在無聲地講訴著這段悲壯的故事

位於成昆鐵路關村壩火車站附近的鐵道兵博物館,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座以鐵道兵為紀念主題的博物館。

血肉築成——樂西公路

在大渡河峽谷的上方

有一個被稱為「死亡之嶺」的蓑衣嶺

埡口上立著兩個石碑

一個刻著「蓑衣嶺」

一個刻著「襤褸開疆」

翻越蓑衣嶺的這條路

就是著名的抗戰大動脈

樂西公路

1937年

全面抗戰爆發後

上海、南京、武漢、廣州相繼淪陷

遷都重慶的國民政府

鐵路、海運均被日軍切斷

援華物資只能從緬甸

經滇緬公路

繞道貴州進入四川

且萬一重慶失守

國民政府就要遷都西昌

修建樂西公路迫在眉睫

樂西公路東起樂山

經峨眉、金口河、漢源、石棉、冕寧

西至西昌

全程525公裏

於1939年8月開工

1941年2月通車

肩負起抗戰生命線的重責

這條公路的修建卻是難上加難

當時抗戰正進入最艱難的時刻

四川雖是大後方

可也經常遭到日軍飛機轟炸

加之樂西公路要穿行的路段

恰好位於橫斷山北段的峽谷區域

尤其是大渡河一段

上方是懸崖峭壁

下方是大河奔騰

有著「死亡之嶺」之稱的蓑衣嶺

和號稱「魔鬼住所」的巖窩溝

就位於大渡河峽谷上方

修築樂西公路皇木段時使用過的石碾,百姓稱之為「抗戰碾」,如今保存在皇木鎮光景平台處。

為了修建這條戰略公路

國民政府當時動用了20多萬人

因為道路險峻、氣候惡劣、後勤保障不足等原因

築路過程中

被炸藥炸死、滾石砸死、病死、餓死、凍死的工人

超過4000人

平均每公裏死亡8人

成為中國公路史上的死亡之最

另外還有2萬多名人員傷殘

而傷亡最多的路段

就是蓑衣嶺和巖窩溝

蓑衣嶺埡口海拔近3千米,進入冬季就會被雪覆蓋,修建此路段時經常會有工人被凍死。

蓑衣嶺山勢陡峭

冬季氣候寒冷

巖窩溝則是懸崖峭壁、深不見底

築路工人坐在籮筐裏

用麻繩吊在懸崖上施工

據統計

單是巖窩溝這一段

死亡率就達到平均每公裏20人

在當時有一句口號叫

「用我們的血和肉,去填滿巖窩溝」

車輛行駛在樂西公路巖窩溝段

成昆鐵路、樂西公路

這兩條穿越險阻的道路

讓這條巍峨險峻的峽谷

又增添了一種壯美

立體豐腴的人文景觀

億萬年的山水相逢

孕育了無數峽谷

而當人類走進峽谷

又進一步豐富了峽谷的內涵

讓這些寂靜幽谷增添了立體豐腴的人文景觀

早在幾千年前

大渡河峽谷一帶就已有人類居住

而作為南方絲綢之路

重要組成部份的陽山江古道

也位於此

這條古道陸路起於樂山

經峨眉、金口河,翻蓑衣嶺到皇木

過富林在清溪與靈關古道相連

古道水路

是大渡河的漢源至樂山段

大渡河峽谷是古道水路中最險的一段

沿樂西公路從東往西

穿過巖窩溝的懸崖地帶後

會來到一塊開闊的地台

名為皇木鎮

因明清兩代在此伐木修建皇宮而得名

皇木鎮位於大渡河峽谷上方一處較為開闊的台地,可遠眺大瓦山。

可是

深山裏的木頭該如何運往北方呢?

西南大學長期從事明清皇木采辦研究的藍勇教授

用自己的研究成果

還原了皇木進京的路線:

先砍伐木料搭設軌域

皇木順軌域進入小溪、河流

再捆紮成筏

進入長江漂到揚州

再經京杭大運河運達京城

我們不禁開始想象

作為陽山江古道水路的大渡河水面上

一根根皇木浮浮沈沈的景象

也不禁對祖輩的智慧與力量

產生無盡的欽佩之情

我們再原路返回

沿樂西公路從西往東穿過巖窩溝

來到漢源縣永利鄉二道坪

一條索道從這裏跨越老昌溝

延伸到對面古路村斑鳩嘴

橫跨在兩山之間的索道,讓懸崖村交通更加便捷。

這是一個座落在大渡河峽谷核心地段絕壁上的村子

據當地村民講訴

400多年前

他們的先祖為了躲避紛爭

爬上懸崖

在大渡河峽谷上方的台地上安了家

在古代

這裏有著易守難攻的優勢

可在物質文明越來越豐富的現代社會

這裏的人卻被貧困所困擾

不通電、不通自來水、不通公路

就更別提網路和快遞

仿佛是一個被現代文明遺棄的地方

只有懸崖下方成昆鐵路上

火車經過時轟隆隆的聲音

還在提醒著山頂的人目前所處的時代

遠眺大渡河峽谷,和位於峽谷上方的古路村。衛誌均/攝

在很多年前

村民出行得像猴子一樣

在懸崖峭壁上順著藤子攀爬

成昆鐵路修建時

鐵道兵不忍村民如此辛苦

便為他們搭建了鋼梯

還未鋪水泥和加裝護欄時的古路村騾馬道,拍攝於2008年。 楊濤/攝

2002年

村民在老支書的帶領下

在絕壁上鑿出了一條長8公裏

寬不到1公尺的騾馬道

後來當地政府又將這條騾馬道

進行了修繕

鋪了水泥、加了護欄

開鑿在懸崖峭壁上的騾馬道。

村民們的行路安全終於有了保障

而古路村和騾馬道的險峻

也開始吸引一批又一批遊客的到來

很多村民都辦起了農康寶

2018年,懸崖上的古路村擁有了第一條公路,公路直接從村裏通到索道站。 楊濤/攝

在政府的扶持下

古路村如今早已通電、通水、通網

索道開通後

村裏更是通了快遞

與世隔絕了幾百年的懸崖村

終於融入了現代社會

擺脫了貧困

未通公路和索道前,電力工人用肩挑、背扛、馬駝的形式,為古路村運送和安裝變壓器。

峽谷阻斷了交通

創造了世外桃源

而人類

為了生存和發展

又在峽谷中創造了各種通行方式

億萬年的山水相逢

造就了險峻峽谷

而千百年的人類文明

又賦予了峽谷不一樣的內涵

無論是

翻山越嶺的陽山江古道

「一米路橋一米魂」的樂西公路

遇谷搭橋、逢山開洞的成昆鐵路

開鑿在峭壁上的騾馬道

跨越在兩山之間的索道

還是

皇木的進京之路

懸崖村的脫貧之路

都是

人類面對困難與挑戰時

迸發出來的頑強力量的見證

也是

作為全國十大最美峽谷之一的

大渡河峽谷

和其它峽谷之間

不一樣的美

參考文獻:

【大河奇峽】中國旅遊出版社.李忠東 周江陵 鄒容/著

【中國峽谷,如此震撼】星球研究所.雲舞空城/著

【成昆鐵路——心靈與時空的旅行】中國國家地理2007年01期.甘林/著

【中國十大最美峽谷的最簡評介】河山無言.範曉/著

來源:雅安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