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追尋桃花源三:步入桑竹田園領悟世外凈土的桃花源

2024-02-01旅遊

用了1個小時完成了由南向北的地下溶洞中穿越,於上午9:20分走出了懸在半山腰的太古洞口。洞外的絕壁上,兩股清泉跌落下來,掉進了幽潭之中。潭水邊,有一廊橋橫臥,而在廊橋的兩端,各挑起了一座臨水涼亭。洞幽,山峭,水碧,風景這邊獨好。

沿石階而下,又見一泓綠水,跨越綠池的長廊名為桃源福廊,旁邊的幾座仿古建築就是桃汁坊。這裏的景觀和太古洞外的景物融為一體,組成了一幅立體的山水畫卷。如果遊覽半程桃花源的遊客,到此就必須打道回府,不能再向前行,因為太古洞只能單向而過。

從桃汁坊旁的石階持續下行,道邊立著層層台階式的竹筒祈福簽棚,上面掛滿了長短不一的細竹筒,陣陣的山風襲來,將這些竹筒吹得左右擺動,「嘩嘩」作響。順坡轉下,我的眼前出現了一座茅草搭就的山寨門,上書「世外桃源」。

穿過山寨門,就跨進了東晉時期著名田園詩人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這時,我忽然想起在酉州古城中見到的一幅旅遊宣傳語「世界上有兩個桃花源:一個在你的心中,一個在重慶酉陽」。是啊,穿過漫長的太古洞,終於看到了這塊遠離紅塵的一方凈土。

桃花源是5A級旅遊景區,總面積2734公頃(約50平方公裏),由世外桃源、太古洞、桃花源森林公園、金銀山、酉州古城和二酉山等六大部份組成。其森林覆蓋率達到80%以上,是重慶市「特色森林公園」,中國登山協會戶外運動訓練基地。

順著青石板鋪就的步道,行走在幽靜的山谷中,看著一面絕壁十分峻峭,就像前天去過的龍缸天坑絕壁一樣陡直。再看三面的山崖上,原始林木茂盛,郁郁蔥蔥,青翠欲滴,沒有一絲深秋蕭條的景色。此情此景,讓人的內心,充滿了恬淡、寧靜和舒暢。

正走著,一片翠綠的修竹林出現在眼前。穿過茂密的竹林,是兩個相連池塘,塘邊是座吊腳樓,繞房檐下掛了一圈金黃色的玉米,裊裊炊煙,飄過灰瓦屋頂,一派田園風光。我們跨過小石橋,沿小徑來到房前,登木梯而上,見門楣上掛著「桃源人家」。

進入木樓內,裏面有個大火炕,中間是熄滅的炭盆,上放著一壺老酒。炕頭上堆著十幾只圓草墊。靠墻是兩排木架,裏面擺著一些瓷器。炕下還立著一只烤紅薯的大缸,遊人可坐在火炕上休息。旁邊的屋子分別還有藥鋪,米鋪等,生活氣息濃厚。

建在另一處池塘邊的吊腳樓,掩映在濃蔭之中。它的下層是「蒙童館」,幾排書桌旁坐著七、八個身著古時漢服的小孩,正在靜靜地聆聽私塾先生的啟蒙教育。上層則是「榭溪緣」,我們沒有上去,繞過池塘,來到被稱之為「躬耕園」的幾處茅屋。

茅屋外,靠墻碼放著整齊的柴堆。室內,一身穿東晉時期古裝的婦人正蹲在柴火竈前,燒火做飯。我一進去,就被竈中吐出的滾滾濃煙嗆得退了出。屋前的院壩裏,有一村婦正在竈頭上攤著煎餅,而身前的案板上,擺放著油炸馬鈴薯,還有幾個金色大柚子。

繼續行走,進入了太古桃源。映入的是一個靠墻而立,高約3公尺的巨大背簍,裏面裝滿了玉米棒,有不少的遊客在那排隊,等著背簍拍照留念。過去,就是一座連排竹茅屋。屋檐下,掛著十余只竹籃、竹筐、竹簸箕等。屋中的火塘邊,一個古裝人正編著竹制品。

就這樣,陸續走過桃花源中的菊園,桃源居,桃之夭夭,夢幻桃源,農事坊,鐵匠鋪,染布坊,石磨坊,曲水流觴,酒坊等。茅屋內,有的掛有一束束金黃的玉米,有的懸著一串串火紅的海椒,有的擺放著一件件耕田的農具,裏面的勞作人員全都身著古裝。

桃花源中的村落,民居,鋪位,攤點,以及田間地頭的采擷,耕作,基本上還原了古代人們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場景,呈現出「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裏可耕田」的田園風光,讓我恍然有種穿越到千年以前的古代之感。

點綴在十數畝良田之間的這座座茅屋,有數條小徑交錯相通。這些田地,環繞美池,盛栽桑竹。特別是還有田邊的桃花湖,它周長約400多米,水深3公尺,水色碧綠,清澈見底。在平靜的湖面上,飄搖著一葉小舟。桃花島上,亭榭廊橋,垂柳依依。

我和妻子盡情徜徉在這片清涼寧靜桃花源之內,欣賞著古代人們在田間地頭的勞作,體驗著古代人們在簡陋茅屋草堂裏的兒女情長,品味著古代人們在無汙染的青山綠水中自由自在地生活,感受著古代人們與世無爭的樂趣,不看時間,忘記紅塵,歲月靜好。

秋色來遲的桃花源中,雖無桃花,但有仙緣。我們漫步來到了後有山崖巍然屹立;中間夾雜著綠樹掩映著的五柳廊橋、桃汁坊和辭亭;前面就是仙霧繚繞,碧水蕩漾的美池。美池旁邊,有柳樹成蔭的古村落:「潛村」和「拙村」。這裏山色清麗,水霧彌漫,猶如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