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又怎麽了!樂山大佛咋回事,巧合還是另有他因?

2024-08-08旅遊

巍峨的樂山大佛,屹立在岷江和青衣江交匯處的峭壁之上。

它默默地見證了千年風霜雨雪,見證了歷史的滄桑巨變與興衰更替。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珍寶,它不僅記錄了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還寄托了人們對安寧和幸福的美好祈願。

盡管如此,許多人並不清楚,這座大佛用了整整90年才最終完成建造。

民間流傳著一個神秘的傳說,說「大佛四次閉眼,必定會發生重大事件」。

那麽,關於樂山大佛的建造,是否還有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呢?

樂山大佛「閉眼」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麽呢?

歷時90年建造的佛

樂山,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古代被稱為嘉州。其地域內交匯著三條著名的江河: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

在這片水域的交匯點,尤為壯觀的景象出現在淩雲山腳下,河流在這裏奔騰不息。

美景固然壯觀,但在夏季洪水肆虐時,波濤洶湧,經常導致船只傾覆和人員傷亡的慘劇。

在淩雲寺,海通禪師懷著慈悲之心,目睹了世間百姓所遭受的深重苦難。

他毫不猶豫地立下宏願,發誓要在這片土地上鑄造一尊巍峨壯麗的大佛,以祈求蒼生安寧與庇佑。

海通禪師毫不猶豫地踏上了籌措資金的漫漫征途,經過整整二十年的辛勤奮鬥,最終帶著大量資金回歸。

然而,不幸的是,這筆資金引起了當地一位貪官的覬覦,他試圖將這筆善款占為己有。

面對貪官的刁難,他毅然挖去雙目,以此表明決心,堅決捍衛這筆資金。

海通禪師的舉動,不僅強烈震懾了這位貪官,還讓他徹底覺悟,深感悔恨,最終決定摒棄貪欲。

公元713年,正值唐代開元元年這一歷史時刻,樂山大佛的建造工程正式啟動。

那時正值唐朝武則天統治時期。由於她對佛教的極度推崇,特別是她自稱為彌勒佛的轉世,這使得彌勒佛在當時的民間極受歡迎。

因此,當時的人們在為樂山大佛選擇造像時,決定采用彌勒佛的形象。

樂山大佛在修建的早期階段進展非常順利,佛頭至佛肩的輪廓很快就顯現出了初步的形態。

然而,當佛像的輪廓剛剛顯現,不幸降臨,海通禪師為這座大佛傾註了畢生心血,卻突然去世。

由於大師的逝世,這項工程被迫擱置了多年。

幸運的是,劍南節度使章求兼瓊被任命到樂山,他對佛法的信仰與大師相同,得知大師的事跡後深受感動。

他看到尚未完工的樂山大佛,心生遺憾,遂捐獻了二十萬兩俸祿,並立即上奏朝廷,懇請撥付八百萬兩稅銀。

在他的努力之下,大佛從肩膀到膝蓋的部份得以繼續雕刻成型。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章求兼瓊因為某些原因被朝廷調離了原職,導致樂山大佛的修建工程再度陷入停滯。

更加不幸的是,隨之而來的安史之亂無疑是雪上加霜,致使大佛的修建工程被迫中斷了長達四十多年!

直到公元784年,另一位名為韋臯的官員來到此地,他也是一位虔誠的佛教信徒。

因此,他毫不猶豫地獻出了自己兩年的薪資,總額高達四十萬兩白銀,用於繼續大佛的建造工程。

歷經種種艱辛,終於在公元803年,樂山大佛的宏偉身姿得以完工。

為了紀念樂山大佛的建造,韋臯特意撰寫了一篇碑文,題為【嘉州淩雲寺大彌勒石像記】。

這座石碑歷經歲月洗禮,如今依舊屹立在峭壁之巔,靜靜地見證著歷史的風雲變幻。

樂山大佛的建造歷時九十年,經歷了歲月變遷與王朝更替。

或許正因如此,民間流傳著「大佛四次閉眼,人間四次出事」的傳說。

大佛的四次閉眼

1962年,中國南方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嚴重旱災。

田地裏幾乎沒有任何收成,百姓們陷入了嚴重的饑荒,許多無辜的生命在這場劫難中不幸逝去。

從這次災難起,樂山大佛閉目的傳說在民間悄然興起。相傳,它因不忍目睹人間的苦難與疾苦,才閉上了眼睛。

無數百姓不辭辛勞,翻山越嶺,紛紛前往樂山,朝拜大佛,祈求佛祖慈悲為懷,早日解除旱災,恢復往日的安寧與豐饒。

或許某個事件僅僅是巧合,但1963年南方發生的洪災卻使得人們對某種傳說的信念更加堅定。

那一年,中國再一次遭遇了自然災害的嚴峻挑戰。

南方地區暴雨如註,江河泛濫,洪水猖獗。

滔天洪水淹沒了無數家園,百姓們被迫流離失所,生活陷入了極大的困境。

北方地區則經歷了持續的幹旱,土地龜裂如同龜殼,農作物枯萎,收成遙不可及。

在這民不聊生、水深火熱的艱難時刻,樂山大佛再次閉上了眼睛,仿佛它也不忍心目睹這世間的無盡苦難。

1976年對我們而言,是極其痛苦的一年。

在一月,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在北京逝世,不久之後,我們偉大的毛主席也離開了我們。

7月28日,河北唐山遭遇了一次特大地震的嚴重沖擊,全國各地陷入了深深的哀悼之中。

在這一年悲痛的時刻裏,另一則傳言悄然流傳開來——樂山大佛再度緩緩閉上了它那充滿慈悲的雙眼,仿佛也在為那些無辜逝去的生命默默哀悼。

正值全國沈浸在失去親人的悲痛中,這一「閉眼」事件無疑讓人們對樂山大佛「閉眼」傳說的敬畏與感慨更加深刻。

時光飛逝,轉眼間便是2000年,千禧年的到來使得世界煥然一新。

當所有人都滿懷期待地迎接新世紀的到來時,樂山大佛卻再次閉上了眼睛,這在當時引發了不少的恐慌。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這次竟然什麽事情都沒有發生。

那麽,樂山大佛閉眼的原因究竟是什麽呢?

閉眼的科學解釋

對於樂山大佛「閉眼」現象,科學界始終持謹慎態度。

經過深入研究後,眾多專家學者認為,這一被稱為「閉眼」的現象,很可能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視覺錯覺。

樂山大佛位於風景如畫的四川盆地,這裏四季雲霧繚繞,氣候溫暖宜人。

在特定的天氣狀況下,如大霧籠罩或光線昏暗的時候,從遠處眺望大佛,人們的視覺可能會產生錯覺,誤以為大佛閉上了眼睛。

此外,樂山大佛這座歷經千年風霜的石刻巨像,因長期暴露在風吹、日曬、雨淋之中,自然而然地表面出現了風化和剝落等不可避免的現象。

這些自然環境因素可能使大佛的眼部變得模糊,從而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其「閉眼」的誤解。

為了確保這尊歷經千年的大佛保持健康,科學家們也采取了多種措施。

專家們利用先進的三維雷射掃描技術,對這座宏偉的大佛進行了全面而細致的「健康檢查」。

這項技術憑借其卓越的精確度,能夠捕捉大佛身上的每一個細微之處,甚至連那些隱藏的細小「傷口」也難以逃脫它敏銳的「眼睛」。

其次,專家們為樂山大佛精心打造了一個數位化的「映像」。

他們利用先進的電腦技術,將大佛的照片巧妙地拼接,構建出了一個逼真的3D模型。

這個數位化的「映像」為我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使我們能夠在電腦上全方位、無死角地欣賞大佛的壯麗景象。

同時,這也將為專家們深入研究大佛的精細結構及其歷史演變提供有力支持。

由於樂山大佛位於四川盆地,那裏獨特的氣候條件,尤其是常年濕潤且頻繁的雨水侵蝕,給佛像的保存帶來了很大挑戰。

早在建設伊始,古人便洞察到了這一問題,他們精心設計了一套科學而完備的排水系統,以最大程度地減少雨水對佛像的侵蝕。

歲月荏苒,樂山大佛的排水系統不可避免地走向老化,佛像表面在自然環境的作用下,逐漸被青苔所覆蓋。

針對這一情況,文物修復專家們運用了先進的熒光探點技術來進行樂山大佛的修復工作。

這項技術能夠精確復制熒光點,從而迅速準確地定位佛像的破損部位,進而開展有針對性的修復工作。

結語

樂山大佛不僅凝聚了千年古文化的精髓,同時也是中國佛教文化傳承的重要象征。

我們更應積極地保護他,抵禦歲月的侵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