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鄉村振興大講堂」汝陽縣:創新利益聯結機制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2023-12-28旅遊

春有百花齊放,秋有層林盡染,彩色小火車穿田而過,稻田音樂節旋律動人……近年來,河南省洛陽市汝陽縣在創新利益聯結的基礎上,探索三產融合營運發展新思路,堅持營運前置、「引鳳築巢」的理念,以數位化利益聯結平台啟用各方力量,從而盤活村集體資源,鄉村營運實踐卓有成效。

盤活閑置資源

拓寬鄉村產業

十八盤鄉登山村位於汝陽縣城西南13公裏處的伏牛山深山區,上世紀60年代,時任村黨支部書記的趙春蘭帶領登山村民用25年改山治土,在荒山石頭坡上修建了550多畝梯田,改變了登山村缺糧少地、貧困落後的面貌,創造了與「紅旗渠精神」齊名的「登山精神」。

但是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走出了登山村,119處自建房處於閑置、半閑置狀態,曾經榮獲國家級、省級榮譽的登山村,漸漸成了一個「空心村」。

在洛陽市委、市政府提出鄉村振興「151」工作部署後,「三清兩建」、返鄉創業、鄉村營運、集鎮建設、「三變」改革等五個抓手,給汝陽縣委、縣政府盤活閑置資源、讓村集體資產增收提供了思路。

「‘登山精神’是具有深厚底蘊的文化資產,曾經一度不為人所知,現在我們透過研學、黨建培訓等多種方式將鄉村資產盤活,不僅為村集體、村民帶來了可觀的收益,還將自強不息的‘登山精神’更好地傳承發揚。」登山村黨支部書記荊新安向記者介紹。

依托登山展覽館的黨建主題教育基地內容,登山村「兩委」決定拓展紅色文化業態,利用村黨支部打造「兩基地一課堂」,即:中小學勞動實踐教育基地、黨員幹部培訓基地和鄉村振興課堂。據統計,自今年6月15日正式執行後,基地先後承接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課、基層黨員培訓、黨支部書記論壇共20多期,累計接待中小學師生及各單位參加黨建培訓人員約 6000 余人次、收入達 73余萬元。

「專業的事情還需要交給專業的人來幹,我們在鄉村營運中,堅持營運前置,引進投資團隊,豐富鄉村業態。」汝陽縣鄉村振興局局長張國濤告訴記者。

登山村引進和美鄉村營運團隊,透過「合作社+公司+農戶」合作模式成立了汝陽縣登山精神文化交流有限公司,以3A級景區登山展覽館、幹部培訓基地、登山農場、梯田為核心,開展中小學研學路線,區域化打造紅色教育培訓研學計畫。由村集體提供本地資源及場地,占股39%;營運團隊投資200萬元對其進行改造、包裝、產業規劃、市場開發,占股57%;其中預留4%的股份招募村民參與投資,並負責計畫的基礎服務工作,讓村民充分參與到鄉村營運及鄉村建設中來。自今年10月8日營運以來,為登山村村集體累計創收31萬余元,村民股東月收益率達到了8%左右,「兩基地一課堂」計畫已初見成效。「下一步,登山村將繼續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徑,依托研學產業,讓遊客可以更好地體驗鄉土特色。」荊新安表示。

共富模式讓登山村村民看到了希望,打造集紅色旅遊、研學旅遊、康養旅遊為一體的生態旅遊示範村,是登山村村民共同的目標。村「兩委」規劃設計的鄉宿、鄉廚、鄉學、鄉遊、鄉宅等計畫剛啟動,就有不少村民報名入股。

稻田為景

探索農旅融合之路

9月29日,汝陽縣第三屆「獨稻三屯」稻田音樂節在東保村舉辦,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遊玩打卡,感受農旅融合的新鄉村風貌。

「我就住在附近,聽說這裏開音樂節就帶孩子來看看,稻田小鎮的田園風光很有特色,音樂節現場氛圍很好,小吃集市也是熱鬧非凡,音樂、美食、美景,這不就是我們向往的田園生活嘛。」遊客李女士說。據悉,這場為期8天的音樂節,吸引了周邊遊客5萬人次。

9月29日,汝陽縣三屯鎮東保村舉辦稻田音樂節。

眼前這幅「一瞥皆風景」的田園畫卷,就是以峴山為背景、以稻田為藍圖、以鄉村振興為著力點建設的三屯鎮農旅融合計畫——東保稻田小鎮。

東保稻田小鎮是三屯鎮黨委、鎮政府依托稻田空間環境資源特色,以「重塑一產,接二連三」的產業發展理念,融合農耕體驗、休閑娛樂、特色小吃、研學文化為一體的農旅融合綜合計畫。如今,這裏已成為「春賞油菜花,秋觀稻田節」的網紅打卡點。

傳統農業生產價值低,農田原本只能透過耕作生產糧食創造價值,東保村引入營運團隊進行設計,把村中閑置的土地統一流轉到村集體,整合千畝稻田作為背景,打造具有田園特色的農旅小鎮。村民的流轉土地除了每畝發放200元土地流轉金以外,還每年給村民發放700斤小麥。

為了調動村民深度參與到鄉村建設中來,稻田小鎮透過「股份經濟合作社+鄉村合夥人+鄉村振興理事會」模式,發動村民以股東或鄉村合夥人身份參與計畫營運。

稻田觀光小火車是東保村今年中秋國慶假期啟動的農旅計畫,由村集體提供觀光小火車產業執行場地(即稻田小鎮),占股20%;村中有想法、有幹勁的4名村民作為鄉村合夥人並負責計畫營運,占股60%;另有24名村民作為村民股東占股20%。自今年10月執行以來,僅觀光小火車一項累計創收33840元,並按比例實分時紅。

美食小吃車生意火爆,園區提供小吃餐車、人流量,攤主帶著食材、技術就做能生意,每單收益的15%分給村集體,這種共贏的模式是園區和攤主的雙向賦能。

目前,稻田小鎮內共有8個計畫,4個鄉村合夥人參與、47位村民入股,入股總金額達到43.6萬元,僅1個月就實作營收24.5萬余元。

據了解,此次稻田音樂節村歌曲目創作均由本地村民采取集體創作的形式,邀請東保村的老校長、退休教師、大學生、群眾代表、返鄉創業者等共同參與。村歌透過音樂節讓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增強了群眾的凝聚力。

「我們不搞鄉村城市化,我們要把農村建設得更有農村特色,村舍是景點、農田是公園、生產路是旅遊線,村集體和村民變成增收的主體,讓村民充分參與到鄉村建設中,激發群眾共創美好家園的內生動力。」汝陽縣委副書記、縣長姬素娟說。

數位賦能

建立利益聯結機制

早上7點,登山村村民李新平收到了56.98元的計畫分紅,看著手機裏的收益統計小程式,李新平算了一筆賬,自10月份入股登山勞動實踐教育計畫以來,累計分紅700多元。對這一收益結果,李新平露出滿意的笑容。

圖為登山村數位鄉村營運大數據平台,透過平台可以即時統計每日消費情況及分紅情況。

基於登山村、東保村在鄉村營運的實踐與探索,汝陽縣引進了一套「整村營運、即分時賬」的數位鄉村營運系統,將鄉村產業與村集體、村民進行深度繫結,實作利益分配即時到賬、清晰可查。

李新平所使用的小程式就是這個系統的終端之一。登山村勞動實踐教育計畫中,他入股了4000元,在股東客戶端,他每日開啟手機小程式,便可以看到當日的收益分紅情況。從營運端,村「兩委」可以即時看到村內每個計畫的收入情況、銷售類目排名情況、分紅比例及分紅記錄。

「數位鄉村營運系統就像一個萬能插座,對內連線了村集體和村民,即時、直觀的分賬系統讓村民明明白白、讓幹部清清白白,充分調動了村民參與的積極性。對外連線了資本和資源,讓環境資源資本化、經營風險市場化,為資本下鄉、人才引進提供了一個真實可靠、視覺化的評估系統。」系統營運方負責人路國慶說。

一股投資熱潮正在汝陽縣興起。「村裏的產業知根知底,把錢投進去我們放心,縣裏政策好,給村民的分紅比例高,比存在銀行理財收益高多了,分紅每天即時到賬,用錢還靈活,村裏再開展新產業我第一個報名參加。」村民吳藥枝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引入鄉村合夥人營運計畫,股份即分時紅,村民的投資意識被激發,一說起村裏上新計畫,大家都爭相報名入股。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啟用農村閑置和低效使用的資源資產,最佳化使用農村的生產和生活要素,充分激發村民參與鄉村建設的積極性,成為鄉村建設中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這套「即分時賬」的數位鄉村營運系統,可以更好地簡化流程,增加利益相關方的信任度,把更多精力放在產業開發及經營上。

今年11月,洛陽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韓治群在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分享了數位化整村營運(汝陽模式)的實踐探索,為數位賦能鄉村建設,充分激發村民參與鄉村振興積極性和社會資本助力鄉村振興提供了可借鑒參考的案例。

目前,汝陽縣已將這套「整村營運、即分時賬」的數位鄉村營運系統上升為縣域數位鄉村發展戰略的重要抓手,並將其與城鄉融合發展。

「把強縣和富民統一起來,把改革和發展結合起來,把城鎮和鄉村貫通起來,以數位化平台賦能鄉村營運,對鄉村治理、鄉村建設具有重要作用。」汝陽縣委書記趙振峰說。

來 源:【中國鄉村振興】2023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