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景致記錄:在雲南舊街,徐霞客買飛松,談起采摘飛松的神奇故事

2024-08-20旅遊

前一篇旅遊文寫道,在雲南保山,徐霞客告別僧人寶藏,繼續前行,經過巨松林立的樹蔭,看陽光變成綠色。這天,徐霞客途中冒著暴雨前進,見識到山中雨後絕美的景色……

公元1639年四月二十三,徐霞客命房主人取來園中竹筍作早餐,味道與他家鄉相同。在他家鄉,八九月間的香筍,薰幹後用瓶子貯藏起來,筍味有香氣。

早餐後,他們繼續前行,經過舊街。在劉姓人家手中買了竹筒飛松。「飛松」這東西,又叫狐實,也叫梧實,正如梧桐子一樣,但比梧桐子大一倍,顏色味道也像梧桐子,外殼薄容易剝開,生長在密樹之中:一看見就伐樹才可得到,遲了就只有樹,而子卻全都飛走成空樹了,所以叫做「飛松」,唯有巔塘關外,茶山長官司的少數民族才有這種東西。他們常拿茶葉、黃蠟、黑魚、飛松四種東西入關交換食鹽、布匹。那些人身無衣褲,僅用一幅布束在腰間,上身用一方形布慢披著裹住身子,不知道有衣襟袖子之類。

他們前行六裏,路右邊有一棵大栗樹,相當巨大,但火燒空了樹幹。路左邊就是西江自西面的壑谷中,彎彎曲曲往東流來,沖破峽谷向東南流去。他們已走出固棟西山的西北方。

壑谷在下方盤繞,江流環繞在壑底,尖山突兀聳立在壑谷西南方。他們往西下行一裏,順江北岸往西行兩裏,烏索村的房屋依傍在岡頭。那江水反而折向北流來,路就往南下岡,他們走近江流半裏,有座長木橋橫架在江上,自西往東越過江。橋東頭又有竹叢有房屋。

他們向西半裏,有村莊竹林連片十分興盛。兩裏半後,岡頭巨松錯落,居屋背靠山岡。他們向西下走,跋涉過一處坑谷,又一連走過兩個村莊,又涉過一個坑谷,這才到達山麓。

他們向西上山,山坡間有小河流註。此時天色是正午,他們脫衣洗滌了很久,才往西南沿小徑上走。此時雷雨暴降,他們行走在草叢小徑間,略向西下,涉過一條峽谷底。這裏巨樹參天,橫爬的藤條蒙住山塢,極盡幽深陡峭的氣勢。

他們繞過峽嘴往西,又涉過一處峽底。兩處峽谷都在深樹之中,有小溪塗塗自北流向南,往下註入西來的溪中,合流後向東流往北流出。他們涉到峽谷的西崖,有巨石突立在山崖右側。路由巨石之東,向北上山,曲折上登在樹蔭之中,高高的山崖上翠色欲滴,深樹叢中篩下黃金,他們這才知道已雨晴日出,陰晴弄影,不妨礙淩空上登。

他們上爬三裏,終於登上岡脊。岡脊兩側的山崖都墜入深淵沈浸在碧色之中,崖底下水聲潺潺,但辨不出峽底。岡脊狹窄不到七尺,但在岡脊中段又鋪有木頭可越過去,原來岡脊兩旁都很陡削,中間又有深坑下陷,所以用木頭來填補空處。

他們在脊上行一裏,再向北稍下走,又涉過一處往南下墜的峽谷,向西北上山,上去的路非常陡峻。他們走了一裏多路後,吃了午飯又繼續前進。

稍微平坦些的道路在半裏後,越加陡峻得厲害,一裏之後,又稍平坦些,他們沿峰上的山崖轉到山腰,這才望見尖峰在山溝相隔的土隴樹叢間,卻不知順著走也是一座尖峰。

他們往北,抵達尖峰西側,稍向西下走,越過一處山脊,往西上走,上面全是懸崖和陡削的石磴。兩座山峰之北,又與西面的大山夾成深壑,條形的支脈盤繞前突,山中樹叢濃密蔭蔽,如翠綠的波濤,又如沈浮的濃霧,深深向下,無法窮究邊際,只聽到千百聲猿啼,唱和其間,卻無人能到。

峰頭豎立的巖石鑿成石梯,似太華山的蒼龍脊。兩旁都是危崖,而石脊垂在中間,寬處僅一尺左右,好似龍尾下垂前伸,石階順著山脊走,仰面望去,只見層層疊疊延綿不盡,也不能看到它的邊際。梯子共轉了三個彎後,到山頂。

山頂東西長五丈,南北寬處有一半,中間建蓋了玉皇閣,前邊三開間供奉著白衣觀音,後三開間供奉著儒、釋、道三教聖人,山頂平坦之處如此便完了,它們朝向都是向東面臨前方山峰的峰尖。南北相夾的樓閣是側樓,懸在半空,北樓祭祀真武大帝,下臨北面峽谷,兩頭懸架了臥床招待客人。南樓祭祀山廷,下臨南邊峽谷,在中間敞開作齋堂。這些都是四川僧人法界所營建,原來山上雖然有路,但未開辟,無處可棲身。法界建成,不到五年,今又打算開辟山麓作下殿,所以前往州城未返回。徐霞客愛這裏幽靜險峻,便停留在東側樓。守寺的兩個僧人,一個下山去背米,一個供燒柴煮飯而已。

敬請關註「景致記錄」,看古今美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