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渴望放假是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常常提起的一個話題,而時至今日,中小學生卻很少提起這個話題
中小學生一般都會放寒假和暑假,但是在寒假和暑假通常還保持著和在學校上課期間相同的作息習慣,以至於無法感知假期的存在。
有許多中小學生,假期參加各種補課班,時間從早到晚安排得井井有條,雖然節約了時間,學習了更多的技能,但是不得不說讓假期失去了放松和休息的作用。
許多中小學生仍然會利用假期使自己適當放松,但更多的是透過利用補課班晚上下課的間隙和同學去商場吃飯,或者和補課班的同學,利用手機聊天,這些都難以起到和外出旅遊、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相同的放松效果。
當然,假期的概念模糊,也和學生自己的娛樂方式有關。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中小學生越來越多地選擇透過上網來愉悅身心或者與同學交往。在假期,即使抽出時間去旅遊,很多中小學生仍然抱著手機,保持和平日裏關系要好的同學的交流,而不願意花時間了解外界。
互聯網讓中小學生形成了固定的社交圈子,大家討論固定的熱點明星話題,玩相同的遊戲,甚至有相同的作息習慣,交流時候的語言也如出一轍。突如其來的假期,反而讓很多中小學生覺得難以適應。
假期概念模糊的背後,最重要的原因依然是老師的要求和父母的期望。雖然假期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如此重要,但是老師和家長普遍更希望學生在假期期間保持和平時相同的學習、生活節奏,而不是透過旅遊等方式放飛自我。
目前,假期概念模糊的中小學生非常普遍,有強烈意願想要過一個「不一樣」或者「有意義」的假期的中小學生,只占非常少的比例,而這其中能夠透過自己的努力,規劃行程,購買車票,外出旅遊,並且認真參與、有所收獲的,則比例更少。
許多城市都有藝術展覽或者文藝演出、話劇,但是參加這些活動的中小學生,大多是因為補課班贈送了相關門票,或者是因為自己本身有相關特長,或者是因為自己的朋友圈裏有人喜歡,相約結伴而去,很少有人會自己搜集相關資訊,自己選擇透過這樣的方式使假期變得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