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蘇軾筆下的重陽,才是真正的看透人生:歲逢秋涼,豁達釋懷

2024-10-16旅遊

兩九相逢,佳節重陽。光陰荏苒,橘綠橙黃。

此時,光秋月兩相和,山明水凈夜來霜。

此時,楓葉丹,寒露白,秋菊黃,霜降臨。

天高雲淡,登高遠眺,佩插茱萸,感念山河已秋,感念又一場秋涼。

碧雲天,黃葉地裏,又會心生怎樣的感慨呢?

蘇軾筆下的重陽,才算是真正的看透了人生,值得細品。他謫居黃州,在感慨「世事一場大夢」的同時,悟得重陽的意義,看透人生的真諦。

豁達:【定風波.重陽】

定風波·重陽

宋代:蘇軾

與客攜壺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飛,塵世難逢開口笑,年少,菊花須插滿頭歸。

酩酊但酬佳節了,雲嶠,登臨不用怨斜暉。古往今來誰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的重陽節,蘇軾因為「烏台詩案」被貶到黃州已經2個年頭。曾經那個名動京城的少年,如今已成為淪為偏遠小鎮的落魄小吏。不惑之年,本應意氣風華,可他卻仿如「早生花發」的垂暮老人。

這年重陽佳節,他也學詩仙李白,與黃州太守徐君猷等人一起,攜壺登山,飲酒賞菊,賦詩遣懷。

提一壺酒,攜手摯友同登翠微山,一江秋色連波,南雁掠過寒塘。人活在世上,難遇一次開心歡笑的時候,何不趁此美景,趁青春猶在,頭插滿菊花玩個痛快回來?

太陽快要下山了,夕陽的余暉映照著一群朝氣蓬勃的年輕的登山人,與自己這個鬢發半百的人相比,他們顯得多麽的意氣風發啊?可古往今來,青山不改,青絲卻易變白,誰又能逃得過生老病死呢?那就:

牛山悲歌何須泣,衣襟莫讓淚沾濕,豁達胸襟映斜陽。心向陽光無懼霜,且將煩惱隨風去,留得清歡在人間。

年少,菊花插滿頭;年老,酩酊酬佳節。

釋然:【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

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

宋.蘇軾

霜降雨痕收。淺碧鱗鱗露遠洲。酒力漸消風力軟,颼颼。破帽多情卻戀頭。

佳節若為酬。但把清尊斷送秋。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

1082年,蘇軾仍然被困黃州,他沒有人身自由,不能隨意出走,即使因寫了一句「小舟從此逝,江南寄余生」被人誤傳自己乘舟而去,也會驚動地方官員尋找。可見他的心裏也有憋悶。

可他也是幸運的。當地的官員被貶到黃州的是蘇軾,都對他關愛有加,比如太守徐君猷。蘇軾與徐君猷關系甚好,他在寫給徐君猷弟弟徐得之的詩中曾說:「始謫黃州,舉目無親,君猷一見,相待如骨肉。」

這年重陽,徐君猷設宴與蘇軾共飲。蘇軾見徐君猷面帶愁容,於是借這首詞勸慰君猷,把自己內心的惆悵、苦悶以及最後的釋然,一一呈現了出來。

清秋微寒,霜降之際,水痕隱退,留下一片淺碧如翡翠的湖面,有波光粼粼,有汀州若隱若現。酒意漸散,微風也變得溫柔纏綿,輕輕拂過,帶著幾分不舍,颼颼聲中,那頂略顯破舊的帽子卻不願分開。

佳節將至,何以酬謝這匆匆時光?唯有一壺清酒,伴我度過這秋日的寂寥。舉杯邀月,醉眼朦朧間,萬事萬物皆成泡影,到頭來不過一場夢幻泡影,罷了,罷了,何必太過執著。

待到明日,黃花雕零,不僅人感時傷懷,就連那翩翩飛舞的蝴蝶,似乎也為這遲暮之花而憂愁。此景此情,令人心生無限感慨:世間萬物,皆有其時,順應自然,方能心境平胡。

總有遺憾,在走過漫漫來時路,無法回頭,也無法彌補。唯有在未來可期的修遠之道上,釋懷所有的不開心,逝者不可追,來者猶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