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方方:徽州行之余川村

2023-12-11旅遊

文/方方

沿著上莊村邊的常溪河上行,便是余川村。這裏是詩人汪靜之的家鄉。

一般來說,不是專門的研究者大抵不會特意去尋汪靜之故居。但我們既已來到上莊,且知詩人故居就在隔壁村子,順便去看看也是應該。畢竟都是學文學的,汪靜之的名字也都熟知,盡管已無人記得他的詩。曾經有個人跟我說,什麽是名人?就是你完全不知他是做什麽的,甚至不知道他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但你和大家一樣,都聽說過這個名字。這樣的人就算名人。呵呵,這一說有點意思。汪靜之於我們,則遠不止這些。至少我們知道他是新文學時期湖畔詩社的詩人之一。縱然時間已過百年,講述現代文學史的詩歌部份,這個名字仍是要提及的,還有他的詩集【蕙的風】。

常溪河清澈明亮,它的源頭在余川村,流經下遊數個村莊後,匯入新安江。古代徽州人講究風水,對村莊設在哪裏要求頗高。「水口」便是徽州村莊特別重要的選擇。它相當於村子的門戶。古橋、大樹、堤壩、小亭、老廟,諸如此類,都是村莊水口的必配。遠近有山,自然更好。據說有老話講,「女人是揚州的美,風水是徽州的好」。來徽州前,並不知徽州村子對於水口的要求,來後閱讀徽州相關資料方知這些。細想我們已經走過的徽州村莊,可不就是這樣?有專業人士認為水口文化已經是徽州文化的重要標誌之一。

常溪河從余川村流經的第一個村子便是上莊,這裏被叫作「楊林水口」 (見下圖介紹)。據說胡適特別喜歡這裏,曾引楊萬裏的詩形容家鄉的水口:「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配得真好。

在水口,老橋更是必不可少。常溪河上的三孔石橋叫環秀橋,始建於明代。道光年間即1837年被洪水沖毀。時隔56年後的光緒年間,余川村汪立政、汪惕予父子領頭捐款,村民積極響應,環秀橋得以重建。常溪河上這座130歲的石橋,當是余川村最重要的歷史遺存吧。

捐錢修橋的汪立政、汪惕予父子,大有必要專門說一下。我相信很多人都不曾聽過他們的名字,但如果說到汪裕泰茶,至少喝茶的人多會知道。我自己便是如此。著名的汪裕泰茶莊正是他家創立的,始創時間是1839年,稍不留意,就到兩百年了。而更多人所知曉的杭州西湖的汪莊,亦是由他們家後人興建。我也是到了余川村,才知道自己喜歡的汪裕泰茶原創人原來根在這兒,也才知道西湖邊的汪莊為什麽叫「汪莊」。

汪立政老屋

余川村隸屬上莊鎮。村莊姓余,但村民並不姓余。據說最早是余姓家族在此選址建村,後來汪姓家族搬了過來。汪氏子孫繁衍速度遠超余氏,家族日漸壯大,久而久之,便一家獨大了。現在的余川村已是單一姓氏的村莊,全村人都姓汪。所以很多資料在介紹余川村時會特意用括弧註明:「余川村(汪莊)」。

我們沿著溪流一直走到村尾(也不知道是不是人家的村尾)。路隨溪拐,人隨路轉。余川村的自然風光極美,同行的人們驚喜地一下子跑散,有人看橋去了,有人到河對岸看田野。開闊的田園和無邊的綠色,的確讓人心曠神怡。我一個人沿路慢慢行走慢慢觀景。忽見溪邊一戶人家大門的對聯,上寫著:「溪流無歲月,堤樹有春秋」,忍不住大贊。便站在那裏等著散掉的人們歸攏,又喝大家過來看。看罷都說,真好呀!這裏人好有文化。我自是洋洋自得:這裏都是汪家人好吧!不過回家後還是百度了一下,始知這副對聯來自徽州唐模古村擅幹園。知道什麽是好,有審美能力,也是水平。

余川村田園景致的天然純粹,全無雕琢之氣,非常對我們的味口。遠處有層層疊疊的山。有人說,這裏距黃山直線距離只20公裏,不知我們所見到的山是也不是。不過我們來余川村的目的不是看山,而是尋人。為此,我們並未在風景中逗留,轉身走入小巷,進到村裏。

余川村幾無遊客,能遇到的村民也不多。我們一路詢問一路尋找,奇怪的是,所問村民幾乎都不知道汪靜之,更別說他的家。有一條路,甚至可以看到好幾面墻上都寫著汪靜之的詩(真不是汪靜之最好的詩),向近旁村民打聽,仍然無一人知曉汪靜之以及家。尋找中,偶然見一處正在修繕的舊屋,走近細看,發現是汪立政故居。

汪立政故居

轉了大半個余川村,詢問了不下十個村民,仍然沒有找到汪靜之故居。我們無奈,只好選擇放棄。

返回到常溪河邊,那裏有幾個老人零散地坐在家門口曬太陽。不甘心的我們又上前詢問,有村民說可能在村委會旁邊。我找到村委會,那裏關著門,屋前屋後轉了一圈,附近一個人都沒有。在我們已經完全失望之時,一村民過來,指著我們旁邊的一棟房子說,這不就是汪靜之家?

汪靜之家新居

房子就在常溪河邊,它太新式了,我們不相信。我們曾來回路過這房子好幾次,從未考慮過它與汪靜之有什麽聯系。這個村民知道底細,說他家人把房子賣了,新房主在原址上重新建了這個屋。原來如此!

無論如何,我們的尋找也算有了一個結果,盡管它不是我們想要的那一個。要說起來,生活從來都與我們的想象不一樣。它遵循的不是我們認定的邏輯,而是它自己的邏輯。這邏輯就是無邏輯。

離開余川村時,我們很是愉快。盡管沒有找到我們想看的汪靜之舊居,但我們知道了怎麽回事,並且余川村也給我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