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中國應該風情萬種,從爾濱、滬濱看也該更有定力!

2024-01-26旅遊

21世紀20年代的中國,開放加自信,才是真自強!

文 | 海上客

哈爾濱旅遊大火,火到被網友「燒」掉一個「哈」字,幹脆昵稱「爾濱」。

有朋友作爾濱遊,竟然入職做起了旅拍小哥。滿目皆是美美噠,極舒服的、享受型的工作。

哈爾濱流行「俄羅斯公主」 圖:哈爾濱日報

1

之所以說這工作很享受,實在是因為一天到晚在看美女。

媒體報道稱,目前在哈爾濱佐菲雅教堂前拍攝俄羅斯公主寫真的大姑娘、小姐姐極多。當然也有自以為帥的小夥兒。

「無論白天黑夜,教堂前總有頂著寒風拍攝的遊客。她們大都化著精致的妝容,明艷靚麗的眼妝是妝面重心,充滿俄羅斯元素的公主裙則是服裝的亮點。」相關報道如此寫道。

新民周刊

,贊22

海叔不得不佩服這些美麗凍人的「公主們」。許多人在穿上公主裙之前,還是個「南方小馬鈴薯」,這搖身一變就頗具異國風情了。

具異國風情本無不可。就如同某個瓶裝水廣告,照樣馬車、公主,營造夢幻之境。

哈爾濱也不僅僅流行俄羅斯風情,瞧瞧這是哪裏的格調?圖:哈爾濱日報

改革開放以來,曾經有過一些熱火的旅遊景點——一個景點,包攬全球各地「人文美景」,不出國門就能賞到「巴黎鐵塔」「披薩斜塔」「倫敦橋」等等原本熒屏中見之物。

在那個年代,上車睡覺、下車拍照。到了景點前,可不就傻瓜底片相機留影為先嗎?

深圳世界之窗正迎來三十周年慶典 圖:深圳世界之窗微訊號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繼續發展,國人出國之旅從新馬泰,到歐洲八國十國、美國八日十日。再加上科技進步,數位相機留影,直至手機拍照即刻發圈。

這時候,我們的旅遊景點前又增加了旅拍精致照片的生意。這是一種「螺旋式上升」啊!

2

在哈爾濱品味到一些俄羅斯風情,毫無違和感!

原因在於這裏確實靠近如今的中俄邊界。

當然也有令人唏噓之處。比如江北岸、東岸的中國故土。再比如百年前甚至更久的沙俄入侵。

可如今中俄邊境總體安寧。

海叔個人感覺,爾濱佐菲雅教堂前拍攝「俄羅斯公主」照帶給我們的啟示該是較多的。

魯迅和服照

比如前一陣子,一些地方街頭出現穿和服者,竟然遭到一些人的指責。甚至在一些日式料理餐廳匯集的街區,街頭有穿和服者,也被安保人員揪住問詢。

問題在於這些穿著異域風情衣著的人,並沒有違法。他們並非穿著仿制的舊日本軍服、在諸如「八一三」「九一八」紀念日或是別的什麽日子到抗戰紀念場所比如四行倉庫前露頭、拍照。

只是平常日子穿普通和服的話,總感覺無傷大雅。一些抗日先驅也曾穿著和服的呢。魯迅也與日本友人儔唱並穿和服。更何況和服在日本有「吳服」之稱,本就起源於中國。我們實在沒必要聞和服而立即驚恐。

2020年初,東京調布市深大寺養蜂場女孩身穿旗袍為中國加油、募捐 圖:視訊螢幕擷取

不妨再說一事——

還記得那個疫情初起時在日本呼籲向中國朋友捐款的日本女孩嗎?她可是穿著中式旗袍的。

至於「西洋裝束」,更無可厚非。比如哈爾濱那些「俄羅斯公主」造型,其緣起,不少還是當年俄羅斯貴族「仿冒」法國貴族而生發出來的。也就是說,從裝束上,完全能夠看出人類文明互鑒的果實。

今日中國,有人喜歡穿著漢服,但總體上說,那是節假日或者特殊場合服飾。而在平日裏:人們穿西裝、打領帶者有之;休閑服、牛仔褲者有之。「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毫無問題。

紅幫裁縫傳人呂方近影

更有人中山裝翻新成潮流,或者索性著一件長衫過過癮。

紅幫裁縫傳人呂方就曾跟海叔說,長衫上身,跑到一大會址門前,都能感受到滿滿的年代感。

如今也有旗袍這一源於中國滿族之衣著成為國際場合一些女明星所鐘愛的服飾元素。

3

從爾濱之佐菲雅教堂前人頭攢動,更可以看出,過往歲月中,那些在中國誕生的建築,值得我們格外珍惜。

上海與哈爾濱一樣,該留住街區的歷史和文化記憶。

正值上海兩會期間。上海市政協常委、華東理工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安琦告訴筆者,自己已經送出【關於讓上海改造及新建的街區留住歷史和文化記憶的建議】。

滬上張園2023年冬之夜景

在海叔看來,避免千城一面之策,正在於此。

安琦教授說:「上海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建設發展很快,老城區拆建、新建城區,市區面積已經擴大了很多倍。現在的上海只有走進老城區那些受到保護的建築區域才能感受到這個城市是有歷史和文化積澱的,但在老城區拆建部份以及新建街區,已經很難有這種感覺了,找不到歷史和文化的記憶,和其他城市幾乎沒有任何區別。」

在在斯言。

上海中山公園龍之夢近來匯集了一些老上海特色商店

上海,何以上海?就像哈爾濱何以哈爾濱一般。

安琦建議主要三點——

1. 建議有關方面對改建後的老城區進行摸排。 重點調查那些被拆掉的老建築、老小區、老單位,對地塊曾經的歷史、建築、文化、人物、習俗等有關歷史和文化的資料進行整理,無論現在改造成高樓大廈、高架路、新社群、新街道、新商場等,都想辦法在原來的適當位置上樹立標識牌、標識墻、標識碑等形式(形式可以多種),在標識上說明這塊地方曾經的過去,形成歷史和文化的記憶,讓人走進這塊地方,不僅僅是看到現代化的新街區,同時產生歷史和文化感。

2. 建議對新建街區進行摸排,收集、編寫這些地塊曾經的歷史資料,並以標識牌、標識墻、標識碑等形式,在其合適的地方設立,形成這些地方的歷史文化脈絡 。讓人感到這些新的街區也是有文化和歷史的,盡管這些歷史並不是很長,但也會產生歷史感。特別是有些新建街區原來就是郊區的村莊或農田,就把這些村莊的歷史和文化簡單介紹一下,這也將會十分有意義。

3. 建議上海制定相關檔規定,在今後改造及新建街區的工程中,在完成施工後,都要在適當位置設立標識牌,介紹這塊地方的歷史和文化,形成基本慣例,留住歷史和文化的記憶 。

中國,本就該是風情萬種的。既要有民族之風情,又該有包容萬國之特色。唯有如此,大國情懷,才能更有定力!

21世紀20年代的中國,開放加自信,才是真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