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賞詩閱文遊西湖/鳳山與龍山(6)/月巖

2023-12-26旅遊

鳳凰山奇景古跡頗多,今仍留存的自然奇石之景,除排衙石外,知名的尚有月巖。

鳳凰山月巖

清*釋超乾【鳳凰山聖果寺誌*寺山舊跡*月巖】雲:「(月巖)在寺右肩,去禦教場中路。 群玉瓣瓣攢立,宛然如削。青芙蓉中擁規峰。有隙如鏡,徑二尺余,惟中秋子夜與隙相映,如合璧然,故名。 壁鐫題詠,漶滅過半。如:高大光明、光影中天、本來面目。蔡襄題:‘石門月巖、無影相’;楊思孔題:‘垂蓮石’。陳天瑞詩旁有月榭,廢。‘夕照通明’,方九思題石坊,存。」

此巖既稱月巖,應亦與月景有關。

清*陳時【湖上青山集】載:「月巖:(在中峰西南。)【七修類稿】雲: ‘鳳凰山有石如片雲,拔地高數丈。將巔,有一竅徑尺余,名曰月巖。惟中秋之月穿竅而出,余則否。傍有月榭。’ 」其詩雲:

「絕頂見孤圓,一峰青突兀。有約中秋中,來玩月巖月。小榭月華多,紅闌橫翠樾。」

文中提到的【七修類稿】一書,為明代杭州人郎瑛所著。其它古籍對月巖也有類似的描述。

明【西湖遊覽誌】雲: 「月巖,石壁削立,有隙如鏡,中秋蟾魄斜圓,清輝滿隙,若合壁然。其傍有月榭。」

明末陳錫仁【西湖月觀記*十二月記】雲: 「自梵天寺而北折而西,為勝果禪寺,南連秦望,東亙吳山,笑語落富陽。月巖最善,中秋清輝滿隙如合璧。」

清*倪璠【神州古史考*鳳凰山】雲 :「有月巖,石壁削立,有隙如鏡。中秋,穿壁斜回,清輝滿隙,若合璧然。其傍有月榭。

巖中有一空洞,「有隙如鏡」

古人沈捷的【月巖】詩,詮釋了以上諸文中的關鍵詞,如:有隙如鏡、中秋、若合璧然

「月巖有月竇,疑是神鬼鐫。高擎石之杪,空洞徑尺圓。

日月出沒時,光影皆斜穿。獨是中秋夜,奇景不可箋。以月嵌月竇,分毫不爽焉。

老僧指示予,予初疑浪傳。

襆被約友人,候月聖果巔。童仆性狂躁,數往驚否然。

直至將夜半,明月當中天,月循竇中入,地下玉鏡旋。人由竇中視,天上合璧懸。

攜月就心印,快睹舊物還。太息下山路,勿復疑山川。」

讀上詩,知所謂「 有隙如鏡 」,指月巖裏某塊巖石之上端處 (石之杪) 有一竇(隙),形狀為中徑約尺把的圓洞,一如嵌入在巖石上的鏡子。

之所以與 中秋 日有關,是平時日月出沒時,光影皆斜穿此如鏡的巖竇,而獨在中秋子夜分時,奇景出現,天上的月亮正不偏不倚地嵌入在此巖竇(月竇)中,分毫不爽。

初,是老僧對詩人描述此奇景的,詩人懷疑只是浪傳而已。於是詩人在中秋夜約了友人,帶著襆被去驗證此景。上半夜,性子急躁的童仆頻頻去看,頻頻驚其否然;直至夜半(子夜),明月中天之時,見「月循竇中入,地下玉鏡旋。人由竇中視,天上合璧懸。」故有「 清輝滿隙,若合壁然 」之說,始信「勿復疑山川」。

月巖上的「無影相」、「光影中天」等古代鐫刻大字,應也是對中秋夜月巖之景的描述。如果說,古鐫刻中的某些題詞真的是蔡襄所題,那麽,應該在北宋時,人們對月巖就有所關註了。蔡襄,北宋著名書法家,北宋治平二年時曾任杭州知府。

月巖上,還存有古代詩刻的痕跡,為宋末元初*陳天瑞【月巖】詩:

「怪石堆雲矗太空,女媧煉出廣寒宮。一輪常滿陰晴見,萬古無虧晝夜同。

搗藥聲繁驅白兔,漏天孔正透清風。光明自照如來境,肯學嫦娥西復東。」

月巖上古刻:光影中天

有人認為鳳凰山月巖與西湖的平湖秋月及三潭印月景點是南宋三大著名的熱門中秋賞月處,其實不然。時西湖在杭州城外,人們在夜間出城賞月有諸多不便;而鳳凰山月巖,因在皇宮禁苑內,屬殿前司衙門管轄地段,更有關南宋諸史料(如【夢梁錄】、【武林舊事】等)中,關於皇家八月半賞月有記述,但均未提及鳳凰山月巖,可見其地賞月十分冷門,亦未見有南宋詩人吟詠鳳凰山月巖之詩留傳。

直到宋末元初,始見有關於鳳凰山月巖之詩,如宋末元初*儲泳【月巖】詩:

「天然合成璧,落月透巖暉。不盡團圓影,應知晦蝕機。

騎蟾人已去,搗藥兔忘歸。惟有婆娑桂,吹香度客衣。」

宋末元初的阿拉伯人蒲壽宬【月巖】詩:

「皎皎應如欲下弦,為誰長掛此巖前。行人莫笑中空洞,空洞中間盡是天。」

而在明代之後,鳳凰山回歸民間,遊訪月巖者不絕,文人畫家紛紛為其題文吟詩作畫。

明•釋雪江【逢勝果寺僧】詩

「不見山中侶,梅花又隔年。長思月巖下,幾夢郭公泉。

花鳥春相得,煙霞病共憐。一罇上元月,喜爾共燈前。」

清*王又曾【題月巖聽泉圖】

「空山秋老白雲封,落葉堆林過鹿蹤。憶得冷泉亭曉坐,四無禽語一聲鐘。」

今月巖之中,亦有一泉池。

遊人在泉池邊

明代錢塘文人高濂,作【高子四時幽賞錄*勝果寺月巖望月】文:

勝果寺左,山有石壁削立,中穿一竇,圓若鏡然。中秋月滿,自竇中望之,光如合璧。

秋時當與詩朋酒友,賡和清賞,更聽萬壑江聲,滿空海色,自得一種世外玩月意味。

左為故宋禦教場親軍護衛之所,大內要地,今作荒涼僻境矣。何如鏡隙,陰晴常滿,萬古不虧,區區興廢,盡入此石目中。人世搬弄,竊以為冷眼偷笑。」

此文雲在鳳凰山月巖望月,有在世外玩月的意味。回首再看人世,昔日大內要地,已成荒涼僻境;惟月巖之竇,陰晴常滿,萬古不虧,似冷眼旁觀眾人,偷笑何來去匆匆!

明代畫家李流芳【西湖臥遊圖*勝果寺月巖圖】雲: 「月巖巖石奇秀,甲於兩山;而月巖尤為奇勝。不知何人樹一綽楔而障之,又於巖上鑿字作道學語,可笑。石丈無靈,見汙傖夫。余此畫雖不能傳神,亦足為洗垢矣。」

李流芳以畫家的眼光看月巖,認為其奇秀應在西湖群山中之首,推為第一;文中「兩山」,指西湖的南山與北山。李流芳似十分推崇自然,不喜在自然之景中的人文雕琢,斥巖上鐫刻為可笑之極的「道學語」,是傖夫所為。想象李流芳所作月巖之畫,一定是忽略了巖上的石刻大字,以其之言:「足為洗垢矣。」

李流芳文中雲:「不知何人樹一綽楔而障之。」其中「綽楔」,猜想是指月巖邊的木牌。或是原有月榭的遺留物,【鳳凰山聖果寺誌】雲:「有月榭,五楹,萬歷初廢。」

明嘉靖時浙江布政使蕭一中曾寫有【月榭】詩:

「秋月同看此夕圓,坐中風景共悠然。微茫山色青天外,隱見江濤綺席間。

蓬鬢漸因時節改,壯懷徒為世情牽,巖前高閣空寥廓,又過今朝一日添。」

今人遊月巖,有新發現,說於春分日上午九時許,從月巖石竇(鏡隙)中可見空中的太陽,未知確否?!待爾驗證。

今網上圖片,春分日上午月巖鏡隙中可見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