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成渝古驛道資陽篇丨古驛道上不得不去的歷史文化景點

2023-12-20旅遊

古道是重要的文化載體,更是記錄歷史遺存的符號。鹽幫騾馬,驛差官轎,駝鈴聲聲,快馬策奔……遠古的巴蜀人正是透過成渝古道,在這片土地上「踏」出穿梭千年的深深足印。

明清時期,成渝古道的發展達到鼎盛,驛站已成為負責傳遞重要訊息、官府公文和各類物資的主要渠道。南津驛,一座出資陽城大門順江南行約十余公裏的集鎮,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南津驛上連老君鋪、飛虹鋪,下接凍青鋪、新添鋪,東至資州珠江驛一百四十裏,西至簡州陽安驛九十裏。至明清時期,已成為成都至重慶轉送文書五大站之一,康熙元年(1662)又在此設立郵傳機構,是古成渝大道上遠近聞名的水陸碼頭。

南津驛古街

如今,站在遠處望去,南津驛如同一艘停靠在江岸的烏篷船,船首有連線上官山和龍馬橋的上碼頭,船腰是連線於家溝的下碼頭,船身就是長約一公裏的中心街道,雕梁畫棟的古廟、飛檐翹角的吊腳樓戲台、長滿青苔的石板路、痕跡斑駁的街巷板門……無不展現著600年前南津古驛的獨特魅力。

成渝古道上除卻東大路承載的政治、商業需求外,蜿蜒崎嶇的東小路上也漸漸湧動出深層次的文明交流,並隨著歲月的沈澱迸發出蓬勃的生命力。

宋朝時期,不少僧侶和商販為求平安、積功德,會在東小路上興修寺廟、開鑿佛像。因巴蜀經濟殷實,石質易雕,東小路沿途掀起一場造像大潮,川渝兩地見證了世所罕見的石窟藝術誕生,成為了中國石窟造像藝術延續時間最長、分布最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作為川渝連線樞紐的資陽,自然也不例外。

半月山大佛

在資陽市雁江區豐裕鎮,有一尊開鑿於唐代的摩崖造像——半月山大佛。半月山大佛因坐落於山形似下弦月的半月山而得名,佛像面部豐潤,雙耳垂肩,表情安詳恬靜,目光平胡下視,兩手自然下垂,手掌撫膝,整個造像比例勻稱,神態自若,整體高22.25公尺,是四川第三大坐佛。

如今,半月山大佛周邊,已發展種植起數萬畝柑橘,每到柑橘成熟時,漫山遍野的果實吸引不少遊客前來品嘗購買。而依托大佛和柑橘這兩個特色,當地打造的「佛山橘海」景區也在力爭發展成為農旅融合的典範。

沿著成渝古道向東而行,在樂至縣龍門鄉的金龜山上有一座距今1400多年歷史的寺廟——報國寺。

樂至報國寺

據【樂至縣誌】記載,報國寺始建於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寺內碑誌、摩崖造像(樹抱佛)、大型臥佛、諸佛海會等景點蔚為壯觀。其中,摩崖造像、石棺、玉佛被稱為「三絕」。摩崖造像現存佛像500余尊10余龕,其間「西方極樂世界圖」刻藝精湛,千年古榕盤根錯節,窟壁大蜀廣政年的兩塊碑文,字跡清秀,頗具藝術和觀賞價值。寺內有從緬甸迎回的33尊造型生動、雕刻精細的玉佛,其中,高4.13公尺,重10余噸的接引佛,高度和重量為蜀中之最。

報國寺樹抱佛

在距離報國寺40公裏外的安嶽縣臥佛鎮,橫亙著鑿刻於盛唐時期的釋迦牟尼涅槃聖跡圖(俗稱臥佛)。臥佛長21.3公尺,為安嶽石刻單體造像中最大的一尊,亦是中國古代全身左側臥佛之首,屬盛唐石刻造像的「航母」之一。從1982年被「發現」,到1988年登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排行榜,僅用了六年時間,臥佛便創下了中國文物界奇跡。

安嶽石刻·左側臥佛

而在這山嶽之間,除臥佛外,還隱藏著規模宏大、技藝精湛的石窟藝術。在位於安嶽縣城東1公裏的雲居山中,隱著共有龕窟108個、造像1933尊、碑刻題記25處的「真相寺圓覺洞」。從題記紀年中悉知,景區刻像始於唐開元二十年左右,最晚於北宋大觀年間,以釋迦牟尼佛、凈瓶觀音、蓮花手觀音、十二圓覺等為代表。

圓覺洞凈瓶觀音

圓覺洞蓮花觀音

歷經千年,石刻造像依舊與現代人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牽連。山林崖壁間鏗鏘之聲響起的同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也正式提出,地處成渝經濟區腹心地帶的資陽迎來新發展機遇,隨著【資大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區總體方案】正式印發,資陽市和大足區依托豐富的石刻資源,聚焦文化遺產聯合保護、文旅消費升級等開展合作,聯動推出石窟旅遊路線,共塑「資足常樂」文旅品牌。安嶽當地也正圍繞豐富的石窟資源,以「石窟+水」「石窟+數」「石窟+山」發展模式,加快推動成渝中部康養旅遊區、石窟數位展示中心、「安檸石光」巴蜀文化體驗區建設。

一個個人文景點碎片,拼接著古代歷史的細節。在寂靜的時光裏,行走在古道芳華之上,去收集拼湊成渝古道文化的記憶碎片,去探尋千百年歷史遺存的符號,去尋覓千年古道的「新走法」。

「遊在」資陽,悠哉資陽。