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2023年旅行報告,恭喜你的班味又淡了80%

2023-12-30旅遊

2023年,對於旅遊行業來說是特別的一年。我們久違地踏出了家門,在戶外大口呼吸。對於我們來說,這也是重新開機旅遊、重返世界的第一年。


我們積蓄已久的旅行熱情,在這一年終於迎來了釋放。

△ 旅行變得更休閑、自在、治愈。(圖/unsplash)


這一年的旅行關鍵詞變得 更具象、更貼地、更小而美,我們也變得更能感受「附近」的美好,更能遵從自我的精神需求, 讓旅行變得更休閑、自在、治愈。


請繼續下滑查收你的2023年度旅行報告,這一年依舊好奇不止、步履不停的你,辛苦了,請不要忘記繼續勇敢地享受世界。


最有「班味」的人在:

「特種兵遊」

這屆打工人,主打一個上班KPI、下班也KPI。「特種兵遊」雖發源於大學生,但後來在年輕職場人之間才迅速蔓延。


這類旅行人秉持一種 「只打尖不住店」 的消費理念,極限旋風式路過、吃過每一個城市——30小時往返1300公裏遊6大景點、24小時吃遍秦皇島、5天遊6省13城……總之怎麽省錢,怎麽快捷,就怎麽來。


當學習、工作都被KPI包圍,人生的吃喝玩樂又哪能幸免?


當對旅遊的渴望之火已經呼之欲出,在有限的錢和時間內做精打細算,就是一種當下年輕人「既要又要」的寫照,背包客的窮遊可能略顯過時,「 特種兵遊」才最能體現「效益至上」的價效比之選。


這是一場青春的遊戲,也不失為城市、景區面臨的一項極限挑戰。正如歌手陳奕迅所唱,「不夠爆炸怎有話題讓人誇」,如何制造爆款,成了每一個旅遊城市的重要課題。


最有語言藝術的人在:

Citywalk

將遛彎兒、散步、逛街、暴走、軋馬路、串胡同統稱為「Citywalk」,是一種當代人的語言藝術。明明字面都表述同一種動作,但Citywalk一冠名,就多了些許洋氣、詩意和生命力。


不是所有的逛街都可以被叫「Citywalk」,它的精髓在於城市。


比如有些city不考慮walker的需求,只考慮道路夠不夠滿足汽車通行;有些city沒準備好給人walk,只能靠一身腱子肉硬walk。


步行友好城市需要從街道步行的安全性、舒適性、便捷性以及政策管理 等多個維度出發,比如香港、澳門、深圳和上海就是非常適合Citywalk的城市。

△福州城市森林步道。(圖/視覺中國)


Citywalk的靈魂還在於「漫步」。大多數城市人忙於趕路,無法體會漫步的魅力。


但用雙腳漫步, 是在深入探索城市的肌理、貼近城市的呼吸、感受城市的氣質, 它的主題可以是文藝,歷史,也可以是美景、美食、人文社群,甚至小到咖啡店、書店、菜市場都可能是貫穿路線的元素。


Citywalk成為年輕人的新寵,靠的也是「搭子社交」。每個人都有各自熟悉的city,或者感興趣的主題,結伴一起walk,遛彎兒才有勁。


最容易上頭的人在:

徒步登山

2022年被稱為「露營元年」;到了2023年,露營火爆依舊,還升了階——徒步登山火了。


戶外是當下職場人的一發不可收拾的「癮」: 一朝入了戶外圈,日日都是戶外人。


相比起面對景區人頭攢動、拍出千篇一律的相片,遠離城市的郊區、農村或是山野的大自然風光,顯然更容易讓人「入坑」。

△湧入武功山「打卡」的人越來越多,3600余驢友體驗戶外嘉年華。(圖/視覺中國)


都說 「人生是一片曠野」, 過去這一年裏,我們更渴望用雙腳丈量自然,所以旅行界也有了自己的精神療養。


徒步登山能帶給旅行人「苦行僧」般的心靈旅程——用長達六七小時的時間,探索一座山,收獲滿身的泥土野草氣息,以及足夠熬到下一次出行的多巴胺與內啡肽。


當然,入股這場戶外癮並不簡單。 你不僅得豐富自己的知識與視野,還要豐富自己的徒步裝備。


正因為我們對於戶外的愛總是「不分場合與時間」,即便在通勤路上擁擠著,只要身著始祖鳥、腳踏薩洛蒙,你的精神就踏在了曠野的路上。


砸鍋賣鐵的人在:

為一場演出赴一座城

沈寂了三年後,今年演唱會、音樂節不僅場次井噴,還帶火了演出場地, 「為一場演出赴一座城」 已成樂迷圈的常態,也在旅行界開辟了一個新的復合型業態「旅行+音樂節/演唱會」。

△林俊傑在香港的演唱會。(圖/愷哥 攝)


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梳理發現,2023上半年各地已經舉辦過大型演唱會近300場,覆蓋了全國近40座城市。


隨著演唱會市場逐漸下沈,不少小城市如衢州、泰州、三亞、連雲港等在今年均開辦或即將開辦大型演唱會。 演唱會與音樂節正在成為城市文旅的新名片。


這無疑是城市和遊客的雙贏機會,演出成了中小城市的新籌碼,有些原本「存在感不強」的小城,也能因為一場演出讓人記住了它。


但能開辦演出的城市,本身得有能力拿到入場券。如果不顧資源和場地條件,為了拉動遊客而貿然開啟一場演出,可能效果適得其反。


最饞的人都在:

「進淄趕烤」

一夜之間,山東淄博這座470萬人口的城,迎來了480萬名遊客。一座化工城市,是怎麽靠燒烤變成了今年國內最熱門的旅遊目的地?這輪爆紅,恐怕連淄博自己都沒有預料到。

△山東淄博燒烤帶火水晶街夜經濟7萬多人同街遊樂。(圖/視覺中國)

但只要去了淄博、吃過燒烤,你或許就能品出個中原因來: 「無價」的人情味和煙火氣,以及貼地、真心的好客之道,才是當下的稀缺品。


「友好、熱情、好客、善良」已然成了淄博最牢固的城市形象。


最「燃」的人在:

看「村超」比賽

今年鄉村遊可謂熱鬧非凡,越來越多鄉村體育賽事,讓我們記住了這些小城:


貴州台江的「村BA」、貴州榕江的「村超」、江蘇連雲港的「村界杯」、內蒙古鄂爾多斯昂素鎮的排球賽、廣東佛山「西甲」、廣東各地鄉村的龍舟賽……


這些民間賽事為何出圈?


以今夏大熱的貴州「村超」和「村BA」為例,它們不僅是簡單的賽事,更是貴州民族文化風情的大舞台,也是全民沈浸式狂歡的節日。

△貴州榕江縣「村超」讓縣城的旅遊也燃了起來。(圖/視覺中國)


那些原始自然生態、多彩的民族文化,與火熱的球賽完美融合,燃爆了這年夏天,吸引了百萬遊客前往體驗互動,他們就像參與一場好玩、有趣、接地氣的狂歡盛宴。


這些在全國各地鄉村火出圈的體育節日,或許都在傳遞一種流量密碼:


鄉村文旅要想出圈,首先要找到鄉村的生命力和吸重力在哪,特色民俗就是最大看點。「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永遠是硬道理。


擁有最美精神狀態的人在:

寺廟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精神療法,旅行界也不例外。到寺廟旅遊就是今年遊人的心靈馬殺雞。


「在上班和上進之間,我選擇了上香。在求人和求己之間,我選擇了求佛。」


從前的寺廟道觀,是具有歷史和人文氣息的清幽境地。


現在的寺廟,是當代年輕遊客渴望逃離現代都市的壓力競爭、 尋求自我認同和歸屬感的朝聖地。

△東雍和宮和靈隱寺法物流通處門前的隊伍,一到周末常常長到看不到盡頭。(圖/網路截圖)


一旦邁入寺廟大門,被寺廟的香爐煙火味熏一熏,仿佛就像闖入一道結界,結界內是寧靜、平等和與世無爭。 即便只有片刻的寧靜,這屆年輕人就足以療愈。


但要警惕有人盯著寺廟做起了並不能寧靜的生意。


比如手串成了最受年輕人青睞的法物,寺廟咖啡也當起了文創界的網紅,為了上一炷香,這屆年輕人還要擠破頭排隊,這些生意變相卷起來,佛門還哪有什麽清靜可言。


最有求知欲的人在:

博物館沈浸遊

今年一票難求的除了演唱會音樂節,還得包括熱門博物館。


三星堆博物館、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故宮博物院……


這些博物館中遊客摩肩接踵的程度,絲毫不亞於黃金假期的外灘和三亞。


在景區走馬觀花、遊覽拍照這種淺嘗輒止的觀光遊已經不能滿足當下年輕遊客的需求。


去博物館「探古訪今」,近距離觸摸歷史、感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已成為備受當下年輕人追捧的一種生活方式。

△「無語菩薩」成最佳表情包。(圖/視覺中國)


為了更能遊客更能沈浸式體驗,博物館也開始「卷」了起來。


來場天花亂墜繪聲繪色的講解只是標配,還得把戲劇舞台搬進館裏; 或是在千年畫卷上結合民樂和現代舞,展現宋元魅力;或提供夜宿計畫,讓玩家們親臨「古墓探秘」。


當然,如果館內有像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的「無語菩薩」這種鎮館之寶,恰好掐中了當代年輕人的表情包命脈,那也可以直接躺平賺門票了。


最講究儀式感的人在:

蓋章式旅行


如今的年輕人,在玩一種很新的旅遊, 叫「蓋章式旅行」。


據說這股風潮最初起源於日本,而後吹到了中國台灣,逐漸普及到大陸。


當代的年輕遊客不再滿足於拍照打卡的紀念,人手一本蓋章本,或是在博物館、商業街區小店上集了各種各樣的印章,才算是抵達了這項旅行的意義。

△郵局的蓋章處,坐滿了集章愛好者。(圖/牧羊 攝)


也許在別人眼裏,我們認真蓋章的樣子就像在天橋上貼膜的老師傅。


但在「蓋章黨」看來,這就是一種獲取「通關文牒」的神聖儀式,蓋章這一簡單動作, 就能讓自己與這個地方產生最私人、最緊密的聯系。


只是不建議把蓋章也當成旅行的硬指標,為了難以蓋滿的旅遊小本而焦慮,那跟打卡上班還有什麽區別?


最不特種兵的人在:

「躺平遊」


旅行是一場青春的遊戲,所以才有了「特種兵旅遊」,但旅行也是一種享受世界的方式,所以便有了「反特種兵式」的旅遊——「躺平遊」。


「躺平遊」並不是指真的在家躺著哪也不去,相反是去到不同的地方四處躺平,宅著度假。


英語中的「Staycation」,就是描述這一種狀態, 可以在熟悉的城市中尋找不一樣的旅行體驗,也可以跳脫日常的生活軌域,找到一處人煙稀少、 風景秀麗的地方,美美躺下。

△宅著玩酒吧,也能玩出花樣來。(圖/unsplash)


它強調自我取悅的、休閑的旅行體驗: 即便在不同的酒店裏躺平,也能玩出花樣來,體驗更local、更多元化的旅居,在短暫的時間裏逃離忙碌和疲憊的工作節奏,讓自己的旅途身心愉悅就足夠。


旅行的意義,千人千語。 有的人覺得爬山多少得受點皮肉之苦,充分堆積了乳酸,才算成功;


有的人則覺得重在參與,風景看過就好,就像前段時間流行的「無痛爬山」,乘坐電梯或纜車舒舒服服地登頂,「躺著」也能「一覽眾山小」。


畢竟日常生活已經夠累了,人又何苦為難自己呢?



編輯: 道喵嘰 校對:鄒蔚昀, 排版:亂步

謝無忌


你的年度旅行是哪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